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少娴
广东惠州 惠阳中山中学
摘要:地理综合题在高考题中所占分值比重大、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而得分率较低,成为学生地理成绩提高的一大障碍。文章以一体四层四翼为基础,以高 考全国文综卷地理综合题为研究对象,从“区域地理知识+命题材料+生活实践”探究地理综合题的解题思路,从而帮助学生找准解题方向, 缩小答题盲区,提高综合题得分率。
关键词 :一体四层四翼; 地理 综 合题 ; 答题思路
高考改革和命题方向是以一体四层四翼为核心基础,以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为一体的高考评价立场,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四层高考目标,加上高校要求的新生素质使得高考命题以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应用性为四翼。因此,研究高考真题:全国新课标Ⅰ、Ⅱ、Ⅲ卷的变化形式、外省试题,纵向比较,找准规律,指明方向,融会贯通,要将研究成果有效地融汇于整个复习过程中,融合到每一节课中。地理综合题在高考文综卷中共56 ,分值比重大、综合性强,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提取材料信息、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判断、推理、归纳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地理素养。如何构建答题思维导图提高综 合题的得分率是学生取得高分的关键。考综合题”,通过 “ 髙考综合题”的解题过程培养“地理核心素养”,达到“所学”与“所考” “素质”的融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一、全国新课标卷地理试题特点与综合题分析
1.总体特点:注重考查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考查学生地理学习方法;联系实际,关注真实情景下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术性,偏重地理学的专业问题。 通过优选考试内容,精心创设情境,突出地理思维品质,实现高考地理试题的育人价值、选拔功能和引导教学的作用。
2.综合题试题分析:
①以中国或世界某重点区域为载体创设情境,从自然和人文地理主干知识入手,考查区域地理特征,体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思想。
②注重区域对比,围绕区域分析的“在哪里”(区域地位)“有什么”(区域特征)“为什么”(成因分析)“怎么办”(可持续发展)的思路设计问题,注重问题的开放性。
③稳中有变:36题稳定,难度小;37题创新,难度大
④命题技术日趋成熟,形成一贯风格立足主干,以人地协调发展为主线,基于真实情景选定主题,小切口、多角度、深层次、追问式考查。
⑤试题的设计:确定主题,构置情景——获取信息,发现问题(考查学习能力和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考查调动运用地理知识能力)——形成结论(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能力、探讨和论证地理问题能力)。
二、课标卷地理综合题分析——以2020年高考全国文综卷I为例,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葡萄喜光,耐旱。图5为某坡度较大的地方采用顺坡垄方式种植葡萄的景观。该地位于52°N附近,气候湿润。
(1)当地采用顺坡垄种植葡萄,据此分析该地区的降水特点。(8分)
(2)指出该地种植葡萄宜选择的坡向,并分析与梯田相比,顺坡垄利用光照的优势。(8分)
(3)说明温带半干旱地区坡地耕作不宜采用顺坡垄的理由。(6分)
1.以具体小区域为背景,考查综合运用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高考全国文综 卷I地理综合题命制选取具体实际区域,以文字材料、图、表多种形式呈现,“小切口,大纵深”考查,具有较强的区域性与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 、 基本原理的综合运用能力,突出考查学生在复杂多变的区域新情境灵活运用知 识的能力 。
2.答案主要来自地理知识体系+题目材料+区域背景知识+生活实践 四个方面。 例如,36题第(1 ) 问关键词为 “顺坡垄种植“,”降水特点“。顺坡垄的走向与坡向一致,水流速度较快,不利于保水保土,且灌溉不便。结合材料,该地位于52°N附近,气候湿润,应位于温暖湿润的西欧,因此,该地区降水应具有以下特点:降水频率高即经常降雨,强度小,少暴雨,每次降雨量较小,对土壤的冲刷能力较弱,故可不考虑保土保水的作用,降水量季节分配较均匀,故可不考虑灌溉的问题。(2)关键词为”选择的坡向“,”梯田“”顺坡优势“。由材料可知,葡萄喜光,种植葡萄宜选择向阳坡南坡。该地位于52°N附近,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小,太阳低,与梯田相比,顺坡垄葡萄之间的阻挡少,可接受阳光照射的角度较大,植株和垄接受光照的面积较大,利于葡萄的生长。(3)关键词为”半干旱“、”不宜“、”顺坡垄“的理由。结合知识储备,顺坡垄不利于保水保土,且灌溉不便,温带半干旱地区偶有暴雨,顺坡垄加重了水土流失,不利于保水保土;半干旱地区,降水量较少,且季节分配不均,种植作物需要灌溉,而坡地顺坡垄灌溉不便,故温带半干旱地区坡地耕作不宜采用顺坡垄。
3、2014-2020 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Ⅰ卷中的地理综合题均采用
“区域+主题”的命题模式,注重以情境为载体,从不同维度和多个角度进行设问,注重考查考生的必备知识和基本地理技能。与选择题相比,综合题侧重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能力及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等方面。由于综合题的命制通常将各小题单独设问,进而降低知识考查的广度,所以每小题所考查的知识点仍以一个为主,通常不超过两个。即便考生不了解某个小题所考查的知识点,也并不影响其他小题的作答。但相比于选择题而言,单个小题的知识含量可能会更高,进而导致试题难度的加大。
三 、研究高考试题对地理复习备考启示
1.搭建知识体系,完善知识结构
尽管地理学科的高考试题题量不大,每道试题涉及的知识点也比较少,但是地理知识的综合性很强,需要考生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各方面的要素相整合。因此,教师不仅要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构建地理知识框架的意识和方法。在组织地理教学时,教师应该将讲授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在传授系统知识的同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将新、旧知识有序结合,并利用思维导图搭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框架。例如在学习完“水的运动”一节之后,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构建思维导图,将本节课凌乱的知识点串联起来
2.提高读图能力,培养区域视角
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本质属性,以区域为载体进行人地关系研究、区域综合分析及地理空间思维是地理学科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思维形式之一。高考地理试题的命制越来越倾向于选取特定的区域为试题背景,而地理图像又是区域背景最主要的载体,结合前文的研究可知,区域地图在近 7 年全国Ⅰ卷图像类试题中出现的频率最高。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命题者更倾向于选择新颖性较高图文材料和考生较陌生的区域进行试题命制,考生无法直接从教材中找到答案。因此,教师既要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又要传授学生区域问题的分析方法。
3、强化逻辑推理,发展对命题、选题和控题综合思维.
研究高考试题。应对全国卷,让模仿成为一种习惯。要求做到:学会选题、审题,为成题确定其测验的目标加以利用。在此基础上针对课标,学会命题,从改编到原创。对材料的选择与整理让情景真实,语言精准干练,信息充分。把课标中的行为条件、行为动词、核心概念转化为材料来源、答题指令词、答题中心词,鼓励学生自主概括并阐述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并运用相应的规律和原理解释地理现象、描述地理过程,以便及时的反馈与强化教学效果,不断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基于综合难度模型的高考地理试题评价分析》刘思琪中国知网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 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