沈达明
广东省云浮市云城区南盛镇中学 广东云浮 527528
当代有一句很时尚的教育口号:“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能直接击中大多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的要穴,相当有效。但这句话更多的是一句商业口号,它符合教育规律吗?就像田径训练的规律:少年时期重素质轻专项,到青年时期重专项,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人才。中国田径成绩落后于世界,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培养青少年运动员时急于出成绩,轻素质,重专项,这种拔苗助长式的训练方式让运动员早出成绩,但缺乏发展潜力,致使中国田径成绩往往盛于少年而没落于成年。当代对孩子的教育也陷于中国田径式的怪圈: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早出人头地,而教育部门对学校、教师的考核指标也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成绩上,于是大家一齐努力,终于使中国的孩子(特别是城市里的孩子)从小就“有出色”:文化科成绩好,不少还掌握一门甚至多门“专项技能”,这使得中国孩子历年来在各种世界性的竞赛中独占鳌头。但君不见中国孩子的“眼镜率”有多高、大学中混日子的现象有多严重、大学毕业生融入社会和工作岗位的能力有多差、青年人多缺乏创造力?!高层领导和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这种问题的严重性,所以我国现正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受公民素质、意识和教育考核制度等的制约,效果还很一般。
一句话概括:孩子还未到站上起跑线的时候,我们何来说“输”呢?恰恰相反,我们应该更多地让孩子“游戏”,而不是让孩子“冲刺”,这样才能保持孩子活泼的天性和好奇心,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和想象力,才能更长久地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大家要知道:即使家长不送孩子参加课外的学科培训,学校功课对孩子的压力也已经足够大了!所以大多数的课外培训对孩子与其说是丰富不如说是重负,与其说是开发潜能不如说是杀鸡取卵。大家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把童年还给孩子,让孩子保持幼稚和童真。
儿童的本色是指儿童时期特有的幼稚和天真烂漫,本文谈论的“本色教育”就是以儿童的“幼稚和天真”为出发点和中心进行的儿童时期教育。
小孩子最重要的特质是天真。有天真才有可爱,即使是现代人对小孩子最重视的聪明,其实也只有是小孩子式的聪明才惹人喜爱——如果是成人化的思维和语言,只能令人惊讶,“年少老成”不是大家对小孩子的期望,最令人喜爱的孩子就是他的说话和行动充满童真童趣。当然,一个聪明的孩子还是要有灵气的,正如人们夸奖小孩子时常说的“聪明伶俐”,小孩的聪明可能是天生的,但要保持他的灵气,还是要让他沉浸在童真的海洋里。
对孩子的培养是家长们最大的课题,大家都对孩子寄托上极大的期望,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也都花费了极大的心血,但各位家长的“成果”却大不相同。在这里我却想先请家长们为孩子减减压,大家要明白:孩子还只是孩子,我们首先要把童年还给孩子,要遵从自然之道:天真才是孩子的天性,天真才是童年的最大价值。童年是短暂的,学习却是终身的,对孩子首先应该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保持他们的好奇心,这样才能保持他们学习的持续性,而不是强求他们对知识特别是其他技能掌握到什么程度,否则很容易造成他们对学习的厌倦。孩子可能没有任何一方面表现得出类拔萃,只要他们的童年是在天真快乐中度过的,还不断地为我们制造开心快乐,我们都应该对他们的成长感觉欣慰。
对孩子的教育,包括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他们有礼貌、有爱心、有好奇心,培养他们广泛的爱好和探求的兴趣。具体行动时,除了做好引导,还要以身作则,这就是平常所说的“潜移默化”。另外,还不要忘记多给孩子一些赞许,说不定,一句赞许的说话会成为孩子进取的动力。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也应当注意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尽量在培养过程中增加趣味性,并扩展到生活的各个环节,形成思维和行动习惯。“润物细无声”,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增强和孩子的交流,融洽彼此的关系,做到亲子和培养孩子双重收获,岂不美哉。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以前我们为温饱操劳,现在我们为名利奔波,现代人在生存和面子双重压力下够忙够累的。当然,也不用担心大家会减少对孩子的爱,但除了在孩子幼年时倍加疼爱外,在孩子童年、少年时应该如何给予孩子恰当的关怀呢?我们是否应当更多地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这里说的关怀是指从心中、行动和思维中去容纳和怜爱他们,包括去容纳他们一些非原则性的错误——我们是可以做得更好的。
小孩子的幼稚充满天真,天真里充满幻想,他们的行动充分体现出纯真可爱,但也有不少冒失与小错误。如果我们少用一些定势思维去判断,而是用怜爱之心去理解和巧妙化解,一定可以让彼此感受到更多的快乐,也为成年人过于实际和刻板的生活注入更多的清新和动感。说不定,还能寻回一些失落在遥远年代的曾经属于我们自己的童真童趣,让我们内心为之震动,为之激动,为之温润。最重要的,是尽量让孩子们保持在童真的环境中成长,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思考、行动。彩虹是天然形成的,童话世界是孩子们自己创造的,孩子们生活在自己的童话世界中的时候,我们要做的,是维护,而不是修改,更不是破坏,成年人们摧毁自然,然后再制造园林的游戏千万不要强加于孩子们的身上。
孩子是家庭中的“开心果”,他们的说话、行动,常常让我们开心、让我们欢笑、让我们感到甜蜜。虽然说孩子的天真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快乐,但其实当中的大环境却是我们成年人营造和维系的,假如大人们在家里经常争吵,或者经常不沾家,又或者制造一个高压的环境——牺牲孩子所有的课余时间来培养一个甚至是多个的“特长”,面对这些境况,孩子的天真又何在?孩子的快乐又何存?
应该说,日子对我们成年人的消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我们成熟、老练、富有经验,但我们也遗失了很多东西,简单问一句:你什么时候开心地笑过?从另一个角度说,孩子的天真无邪、幼稚可爱也衬托出我们成熟中隐藏的无奈和尴尬,在这些平淡无奇的日子里,孩子却往往能够让我们笑起来。一个小孩子,有时候他的说话、行为可能有些“无理”,但如果其中充满着童真,就要另当别论了;或者是说,小孩子的童真可能会让有些沧桑的我们先感觉到酸,但随即感受到了甜,这种感觉会让生活郁闷的成年人感到特别的开心,生活就是为了追求开心,但生活也难得开心,所以这些开心就让我们格外珍惜。小孩子的思维虽然还十分幼稚,但他们的一些言行也可能让我们获得教益,甚至对我们的意识、行为造成影响,现实中就有不少家长因为孩子而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在孩子对我们提出批评时,只要他们说得有道理,我们要乐意接受;又或者孩子有意无意中说出的话,让我们细品之下感觉曲径通幽——原来这样也行得通,如此种种,与孩子的交流,既开心,又能获得教益,何乐而不为?
我们的童年已经远去,我们已经感受沧桑,我们的心态逐渐变老,虽然失去的东西难以复再,我们仍有期待:失去了童年,但我们还可以感受童真;生活郁闷,但我们还可以感受快乐。孩子是我们最大的快乐源泉,同时我们也要维护好孩子的领地,让孩子尽情舒展属于他们的天真快乐,也只有让孩子最大程度地展现他们的童真,才能让我们最大限度地感受他们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