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71卷第3期   作者:赖丽评
[导读]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组织的一种主要形式,是促使教学目标实现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

        赖丽评
        福建省南安市华侨中学
        摘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组织的一种主要形式,是促使教学目标实现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只有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觉地投入到化学学习中去,从而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关键词:有效提问 问题设计 四度 反馈
        前言:要达到有效的课堂提问,需要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强化“问题意识”。即在一节课中,提问什么,怎样提问,什么时机提问,都要精心安排,将课堂教学设计成一环扣一环的“问题链”,把教学的理念、教师的教学思路与学生的学习认知这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我觉得着力点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问题的设置
        问题的设计是实现提问有效性的前提,只有精心设计有效的问题,才能给学生思考、回答的空间。每堂课要设置那些问题?如何去设置问题?
        首先必须要深入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教材的知识体系和学科素养,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紧扣有关教学内容,设计一个由浅入深、阶梯性的问题系列,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循循善诱、适时点拨,使学生的思维由表象到本质纵向发展。
        其次,教师在设置问题时,指向要明确,即要寻找什么样的答案需明确。如果范围太大,学生就会无从下手。
1、问题的设计要循序渐进性
        经验丰富教师的提问总能在不知不觉中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而后逐渐提高问题的难度。很明显,复杂的内容通过分步设问转化为具体的问题,降低了难度,增加了广度,也拓展了该题的内涵,使更多的同学能够参与思考,充分调动起了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问题的设计要有科学性
   课堂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即教师首先应对教材进行分析,明确本节课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明了本节知识点与其它知识点的联系,明晰考纲要求和重难点。并以此作为设计问题的依据,使设计的问题既突出章节知识重点,又明确易懂无歧义,能反映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提问时应围绕重要的知识点进行,重点知识应注意从多角度、多侧面提出问题,力求使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主要的知识,即提问要突出重点。对于教学中的难点也应加大提问的力度,设置多种水平的问题,使问题从不同的方向逼近难点,从而化解难点。
3、问题的设计要突破学生思维的障碍点
   学习高中化学的过程中大多学生有知识杂乱、记忆点多的印象。虽然由于一些知识教授范围的局限性,教师不能在高中课堂上完整地阐述一门科学。但“授之以渔”的教学策略应该是教师所追求的,给学生一些启迪,让学生有自动往“深”和“全”去探索的目标和勇气,但如何实施,这需要一些教学设计和联想。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纵贯知识体系,特别是将学科中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生活化,经验化。 把初中一些记忆性的知识拔高到理论层面,交给学生一把通用钥匙,学生在遇到新情境时才能不变应万变。
二.把握好问题的“度”
1、掌握好问题的难度
        要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以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为基点来设计问题,使问题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既不会让学生因问题太简单而不屑一顾,也不会让学生因问题太难而丧失信心。研究表明,那些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一定联系,学生知道一些,但是仅凭已有的知识又不能完全解决,也就是说在“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产生的问题,最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最具有启发性,驱使学生有目的地积极探索。
2、安排好问题的梯度
  在教学中,对于那些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内容,学生难以一下子理解、领悟,可以采用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的办法,把一些太大或太难的问题设计成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以降低问题难度。在设计问题组时要注意各问题之间的衔接和过渡,既要避免梯度太大,也要避免问题过于琐碎;既要给学生指出思维的方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又不能将学生的思维限制过死,要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3、调节好问题的密度
        提问虽然是课堂教学的常规武器,但是提问并非越多越好,“满堂问”和“满堂灌”是同样不可取的。课堂提问的成功与否,并非看提问了多少个问题,而是看提问是否引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是否能发展学生较高水平的思维,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如果提问过多过密,学生忙于应付教师的提问,精神过度紧张,容易造成学生的疲劳和不耐烦,不利于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提问过少过疏,则使整个课堂缺少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并且不利于教师了解和调控学生的状态。
4、选择好问题的角度
    问题设计应该要分别着眼于知识的不同侧面                        ,并注意体现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如新知识之间的联系、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新知识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等。另外,在课堂提问时还要根据具体内容,采用正问、逆问、曲问等多种形式,打破学生墨守成规的思维定势,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三.课堂提问的形式
        不同的课堂提问形式,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启发学生的思维,诱导其思考路径,培养其学习兴趣。课堂提问的形式通常有个别式提问与集答式提问。
        个别式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使用最普遍、最广泛的一种提问形式。教师面对全体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全体学生思考,然后提问个别学生。如在讲述SO2漂白性的内容时,提问某位同学:以前学过的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它们的漂白的原理与SO2的漂白原理有何区别?根据同学的回答,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为后面的教学作好铺垫。教师在发现有学生上课心不在焉, 注意力分散时,可急中生“题”,提出问题让他们回答。这样既可以暗示、提醒他们集中注意力,又不因停下来而影响讲课的进度。但这种提醒必须是善意的,否则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敌对情绪,效果会适得其反。另外,个别式提问通常会遇到学生“卡壳”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不能用简单的方式进行处理,而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体察学生尴尬的境地,有意给学生铺个“台阶”下,这样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尊重,会更加集中精力听讲,把问题搞懂。
        集答式提问就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集体回答。这种提问对于振奋学生精神,活跃课堂气氛,有一定的激活作用,例如:在讨论K2CrO7与浓盐酸的反应产物时引起了全班同学的争论,有的认为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KCI和重铬酸,而有的认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rCI3、CI2、KCI和H2O,教师不能只是肯定后者而否定前者,应帮助学生分析之所以出现前者错误,是因为生搬硬套了K2CrO7与浓硫酸反应的结果,进而可帮助学生找出浓盐酸和浓硫酸在该反应中的本质不同。
四、课堂提问的时机
1、提问于新课导入时。
        教师导入新课时,应巧妙利用教材,寻找合适的切入点,采用问题先行的方法,制造悬念,造成学生渴求新知奥秘的强烈愿望。
2、提问于新旧知识衔接处
        教师要善于从与新知识相关联的若干旧知识点中,选择新知识的发生、发展处,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提出启发性、思考性强的问题,使学生对新知识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减缓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压力,从而激发学生尝试、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和兴趣。
        总之,课堂提问的目的是激发学生思考问题,深化所学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提问方式,不论怎样都要围绕教学发展规律,对问题的提问要有目的性,适时性和艺术性,这样的课堂才是精彩的课堂。
        
参考文献:
[1] 朱建华.高中化学复习课中采用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及作用--《以“活动单”为载体的“合作学习”在中学应用的有效性研究》课题[J].文理导航(中旬),2016,(7):53-53.
[2] 王禹雁.高一化学复习课中课堂提问有效性探究[J].关爱明天,2018,(1):177-177.
[3] 尹丽颖.高三化学复习课中采用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