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71卷第3期   作者:余文义
[导读]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更为注重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数学基础。
        余文义
        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鹤塘中心小学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更为注重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数学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打破传统教育的桎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能够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以及概念。本文将简述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希望能够为当代的小学生提供更为良好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应用
        引言:随着国家教育理念的不断转变,当下大多数教师以及家长对教育的认识愈发成熟,不再将成绩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教学手段也在教育理念的变化下得到了一定的优化,创设生活情境正是在该种环境下,诞生的一种教学手段。
        一、出发于实际创设情境
        传统的应试教育,其最大的问题便在于学生在接收知识时,相关知识不能落实于日常生活中,进而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消极情绪,认为数学知识并不会被直接应用于生活中为自己带来好处,也便会让学生产生“学习无用”的错误思想[1]。因此,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时,应当出发于现实生活,避免情境的创设过于脱离现实生生活,导致创设的情境与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如出一辙。
        例如,“多边形的面积”一课,教师就可以利用身边可用的物品以及教学资源展开教学,创设一个能够将身边实物利用起来进行学习的情境。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测量教室内的黑板、桌椅以及讲台等,计算其面积,也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准备四根雪糕棍,摆成平行四边形或者梯形的形状计算面积。除此以外,也可以让学生计算操场绿地的面积或者篮球框的面积等,以此构建学生生活中能够切实接触到的情境,完成该课的教学。
        二、情境的创设要高于生活
        在小学时期,展开的数学教学较为基础,并且属于一门独立学科,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2]。正因为数学教学的是较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很多概念难以由其他概念推理而来,也便呈现出了更为抽象的数学知识与概念。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就是让学生不断地提炼以及升华自己学到的知识。在创设清净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对数学的掌握程度,适当的创设一些比生活更高的情境,通过该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能够更好的挖掘数学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
        例如,“负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教师可以利用温度计作为教学资源展开教学,将温度计中零上的部分,设立为正数,而零下的部分设计为负数。由零上、零下这种生活中经常能够接触到的概念,引出正数与负数的概念,引导学生利用正数与负数来表达零上、零下的说法,实现两种不同知识点的转换,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正数与负数之间的概念以及在生活中更具象化的表达方式。
        三、创设的情境融入生活
        大部分数学知识大多数源于过去科学家对生活的观察与总结,并且服务于生活,数学知识的合理应用,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3]。

在过去的应试教育模式中,大多数教学活动都以考试成绩为最终目标,对学生展开的教学也更偏向于知识的传递,而非对数学知识与概念的有效应用,这也是导致部分学生逐渐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其大多数知识都是整个数学知识的基础,通过延伸与不断扩张,让学生能够更深入的去感受数学,如若在这个时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仅是为了服务于考试导致他们的学习热情受到影响,就有可能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未来发展。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当融入大量的生活氛围,让他们在日常生活的氛围之下,解决这些问题,而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便能够更好的认识到数学的魅力,并且愿意去学习数学,极大的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并将相关知识与概念具象化成实际生活中,能够良好落实的实践活动。
        例如,“百分数”一课,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展开室外教学,在室外,教师可以将学生引领至校园内的池塘边或者树林中,让学生对其中的动物进行统计,并且进行计算,分别说出不同种类的动物在整个计算群体中所占比例,并将其转换为百分数。比如在池塘中,红色鲤鱼有五条,青色鲤鱼有五条,就可以引导学生表达为红色鲤鱼占总鲤鱼数量的百分之五十。以该种形式,将数学概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四、合理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情境
        课堂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很难保障能够切实模拟生活中的情境,单单依靠教师的讲述,难免会让生活情境显得乏味与抽象。这时,教师就可以合理的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生活情境。在多媒体设备的帮助下,能够打破课堂的局限性,将多元化的现实生活呈现在大荧幕上,不仅如此,还能通过互联网,实现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创设,在课堂上呈现出多元化的生活情境。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的生活情境并非绝对依赖于多媒体设备,教师应当平衡好学生与多媒体设备在生活情境中的占比,以多媒体提供气氛的构建,而整个情境的主要走向与参与者仍然应以学生为主,以保障该情境能够得到合理的运用,并发挥其最大的效用。
        例如,“表内除法”一课,教师可以设立专门的问题,“假如一辆汽车,要行驶1km,平均速度为20m/min,请问这辆汽车需要行驶多长时间呢?”问题提出后,便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制作一个汽车行驶的可操作性视频,在视频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用乘法,计算出汽车十分钟的行程,而后在视频中,对汽车进行操作,让汽车向前行驶十分钟的路程。而后,教师便可将这一段距离进行截取,与剩下的距离进行比对。进而得出汽车需要行驶的距离。但是,在这一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忽略截取的一部分行程,认为汽车只需要行驶四十分钟即可到达终点,此时教师就可以将截取的部分再次还原到原本的位置,以此来帮助学生捋顺解题思路,并且明确除法的计算方法。通过多媒体的帮助,能够创设一个汽车行驶的状态,进而打破课堂教学的桎梏,创设生活情境。
        结束语:
        在当下的教育理念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对知识概念的应用能力更为重要。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合理应用方法,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创设切实有效并贴合实际的生活情境,能够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打破课堂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适合数学学习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泽君.以生活情境为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微视频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0,20:311-312.

[2]张海涛.基于生活情境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271.

[3]何有祥.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运用分析[J].科技风,2019,24: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