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彩兰
五华县第三幼儿园 514400
摘要:在幼儿数学活动当中,教师要重视游戏元素的融入,以便为幼儿创设趣味十足的游戏化数学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让幼儿主动进行数学学习活动,并在愉悦的环境中轻松掌握数学重视,初步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快乐学习、快乐生活,促使幼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关键词:趣味游戏;幼儿园;数学教学
幼儿教师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学习最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并将自己掌握的新型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实际应用,使幼儿在游戏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也在游戏的引领下不自觉的达成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幼儿对数学规律的掌握以及数学思维的形成,为幼儿的终身成长打好基础。
一、趣味游戏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将趣味游戏与数学知识相结合是提高幼儿园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路径。大多数幼儿喜欢玩儿游戏,将生涩枯燥的数学知识以游戏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索和学习,能够满足幼儿喜新探奇的心理需求,并且与照本宣科式理论授课相比,这种教学方法往往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扔骰子游戏,在重复扔骰子的过程中,能够让幼儿感受游戏的快乐,同时能够引导他们学会把数量和数字进行匹配,理解数字的意义。
二、幼儿园趣味游戏数学教学方法
1创设愉悦氛围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对刚刚步入数学领域的儿童而言,学习数学属于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因此,灵活创设趣味化的教学情境,能使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真实情景变成幼儿容易接受的小游戏,学习兴趣倍增,活动效果显著。例如,在执教分类时,就组织幼儿玩“拣树叶”的游戏,先把课前准备好的纸质树叶分发给各活动小组,孩子们面对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的树叶(反面画有数字宝宝)欣喜若狂,他们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捡起“树叶”放置于不同的地方:有的孩子按照相同形状的树叶堆放在一起,有的孩子根据不同颜色的树叶堆放在一起,有的孩子把树叶反面相同的数字堆放在一个地方。这个游戏操作简便,有利于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有所获。类似的小游戏既能集中幼儿数数的注意力,又渗透了数学的基本概念,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2加强科学引导
幼儿园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是孩子们步入数学殿堂的起步环节,教师必须加强科学化的指导,尽量避免出现注入式灌输知识的现象。教师要注重寓教于乐,让幼儿在玩小游戏的过程中逐渐认识比较简单的数学知识。例如,笔者在引导幼儿学习“比较3、4两数关系”时,就设置了“猎狗捕捉黄鼠狼”的小游戏:3个女孩扮演3只黄鼠狼,4个男孩扮演4只猎狗,表演者都很幽默,教室里的欢呼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此时,我直接提出问题:“猎狗与黄鼠狼各有多少只?其数量一样的吗?”顿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其中,一个男孩提出了创新性结论:假如加上一只黄鼠狼或者去掉一只猎狗就出现数量相等的结果。
3情境游戏
幼儿的年龄不大,具有天真、好奇等性格方面的特征。若是无趣的课堂很难使幼儿保持学习的热情。
所以,在实际开展的教学中,教师有效应用情境教学这一模式,通过情境游戏将幼儿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扭转,在游戏中逐渐形成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帮助幼儿认识数字1与很多的差异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幼儿开展情境游戏,在游戏中增强幼儿的认知。教师引导幼儿开展分小鸭子、分鸭蛋与捡鸭蛋的游戏。教师先引领幼儿共同合作帮助鸭妈妈将小鸭子分开,再帮助鸭妈妈将鸭蛋分开,之后一个个的捡鸭蛋。幼儿在捡鸭蛋的过程中,会从捡一个蛋到很多个蛋。这游戏的开展过程中,幼儿对于游戏的专注力强,还能够清晰的分辨数字1与很多之间的区别,在游戏中达成知识的掌握,保证幼儿的数学学习质量。
4感官游戏
感官游戏指的是引领幼儿通过感官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进而促使幼儿对图形的感知能力增强。教师要选择幼儿喜爱的材料,以明亮的颜色等刺激幼儿的感官,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过程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比如,在学习不同图形时,教师应利用图形赛跑这一感官游戏,加深对图形的认知。教师为幼儿提供各种颜色的不同图形图片,如,红色的三角形等。教师组织幼儿围成圆圈,在身上随意贴图形,和幼儿一起拍手说儿歌,各种图形来赛跑,看看现在让谁跑,教师适当的发出指令。粘贴相应图形的幼儿就会围绕着圆圈跑。通过鲜艳的颜色、不同的图形以及教师的指令等会对幼儿的多重感官形成刺激,使幼儿在游戏中深化数学知识。
5强化实践操作
教师要适度渗透数学小游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而且拓宽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例如,笔者在执教“学习顺数、倒数”的内容时,要求中班幼儿通过“搭建楼梯”的实践活动,逐步认识楼梯从低到高与从高到低的变化规律:先引导幼儿模仿“小老鼠米里上楼梯”的情节,一边动手操作,一边大声同步数顺数或者倒数,达到口手步调一致的目标。然后,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讨论现实生活中的“倒计时”和“红绿灯”,他们通过大胆地联想与思考,最终轻松地掌握了倒数、顺数的数序规律。再如,笔者在组织中班幼儿参与主题活动《美丽的春天》时,在紧紧围绕“春游”这一主线的基础上巧妙地设置了“坐公交车到紫薇公园游玩”的情节,引导幼儿一边仔细看“路线图”,一边比较线路的长短,从而为探寻到达目的地的捷径扫除了障碍。
6坚持因材施教
在尝试幼儿园数学游戏化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和不同水平,根据他们能力的差异布置丰富多彩的小游戏,进一步拓宽孩子们的知识视野。例如,笔者在安排“使两组数量相等”游戏的过程中,先紧密结合幼儿的学情分层次提供相应的操作材料:针对能力比较强的幼儿除了提供数量差异大的材料外,还提供没有对应排列的操作卡。同时,为能力弱的幼儿提供一些对应排列差异较小的操作卡,从而促使每一个孩子通过“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当然,教师在设计课程游戏化活动时,可以选择个别玩和结伴玩的游戏,从而全面提高幼儿学习的密度,数学核心素养同步提升。
结语
游戏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开拓幼儿的思维,培养幼儿的创新实践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幼儿喜新探奇的心理需求,采用灵活的游戏形式来活化枯燥的课堂知识,让幼儿在玩乐中接受新内容,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丽芳。基于“有效融合”的幼儿数学教学与游戏[J].中国新通信,2020,22(05):201.
[2]翟嘉蕙。巧用游戏提高幼儿数学应用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6):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