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萍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市采荷第三幼儿园 浙江省 杭州市 310000
【摘要】目前自然角内容大多由老师提供和决定,幼儿对自然角没有兴趣,缺乏关注。孩子只是为观察而观察,为记录而记录,并没有真正的和自然角进行互动,更没有主动的观察探究行为。怎样才能让幼儿在自然角中“动”起来,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呢?本文就小班种植活动的开展中是如何让幼儿与自然角进行积极互动的一些策略进行梳理总结。
【关键词】种植活动 小班幼儿 自然角 积极互动
一、问题的提出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3—4岁儿童在探究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中提到了:“认识常见的动植物,能注意并发现周围的动植物是多种多样的,初步了解和体会动植物和人们生活的关系”。自然角是幼儿了解自然的最好实验基地,幼儿可以通过无意观察、比较各种动植物的异同,提高观察能力;通过照料动植物,培养其对动植物的兴趣,对小动物的爱心,了解一些简单的自然常识。所以自然角并不是一个摆设,而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幼儿与自然角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1. 互动形式化
幼儿会有意识地去自然角给植物浇水,但却只是为了浇水而浇水。在行动上有所表现,对自然角的植物并没有真正的关心,或只因为老师说自然角可以给植物浇水,机械的完成任务。
2. 互动表面化
丰富班级植物角时,幼儿往往选择较为好看的植物带来园和同伴分享。在观赏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关注自己的花很美,植物长得好,并没有更多的深入互动和探究。
3. 互动短暂化
自然角创设的初始孩子们对其兴趣较大,在晨间来园、餐后活动中会有一部分孩子进行自然角的观察和照看。久而久之,自然角孩子的身影越来越少,孩子们就将其遗忘在一角,无人问津。
二、利用种植活动促进小班幼儿与自然角积极互动的创设与实施
种植活动正是让幼儿在亲身感知、体验的过程中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因此种植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幼儿与自然角进行积极且较持久的互动。我们重点围绕:种植活动前、种植进行时、种植结束后展开实践。
(一)种植活动前——捕捉幼儿的兴趣点,激发互动积极性
《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教师只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的时机,提供适当的引导,才能使幼儿在活动中真正互动起来。在种植活动中,通常是教师计划好种什么,然后带孩子一起种植。虽然对于这样的种植活动,幼儿开始也会比较感兴趣的,但幼儿显然是处在被动的参与中,内在需要并未完全激发。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和捕捉幼儿的兴趣点,让幼儿在自己兴趣的推动下更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形成较有效地互动。
1. 识别兴趣,开展谈话了解已有经验
案例:一次餐前散步我们来到幼儿园顶楼参观我们的小菜园。我拔起了一个萝卜,孩子们看到后都兴奋地叫起来。“老师,这个萝卜怎么长出来的啊?”“我要拔一个萝卜回家种下去,也能长出萝卜来。”孩子们对萝卜怎么长出来这个问题一直有不同的声音,“肯定是老师种了一个萝卜呀!”“没有,没有,它就是自己长出来的吧。”听到孩子们的疑惑后,我便准备了萝卜种子,利用晨间谈话告诉孩子们我们拔得大萝卜是这么小小的种子长出来的。“这么小的种子怎么长出这么大的萝卜。”孩子们对种子的印象一下子多了一份神秘的色彩。这时有一个声音:“老师,老师,种子都是这么小的吗?”任喆瑜的这个问题让我们走上了寻找种子之路。
在谈话中我们了解孩子对种子的感性认知较少,在平时的生活中孩子们对种子的关注也不多,有更多值得去探索的知识点。所以趁着这次机会让我们一起去发现身边的种子,观察各种不同形状、大小的种子。
2. 布置任务,借助家长丰富认知
家庭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以任务的形式让幼儿去探索,增强其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在家长支持下进行查阅和观察,可以让幼儿走出小自然走向大自然进行更大的信息采集。同时在亲子共同完成任务中,让幼儿有一定的成就感,愿意主动来园进行分享。
3. 组织分享,梳理提升经验
大自然蕴育着丰富的答案,幼儿在寻寻觅觅的过程中,惊奇地发现种子是千姿百态的,从形状、大小、颜色上对种子都有了不同的认识。也解决了之前幼儿提出的种子是否都一样的问题,同时在分享交流中也是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孩子们在过渡环节也会结伴去我们的植物角观察我们的种子,对种子的经验更丰富了。
(二)种植进行时——激发思考,提高互动持续性
在种植活动过程中,幼儿感受到植物的生长变化并体验自己动手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不仅掌握了尝试播种、栽培、收获的过程,学习简单的劳动,而且还可让幼儿进行跟踪观察记录,促使幼儿更关注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事物的变化。
1. 乘胜追击,引发思考
幼儿在自然环境中的探究学习缺少教师深入的引导与支持,孩子们对事物的观察也是过于表面和一时兴趣而已,只有打破领域的界限,教师追随幼儿探究的结果和兴趣深入思考,才会让探究过程更加丰富,持续更久。
案例:我们每周一次的生活吧活动刚好是做水果沙拉,孩子们带来了各种水果。我就利用孩子们介绍水果的时候让孩子们猜猜这一水果的种子藏在哪里。孩子们对苹果、梨、橙子的种子比较熟悉,都知道它藏在里面。对于草莓的种子在哪里呢?孩子们出现了争议,有的说在里面,有的说是外面的点点。在我们帮助下孩子们知道了草莓的种子在表面。
2. 有效提问,提升互动
教师的问题引导着幼儿在种植活动中进行观察,教师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和提问的内容都直接影响孩子的观察和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观察情况和突发事件,及时抓住问题契机,用问题引导幼儿更深入的思考和互动。
案例:在种植观察时,董恩熙无意间发现了杯子里青菜的叶子少了一个角,她问我:“老师,我的叶子怎么少了一半?”我问小朋友们:“你们想想为什么叶子会少一个角呢?”这时有人说:“是不是被人摘了?还是被虫吃了?”我追问:“那你看看杯子里有没有虫子?”这时,董恩熙发现杯子里有一个小小的蜗牛。“老师,有个小蜗牛,会不会是被蜗牛吃了?
幼儿在观察活动中会遇到各种困惑和突发事情,而这些问题这是教师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观察的契机。就如案例中的幼儿发现叶子少了一角,却不知道什么原因,教师把这个问题抛给孩子们,请大家思考,引发孩子们进一步的探索。
3. 积极记录,快乐互动
根据小班幼儿的能力发展与思维特点,探索性也许仍处于“摇篮”阶段,他们更多的是对自然角中各种明显变化的关注,那么培养幼儿将这一关注由浅入深的方法之一即是记录。小班幼儿记录的方式也有多种,例如请孩子把自己的发现用简单的话说出来,向大家介绍分享;浇水、喂食等之后就插一个爱心插牌;用照片及时拍下孩子在自然角的发现等等。
(三)种植结束后——经验梳理,持续互动
一次种植活动结束并不代表着种植的结束,孩子们可以就整个种植活动开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集体的回顾的讨论。将有效经验进行梳理,为之后的活动积累经验,同时也可以对自己的收获进行分享和后续的活动延伸。观察无处不在,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在观察中的问题,将观察和生活、和游戏紧密结合,引导小班幼儿将自己的观察发现分享给同伴、老师,这个过程不仅满足了幼儿的探究兴趣,还能引发幼儿同伴之间的交流,延展幼儿的经验。
三、研究的成效
(一)孩子们成了自然角的“主人”
通过种植活动的开展,使孩子们与自然角更亲近了,每天都会花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观察,主动对植物进行照看和记录。如晨间来园、点心后、餐后等,都能看到孩子们在植物角相互讨论和记录的背影。孩子们对动植物的爱和责任心有了明显的提升,成为了自然角的真正“主人”。
(二)自然角成了孩子们的“探究场”
种植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充分参与自然角探索的空间,孩子们用眼睛积极寻找着植物的秘密,了解动植物的生长过程及生活习性,感受动植物顽强的生命力。于是我们的自然角就成了孩子们的“探究场”,在与自然角的积极互动中学到了简单的种植、养护技能。同时幼儿丰富的感性认识和宝贵的自然知识。
(三)家长成了我们强大的“后援团”
通过家长助教、家长会、家园联系栏等多种渠道让家长认识到自然角的创设意义和教育价值,为自然角的丰富和幼儿的观察探索提供了直接的帮助和支持。和孩子一起布置和参与自然角植物的种植,一起分享观察植物的生长,细心地照看植物,给孩子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因此,家长是我们自然角创设中的强大“后援团”,带领孩子一起走进大自然,探索大自然。
参考文献:
[1]王炜.正视幼儿生命教育[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5,(7):1
[2]李季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10
[3]沈伟芳.让自然角成为我们的“活”课程[J]教育科研论坛,2010,09:53-54
[4]陈芗.小角落,大世界———激发小班幼儿探索自然角的兴趣[J]新课程(下),2014,02:20-21
[5]《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2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