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求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71卷第3期   作者:李善凤
[导读] 语文科是一门语言艺术性很强的学科。相对其它科而言,语文教师有着比其它科教师更高的语言修养和语言艺术要求。

        李善凤
        南雄市全安中学  广东南雄  512426
        摘要:语文科是一门语言艺术性很强的学科。相对其它科而言,语文教师有着比其它科教师更高的语言修养和语言艺术要求。本文从四个方面具体论述了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求——准确规范、生动形象、精炼优美、风趣幽默。
        关键词:浅淡 语文教学 语文教师   教学语言要求。
        良好的语言修养和语言艺术是教师的必备条件,也是教师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而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性极强的学科。这对语文教师的语言有着比其它科教师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只是简单的口头表述技巧问题,它还是语文教师知识总量,应变智慧道德修养及外在表现。更为重要的是语文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语文水平能产生深刻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讲,教学的成败,并不仅仅取决于教师的学问多少,语言的艺术也起着关键的作用。因为,充满魅力的语言艺术是语文教学取得成功的要素,它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诱导学生的思路,满足学生美的享受。
        成功的语文教师,都是善于把语言学家的用词准确,教育家的逻辑严密,演说家的雄辩论证,艺术家的情感丰富都集于一身。笔者认为,语文教学语言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有比较突出的几个特点,概括为“四性”,即准确规范、生动形象、精炼优美、风趣幽默。语文教师应在这四个方面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
        一、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做到准确规范。
        语言的准确规范是指发音准确,吐字清晰,说话流利,不出现用词不当,语句不通,颠三倒四等语病。这是语文教师的“硬功”之一,是对一个语文教师最基本的要求。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有很高的普通话水平,甚至是推广普通话的“模范”。因为,语文教师的语言常成为学生模仿的“样板”,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语文教师要熟练掌握3500个常用汉字的读音,具有较强的朗读课文的能力;对常见的多音字做到心中有数;对姓氏,地名、古诗中的特殊读法也要心中有数,一字一句都要求高度准确规范。一些地方的教师用方言土语教学,南腔北调,尽管妙语连珠,但对学生语言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有些语文教师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华,讲课文白相杂,满口“之乎者也”,晦涩又难懂,这都不是规范的语言。有些教师,说话前言不搭后语,词不达意,这对学生势必产生误导作用。相反,一位字正腔圆,有标准流畅的普通话的语文教师上课是能够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试想一个语言不准确规范的语文教师要想上好语文课,那还得打上一个问号。
        二、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做到生动形象。
        因为教学语言的粘着力体现在生动形象上,只有生动形象,才有感染力,鼓动性,吸引力,才能把学生引入知识的殿堂。著名演讲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燕杰老师说:“讲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例,最感人的情节,要绘声绘色,要使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因为语言的生动形象,就能将抽象的化为具体,深奥的讲得浅显,枯燥的变为风趣,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如果一堂课教师语言干巴,把课讲得死气沉沉,毫无生气,教学效果势必会大打折扣。说到这里,重点提一下特级教师于漪在讲《春》这篇课文时,用了这样一段导入语:“我们一提到春啊,眼前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所以,古往今年,很多诗人就曾用彩色笔来描绘春天美丽景色。”这有情有景的导入语,绘声绘色,可谓形象精彩,即使在冬天,学生也会感到春色融融,眼前一片生机。魔术般的语言,紧紧抓住学生的心,从而激起他们学习《春》的欲望。
        语文的教学语言要做到生动形象,首先要求教师要饱含激情,做到“以情感人,以声传情。”其次,语文课堂语言不是单一的风格,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因此,语文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文章,不同的体裁运用不同的语气,注意语速的高低快慢,语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不同变化。如讲到快乐,自觉流露出微笑;讲到愤怒,情绪激昂;讲到悲伤,声音低沉。另外,一些感情激荡的文章,如《海燕》、《春》等,必须辅以声情并茂的朗诵;一些说理性强的文章,如《拿来主义》、《最后一次演讲》等,这类文章,重要的是以理服人,造成气势,应该用演讲性的语言;一些小说或“课本剧”,如《孔乙己》、《白毛女》、《百合花》等应揣摩人物心理,应用表演性的语言;一些传统的文学作品,如《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范进中举》等则可以采用说书的语言,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总之,语言的生动形象必须达到抒情则动之以情,说理则理直气壮,叙事则如见其人,绘景,则如临其境的这样一种境界。
        三、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做到精炼优美。
        语言的精炼,即语言表达要简明扼要,言简意赅。语文教师应有良好的语言习惯,能用一句说清楚,决不用二句,不拖泥带水,力求讲得句句实用,字字精确,正所谓“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词”,这是一种难得的境界。

有的语文教师,一堂课四十五分钟,带上十几个“啊”、“嗯”、“这个”、“那个”,学生倒不像是在上语文课,而是在听报告;还有的语文教师东拉西扯,废话连篇。语文教师的教学要做到精炼,除了平时要注意加强语言修养,摒弃不良的语言习惯外,更重要的是要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用语。课堂教学用语的设计,应突出自己的语言风格,还要根据不同的文体,体裁,力求做到简洁、明了、扼要、实用。在这方面,上海市特级教师于漪是相当突出的。于漪老师在备课时,把每篇课文的教案写得十分详细,然后又逐字逐句推敲,把可要可不要的字、词句删掉,使之严密精炼。经过不懈的努力,于老师练就了自己堪称典范的语言,达到了“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的高度。当然,所有的语文老师都能像于老师那样是不可能的,但语文教师的语言还是应力求精炼。
        语文教师的语言不仅要求精炼严密,而且应该是优美的语言。古人言:“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语文教师语言的优美,包括内容美和形式美。内容美要求思想深刻,富于哲理,充实而含蓄。形式美不仅要求语言规范,而且词藻华丽,在遣词造句和修辞上显示出高超的艺术,努力做到“建筑美、音乐美、和色彩美”。语文教师,要使自己的教学语言优美动听,平时应注意词汇的积累,多阅读一些美文妙章,增强语感。语文教师有些课堂用语必须精心设计好,以期达到较高的审美水平。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上语文课精美的语言常常令人如沐春风,如饮甘露,将学生带进诗情画意之中。于老师在讲《春》、《济南的冬天》、《海滨仲夏夜》、《香山红叶》等一组散文时,精心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美是无处不在,无所不有。当然,大自然的美并不同巧夺天工的工艺美,不同余音绕梁的音乐美,也不同于充满青春活力的人体美。然而大自然的美又似乎融合了所有的美。尤其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锦绣河山,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季节,展现出不同美的姿态。今天我们要学一组文情并茂,描写四季景色特征的散文,来领略祖国大自然的美景”。这段话无论是内容还是语言都是美的,无怪乎他的学生说,听于老师的课是一种艺术享受。可见,教学语言的优美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做到风趣幽默。
        苏联著名教育家淮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是幽默。”雷曼麦也说过:“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载了当提出更能为人接受。”语文课应有笑声,而笑声也应是来自教师的幽默风趣。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同时具有幽默的才华。而有经验的教师常用幽默的语言使学生获得启迪智慧的。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唐诗时问学生:“你们喜欢听流行歌吗?”学生自然回答喜欢,接着这位教师言归正传地说道:“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唐代的流行歌曲——唐诗。”学生发出了开心的笑声。这种幽默的语言使学生入题巧,还可活跃课堂气氛。有一天,学生抄袭作文,于漪老师教育他们说了这们一段话:“人们不是说天底下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吗?可这次,我们班却不出现了一奇怪现象,在批改作业时,我发现我们班不少人的面孔一一模一样,这个嘴巴往下歪,那引嘴巴也往下歪。孪生姐妹也都没有像到这种程度呀,请你们帮我解答这个问题。”学生一阵大笑,说:“抄”。这样的幽默,既激活了课堂气氛,又发人深省,远远胜过干枯的说教,学生因此也更乐于更容易接受。
        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令教师意想不到的“障碍”,如学生打瞌睡,出洋相,故意打岔。出现这些情况时,教师如果简单地训骂责怪,则会收效甚微,甚至激化矛盾,相反如果教师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化解一下,便可消除紧张气氛从而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有一次我上语文课,一位学生老是插嘴打岔,我看了他几眼,可他还是如此,于是,我便问大家:“同学们听到没有,在课常上总是有人唱出不和谐的插曲,动不动听?”大家齐声回答:“不动听”。这位同学脸一下子红起来,以后上语文课再也没有出现类似的现象了,还有一次,我上课时发现一位学生昏昏欲睡,我并没有训斥他,而是叫全班同学齐背一首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读完后同学们哄堂大笑。一听到笑声,这位学生觉得不好意思,马上打起精神。我仍继续讲课,在教师的感召下,学生沉浸在教师生动的讲解之中,课堂上始终洋溢着活泼的气氛。生活需要一点幽默,语文课更应该充满欢声笑语。有时教师和学生开怀大笑。笑得那么痛快。教师通过笑声传授知识,学生则在笑声中,智慧则得到了启迪。这里要注意的是课堂上的笑声来自教师不失时机的幽默。幽默是智慧的象征,因此,教师平时应注意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在这种基础之上的幽默才是有益的启智的,另外,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应控制好幽默的“度”,如果放纵自流,语文课则变成了“笑话课”,这样就失去了语文课的意义和作用。
        总之,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力求多样化,突出语文教学语言的特殊性和艺术性。使教学语言真正起到传授知识,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以文育人,培养美感的多功能作用。
参考文献:
1.《语言艺术》,刘显国,中国林业出版社 , 2001.03。
2、《课堂教学技能》,王晨,中国文史出版社 , 2005.01。
3、《优秀教师的语言艺术》倪三好,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13.12。
4、《教学语言艺术》,杨欣,巴蜀书社 , 2009.08。
5、《教学语言运用方法》丁详坤;姜维国,中国人事出版社 , 1998.07
作者简介:李善凤(1974-12-),本科,初中语文一级教师。作者从事语文教学二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曾被评为市、县、镇优秀教师、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