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为主体 教为主导---高职高专院校实践教学工作心得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7月第21期   作者:张娣 张恒彬 张华
[导读] “学为主体、教为主导”老师就是编导,学生才永远是主角
        张娣  张恒彬  张华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山东  临沂   276000
摘要;“学为主体、教为主导”老师就是编导,学生才永远是主角。
        从分管领导到具体责任老师都应该紧抓职业教育,抓就业为学生,为和谐,夯实实习实训,锻炼学生就业操作能力。要教育学生热爱学校热爱专业,正确树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不断帮助学生进行角色调整,帮助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学业发展规划。
        关键词:高职高专;实践;教学工作;心得
        
        从事高职高专教育的老师都知道,我们在具体教育教学实习实训环境下大多数老师都不很 “顺风顺水”,很多时候一个个都是“小媳妇”受气包模样,学生才是“老子天下第一”。所以老师厌教,学生厌学这种状况在高职高专院校有愈演愈烈之趋势。
        为什么有 “师生两厌”局面呢?笔者多年来一直在探寻,一心想从中找出解决的良方密钥。很遗憾无果而终。当然,我们也有些许欣慰:我们一边做好日常招生入学宣传教育开学第一课,在教育学生热爱学校热爱专业,正确树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断帮助学生进行角色调整,趁早规划自己的人生和帮助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学业发展规划,反复告诫学生,人生的美好从大学校园开始。一份付出就有一份收获,生活的命运自己的前途和家庭的希望都取决你今天是怎么做个大学生。告诫同学们学一点比一点不学要强,多学一点比只学一点的更强,未来竞争的砝码是靠今天你努力的多少。任何人都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谁犯错都会付出代价,这是普世真理。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终极目的还多少和一般综合类全日制的大学教育有区别,这就是我们高职高专医学类学生从一入学就具有明确的目标性,那就是将来从医进医院是首选,但是这里面的难度是非常深的,但是所有的学生和他们家长又谁也不愿承认这是事实。所以,这个难题就会降临到我们学校学生处带队学生实习实训的老师肩上,我们既不是班主任还得尽到班主任的职责,我们不是学校领导更不是学生处处长,我们还要替领导挡住家长和学生的抱怨,代表领导“许愿”也是不得已的。我们主管实训的老师还要考虑,学校、用人单位,最主要的是牢记学生的需求。所以,我们负责学生实训实践安置工作的老师尤其难上加难。现在,好像学生找不到理想工作就是我们学校的事,事实不然。现在,疫情下,各行各业都很难,尤其医学生他属于事业编制,国家政策是刚性的,任何人都是靠“真能力”才有希望。大多数不能如愿以偿也属于正常。但是,作为我们分管这项工作的老师应该明白责任就是努力再努力。从分管领导到具体责任老师都应该紧抓职业教育,抓就业为学生,为和谐,夯实实习实训,锻炼学生就业操作能力。叫学生明白任何工作都是社会急需,人民急需要的。你们在哪里都是医学生,都是人才。尤其现阶段疫情常态化和后疫情时期的到来,为我们医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前景。社会只要有需要就是我们展示才华的平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目前,我们应该先做的事就是在校安心学习,离校认真实习,毕业后不挑肥拣瘦,应先就业后择业,等待合适机会积累经验再寻求更广阔的舞台,万不可“高不成低不就”。辜负学校和老师,连累自己家长为你操心。所以,我们这一系列的工作都是实打实的,来不得半点虚假和三心二意。做这些工作最忌讳个别老师“脚踩西瓜皮—滑到哪边算哪边”。“从初心到未来,一路风华”才是大部分老师的追求。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高职高专部分学生厌学是不争的事实。因为,高职高专也个别老教师受旧传统教法制约越来越不会教了;个别年轻老师又热情锐减越来越不知道怎么教了?现在老师们是“天天抱怨难教,天天还得去教;课课说不想讲,课课都得去讲”。笔者认为,高职高专学生难教主要是个别老师没有了解自己学生的特点,针对性较差。咱们高专大学生大多数是形象思维见长,抽象思维差一些的孩子,所以,我们应该引导他们去掌握学习的方法和实践实训的能力。少一点死记硬背,多组织他们小组谈论甚至争论,外加动手操作。所以,老师想办法把学生厌学变成乐学这是解决教与学都别扭的根本所在。
        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怎么想办法提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这里边要求理论课堂和专业技能课堂都要少讲精讲,老师多当编导别当领导。那么,学习兴趣哪里来?这需要理论与实训的老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里要求老师先要放低自己身段和自己学生来个无缝,以至于达到“爱屋及乌”。说真的,我们现在个别老师平时更像“老板”,像“蒲公英”一样飘来飘去。我们的老师应该扑下身子找方法寻契机,把自己想要表达知识点完全融于自己的课堂语言,课堂故事中,在娓娓动听的课堂故事中渗透专业知识,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打动学生。习近平都常说“讲好中国故事”,我们老师必须讲好“知识学习故事”,抗疫英雄故事,特别自己学校往届毕业生在武汉前线的故事,最主要的是故事里要有你的“目的故事”,千万不要是“纯故事”。作为高职高专教师,我们都应该具有编剧的能力,编好课堂知识故事和实践实训中的应用性故事;还应该有导演的能力,导好一堂生动的课,导好一场外出实训的大活剧。无论是校内的课堂还是实训基地,学生都是主角演员,老师只能是编导,万不可主次混淆,越俎代庖。
        当然,笔者认为:一堂课学生是不是愿意听,取决于有没有学生感兴趣的“地方”。例如:语文老师讲词性活用:“拿把锁把门锁上”。此句两“锁”,一“名”一“动”;两“把”,一量词一介词。词性活用昭然若揭,学生自然愿听。你老师如果不在自身找原因,不在课前下功夫,你想教好高职高专学生那肯定也是一厢情愿。例如:刘国梁如果和王宝强打乒乓球,他两个怎么打才好看?要做出改变的只能是刘国梁而不是王宝强。因此,在高职高专教学,无论什么专业的课堂学生不配合,要作出改变的必须是教师,绝对怨不得学生。老师可以改换教法,但是不能换学生。
        笔者这篇文章主要讲“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是想叫老师们做个 “明白”老师。我说的“明白老师”指的是群体庞大、默默无闻地耕耘在普通岗位上,能够正确理解教学目标、恰当分析自己学生、顺应教学改革大势、及时采取行动来改善所有课堂教学的那些“明白”之人,也就是心里很清楚自己教的就是高职高专学生,他们就是这样的,爱学习的话早考进北大去了。所有,面对现实吧,从自己开始,转变观念,改变自己投“学生所好”。
        其实,“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现在来说根本就不是先进理念,更不是创新。但是,我们至今还没有落实进实习实训理论技能的课堂。究其原因,就是老师们走老路惯性使然。教师讲,学生听“天经地义”。    
        我们自己应明白:自己在理论技能课堂上“手舞足蹈”讲得很热闹用处不大。我们使劲要求学生“听”,其实你比谁都清楚人家不“听”你也没招。口干舌燥是你,怨声载道是学生。改变现状就是教师要放弃做“讲师”改做“编导”, 把课堂理论技能说和做都还给学生!不管什么学科,都要给学生分派任务。

让学生课堂上都有“事”干,这个有“事”很关键!理论也好,技能课堂也好,学生有“事”是本质。教法是形式,内容是基础,形式是外表,教法仅为“内容”服务。因此,灵活多变的教法必须因内容而异,因班级而异,因“事”而异。学生课堂上有“事”了,哪他就不是纯粹的一个“听”应付得了的。因为这堂课他是主角,所以,他必须先抬起头来,瞪起眼来,完成自己的“戏份”别叫同学看了笑话才行!
   “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基本形式有如下几种。
        第一种,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形式
        老师课堂上给学生提供的首先是一种 “自助餐”形式的学法。把原先你老师要完成技能教学任务降低一点难度分解到学生的身上,你的教学目标也由学生给你实现。即使实现的不好也没有什么,你还可以用布置作业的形式来弥补。这就是人人都是老师,人人有多少学生。自主学习,人人参与。人人动脑思考动嘴讨论。凡是教学内容涉及特征的,让学生去观察;涉及规律的,学生去发现;涉及原理的,学生去讲述;涉及思路的,学生去探索;涉及方法的学生去争论。老师针对学生喜怒哀乐忧伤悲苦性情和习惯采取教法,常教常新,常改常新。
        第二种,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说白了,老师在场盯着学生照任务书做就行,没必要去说答案。世界多元,信息多元,你说的不是唯一。
        这个方法最适合实习技能操作课堂的“现场直播”:评价与反馈(学生互评、编导点评)。这里面关键是编导老师的评价要得体,评价的目的是进一步激发演员学生的求知欲望,决定着下面“演员”开口发言,坚定自信大胆“演”。编导老师要多鼓励、引导、点拨,不可讽刺、嘲笑、挖苦、打击。
        大家都知,我们的校园课堂已经形成很陈旧的程式化了:平淡导入,讲析新知,技能课堂练习、课后小结,布置作业。人们的思维一旦形成很快就固化保守,要想打破就较难。所以创新改革历来就难,教改更不例外。我们多数老师为什么对于大专院校全方位教育书育人这个总体设计不愿走心呢?因为高职高专学校教材浅,还因为我们很多人都是本科和研究生,教这些学生根本就是高射炮打蚊子的事。其实,谁都知道,教高三学生容易,叫高职高专学生听课就难。因此,设计好新颖别致的课堂教学过程就显得非常重要。                                                                                                                                                                                                                  
        第三种,技能教育教学以活动为中心将成为主旋律
        信息时代,知识更新快,人们学习自主化、个性化更明显。在这背景下,课堂教学实习实训技能教育教学也正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学生有权决定自己学什么、怎么学,不是非听老师怎么讲。教与学的责任逐渐被教师和学生所分担,不再是单一的。简言之,教学的焦点正从教师转向学生,学习者正在从被动接受者变成整个学习过程的参与者。未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中心,并且与学习驱动者老师、学习情境和学习资源相关联。
        陶行知早说过“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老师要在“做”上教,学生要在“做”上学。这也暗合了富兰克林那话:“告诉我,我会忘记;教给我,我可能记住;让我参与,我才能学会”。我们今后就是努力想法叫学生多参与。
        教育教学好像学驾驶,怎么讲不是重要,关键是上车开。所以,这点体育教师做得就对。怎么起跑?怎么加速简单一说,学生去跑吧。因为速度是跑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再会讲学生也成不了博尔特。
        第四种,技能教育教学趋向整合性
        未来高职高专学生技能教育如何实现教学整合?首先,教师要有“联结”“整合”本领,帮助学生做好不同学习场所知识的迁移和整合。同时,教师要善于利用团体组织来整合教学智慧与教学资源。全校资源整合,跨学科整合,借力发力都是方向。其次,还要积极开发支持工具,呈现给学生的物质元素必要教具 “背景化”教与学的过程、构建具有整合功能的问题情境---模拟法庭、模拟财会室等。通过问题情境激活已有知识网络同化新的学习经验,学会知识迁移。
        第五种,技能教育教学倾向于采用以团队为基础教与学方法  
        高职高专教学团队化更是未来发展方向。首先,这意味着教师团体需对学习经验持一个更加整体全面的视角,一般以教研室为一个团队较好。团队能够促使一些闪光的学习经验互相补充彼此增价。这里的集体备课,一加一大于二就是。这里面老中青结合模式最佳。年轻人创新进取,激扬青春,敢于担当,勇于奉献。当然,年轻老师你千万不要认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传统的就是珍贵的”,这些都是坑人不偿命的。其实,适合自己适合学生才是好方法。还应该记住“独行快,众行远”这句话,我们应该追求在团队基础上的不断创新,因此,教法创新永远在路上!
        总之,“学为主体、教为主导”需要老师记住:教育就是帮助,老师就是编导,学生才永远是主角。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