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7月第21期   作者:王志刚
[导读] 新课改背景下,人们愈发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更加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思维等综合素养的培养
        王志刚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唐徕回民中学宝湖校区  750002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人们愈发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更加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思维等综合素养的培养。因此,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必然难以满足现阶段的教学需求,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本文将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探索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期提升新时期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与效果,促进初中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学模式;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传统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采用“教材讲解—课件演示—学生练习”的单一化、机械化教学方法,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探索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对于促进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发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一、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于上课之前独立自主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学习和探索。该模式能够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性,有效落实新时期“以生为本”教育理念,通过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后根据具体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的形式,实现“先学而后教”,从而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该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为“自学—质疑—讨论—引导—总结—练习”,即教师在充分把握教学内容、真实学情的基础上,在授课前布置与新课程内容相关的、难度适宜的预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课前自主学习;然后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对预习过程中提出的质疑进行讨论与探索并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针对性的点拨和引导,实现重难点知识的突破;最后,在课程结束前对学习过程和授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利用典型习题进行针对性训练[1]。
        以七年级上册《计算机的组成》课程教学为例。教师在授课之前可以提出如下三个预习任务:“阅读教材总结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结构”、“概括各硬件设备的工作原理”、“总结教材中都提到了哪些常见的计算机软件?”。在教学任务的引导下,学生会自主进行该课程的预习,通过独立思考和探索,一方面快速掌握“显示器”、“鼠标”、“键盘”等外设硬件设备的类型和安装方法,初步了解“CPU”、“硬盘”、“显卡”、“内存条”等主机内部硬件设备的作用和安装方法;另一方面产生“除了教材中介绍的硬件,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硬件设备?”、“每个硬件对于计算机性能的影响是怎样的?”等学习质疑。由于学生在预习阶段已经掌握了本节课大部分的知识点,所以教师在授课环节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难点答疑和知识拓展上,例如:利用图文展示、微视频播放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如何完整组装一部个人计算机主机”、“硬件设备驱动更新、卸载、备份、安装的方法”等具有较高实用性的拓展知识;通过实操“CAD”、“PS”、“视频工厂”等功能强大、带有明显趣味性的主流计算机软件,展示计算机软件的覆盖性和功能性,并组织学生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对上述教学内容进行交流和讨论,促进知识的内化。在课堂教学的最后15分钟,教师可以利用“随机点选”的方式,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并分享学习心得,同时,布置课后练习作业,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教学内容。
        该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性,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及问题分析能力;缺点是容易受到学生学习兴趣因素的影响,如果教学内容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则严重影响该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因此,准确掌握学生兴趣和认知特点、了解学生真实学情是实施本教学模式的重要基础[2]。
二、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表面上看,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与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比较相似,但二者具有本质上的区别。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核心在于学生的独立活动,更强调教学的实践性和探索性。其基本程序为“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自主探究—验证结论”,即教师基于课程教学内容和真实学情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对该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猜想假设,最后学生结合已有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对假设进行验证,并获得最终正确的结论[3]。


        以七年级上册《完善演示文稿》课程教学为例。在导课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从互联网上下载的优质PPT资源,并引导学生重点观察PPT课件中“变体”这一高阶动画效果。当学生观看完毕后,教师可以通过“在优质PPT资源中,存在着大量的精美动画效果,这些高阶动画效果都是利用基础的动画功能组合、演化而来的,那么你们知道本案例中的‘变体’动画效果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吗?”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在问题情境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并自主对“变体”动画效果进行分析和思考。通过深入的分析,学生发现该动画效果与“平滑”基础动画效果具有较多的相似之处,因此推断“变体”是由“平滑”组合、演变而来。当学生明确猜想方向后,会根据自身理解以及已有知识提出个性化的结论猜想,同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主探究和学习中。通过不断的实验,学生终于制作出了与案例完全相同动画效果。通过上述自主探究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变体”这一高阶动画效果的制作方法,还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切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该教学模式适用于稍有难度的课程内容教学,对教学支持系统具有较高的要求,教师想要最大化发挥该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首先要准确、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兴趣和认知特点,然后以此为切入点,找到教学内容与教学案例的融合点,创设出恰当的问题情境,最后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采取科学的方式方法进行指导和评价[4]。
三、驱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驱动式教学模式指的是教师基于对教学目标、学生特性、真实学情等因素的精准掌握,设计出多种教学驱动力,推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实现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驱动式教学模式主要包含兴趣驱动、活动驱动、任务驱动三种主要形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该教学模式,能够在传授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同时,将价值观教育与情感体验紧密结合,不仅能够显著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性,还能够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以八年级上册《图像处理——Photoshop》课程教学为例。从兴趣驱动的层面出发:在第一课《认识Photoshop》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导课阶段利用投影仪向学生展示多幅通过Photoshop软件加工的精美图片,通过强烈的视角冲击,激发学生对Photoshop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微视频播放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该软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领域,如:照片美化、海报制作、影视后期制作等,利用其功能强大、实用性强的技术特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驱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学习中。从活动驱动的层面出发:教师在第六课《调整色彩》的授课过程中,可以开展“图片美化”大赛,引导学生独立进行课程知识的学习与实践。同时,从画面精美度、技术准确度等多个层面,评选出最优作品。通过上述竞赛性的课堂实践活动,一方面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自主探索和实践空间,实现实践能来、思维能力的培养。从任务驱动的层面出发:在完成本单元课程教学后,教师可以提出以“校园的一角”为主题进行宣传海报制作的课后实践任务。具体要求为:全班学生共同参与该宣传海报的制作。教师根据实际需求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不同的制作环节,如A组学生负责素材收集、B组学生负责图片组合与加工、C组学生负责后期调整与优化等等。通过上述项目化的实践任务,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感和成就感,还能够培养学生知识内化、实践应用、团队合作等综合能力[5]。

结语: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优化和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化、人性化、高效化教学模式被开发出来,除了本文介绍的三种教学模式,还有概念获得式、巴特勒式、抛锚式、现象分析式等多种教学模式。这就需要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师能够以“生本教育”理念为核心,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和需求,灵活选择和运用,切实实现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石冬梅.游戏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30):183-184.
        [2]刘晓军.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11):203.
        [3]顾金芳.基于分层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9):239.
        [4]苏军玮.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J].花炮科技与市场,2020(03):226.
        [5]侯冬梅.探究互联网环境下初中信息技术多元化教学策略[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19):82+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