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勇
德州市第一中学 山东德州 253000
摘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想要提高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实践效果,一方面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化学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并明确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构建途径,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化学课程体系进行有效的细分和分层。以此来强化学生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还应该完善当代高中学生的化学创新意识,使其能够用自己的观点和行动来展示化学实验成果,从而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背景;高中化学课堂教学;重构策略
1导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革新的发展也越来越快,我们对学生教授的方法也不应该一成不变,而是应该紧跟时代教育理念的变化,对其知识点的传授方式进行改变,合理设计情景教学,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发展,为其学生培养良好的化学核心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可以让同学们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取得良好的成绩。同学们也不在被动的接受知识,他们开始学会主动的去发现知识,进行知识的创新。通过自己的实践而发现的知识,会使学生更能理解其知识的含义,对自己未来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很大的帮助。
2发展学生高中化学核心素养价值概述及其重要性
2.1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价值概述
随着近年来教育领域的不断革新与优化,不仅在高中化学教学模式中要求进行观念和方法上的转变,还要求教师以此为基准对高中学生学科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进行有效培养与发散。其中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渗透中,对于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做了五个维度的划分和精细化制定,要注重对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辨析能力、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力、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培养。通过多角度对于学生核心素养进行有效拔高和发展,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化学学科内涵核心内容的把握,在深化学生对高中化学学科知识理论掌握程度的同时,实现高中化学学科课程教育革新与优化。
2.2核心素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对于高中化学学习而言,同学们在解答一些化学题目的时候,总是觉得这些化学题目的内容抽象、结构复杂以及关系凌乱等,正因为如此,高中学生的化学解题能力不尽如人意。在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化学教师应该从五个维度,帮助学生通过科学的方法将琐碎的知识系统化、深入化。如在学习无机化学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无机化学知识与化学实验、无机流程、化学用语等充分融合,注重相互之间的联系,发挥自身的学科素养,灵活应用,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这样一来,高中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就能利用创新意识和科学探究手段,将化学知识化难为易,对化学知识进行拔高学习。
3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重构策略
3.1架起化学与生活的桥梁
要想联系起化学与生活实际,应当在教学之中加入生活化材料,构建生活场景。化学现象的多姿多彩使得学生普遍对化学充满兴趣,有探寻化学本质的欲望,教师利用学生的心理,找到知识间与实际的结合实例,展现出化学的现实指导意义。如此,践行了核心素养中对学生“社会参与”方面的培养要求,利用自身价值解决社会中的难题,对具体应用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创新,有利于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有机物在生活中广泛应用,有一些生活的小妙招都是依靠化学知识,才能奏效。例如,绸布伞的清洁用酒精就可以擦拭干净,用氨水可以保持颜色的鲜艳,而一些类似丙酮等有机溶剂,就会与伞布材料发生反应,使伞布被损坏。
还有用醋酸(家用白醋)可以去除衣服上的锈渍,给学生在课堂上展示用稀释后的白醋浸泡沾染锈渍的衬衣,一段时间后轻轻揉搓就能将污渍洗净,展现化学在生活中的妙用,使学生加强对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加深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指导教师要带着化学的眼镜,发现生活中应用化学的现象,及时扩充化学知识内容,使用随处可见的材料取代精密的化学实验仪器,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增强与实际的黏性。
3.2以学习方法提升学生化学观念
新课程教学改革中要求高中化学学科作为一门创新性较强的学科,在课程展开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和常规教学内容的教授,还要注重对学生化学观念和化学思想的培养与树立。因此在高中化学课程教学展开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借助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上的有效教授,对于学生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进行培养和引导。指导学生在深入参与到学习与调研活动中来,通过自主掌握方法技巧,应用方法技巧,对于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变化的规律及条件进行了解和掌握,进一步实现学生化学观念和平衡思想上的发展。例如在教学“氧化还原反应”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应注重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条件以及物质变化规律的认知培养,指导学生在对反应计量关系以及综合化学问题进行思考和计算的过程中,能够以区分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本质的平衡思想和变化观念,对于化学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与此同时,在高中化学教学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渗透的过程中,教师还应适当的给予学生留出空间,由学生根据方法技巧自主设计实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从而有效推进高中学生良好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3.3重视知识的理解
化学知识内容复杂,学生采用机械性的记忆方式,无法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违背了核心素养中知识框架构建的要求。教师要在充分了解高中化学知识的基础上,理清知识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建立理论体系,利用流程图、思维导图和表格的形式,连接起内容。对于重难点内容,教师要多次强调,在整理的框图内做上重点标记。学生在整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人的学习方法,体现出发展的多样性。
3.4强化学生综合能力
对于高中化学课程教学设置来说,具备一定的实践性和理论性,这也使得在对于高中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还要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进行培养和锤炼。因此,在高中化学课程展开过程中,教师便可以组织开展实践研究,由学生自主动手做验证性的实验,对于教材中的概念和定义进行验证,有效锻炼学生的基础实验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应积极鼓励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发散型实验探究,由学生以证据推理和模型构建等多元实践活动形式,设计相关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案。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实践探究环节有效发挥了高中学生在化学学科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并在立足于教材基础之上,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并发散学生的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由学生自主操作开展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使学生能够在化学学科的学习过程中,以科学的学习态度和严谨的思维逻辑,不断进取,继续奋斗。
结束语
总之,核心素养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起着指导作用,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发展的规律,制定符合本班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落实好核心素养在该学科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以问题为导向,充分发挥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辩证的角度看待问题,在学习中感受互联网世界的奇幻,结合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尊重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使学生能够顺应时代发展,争做时代的先锋。
参考文献:
[1]胡玉.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研究[J].华夏教师,2019(01):48.
[2]许茂勇.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探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05):147-148.
[3]孙旭,李佳,徐东方.“素养为本”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9,40(21):9-14.
[4]管赛兵.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