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晓洁
遂溪县大成初级中学
摘要:在初中教学中,班主任和学生的接触是最多的,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由此可见,初中班主任承担了非常重大的责任与使命,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措施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将对初中班主任教学管理有效性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教学管理;有效性
1 当前初中班主任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1.1 班主任没有及时更新管理观念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无论是学科教师还是班主任都应该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以满足新时代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促使班主任形成更加先进的教育思想,提升初中班级管理的效率。如果初中班主任仍然倾向于传统的教育理念来约束新时代的初中生,不仅会使得初中生不愿听从班主任的指挥,还会导致初中生对班主任产生一定的反感心理,质疑班主任的管理能力,这非常不利于初中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另外,初中班主任必须要转变管理思想,不戴“有色眼镜”,以初中生的成绩来评定其品行等管理思想非常不可取,很有可能会对初中生造成不必要的无形伤害。
1.2 学生自主能力低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在不断的发展与进步,在教育教学事业中的应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学的效果。但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也给初中班主任带来一定的管理制约因素。在信息化的时代,初中生的学习和生活不再传统单一,电子游戏、影视剧等无时无刻都在吸引着初中生。而且由于初中生的年龄、思想和心智都比较早熟,很难保证初中生会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学习。根据调查,初中生的叛逆心理较强,如果班主任一味地让初中生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很容易导致初中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因此,初中生的自主能力对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影响,班主任必须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减少学生的叛逆心理,引导学生自主约束自己,以免给其他同学带来不好的影响。
2 初中班主任教学管理有效性策略
2.1 将沟通和交流作为前提工作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需要认识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是基础、前提,只有和学生沟通与交流才能了解到他们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及时为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进入初中阶段之后,学生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都会发生一些变化,需要班主任的良好引导。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部分班主任缺乏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或者沟通和交流的方式不当,即没有站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上,所以导致师生距离被拉大,学生不愿意和班主任“交心”。为此,班主任应该摘掉“严肃的面具”,积极建立沟通渠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和学生平等交流,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初中生提供良好的引导。
例如,班主任不必每次和学生沟通与交流的时候都把学生叫到办公室里,这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压力,进而使学生从心理上就站在班主任的对立面。为此班主任可以在课间主动找学生交流,交流内容不要局限于学习,也可以是学生喜欢的运动、书籍、明星等,还可以和学生聊一些如何处理同学关系的技巧等。这样会让学生愿意和班主任交流,有利于班主任走进学生心里和生活中,逐渐促使学生学会尊重班主任、接受班主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2 设置奖惩制度,有效约束学生的行为活动
学生在班集体中,不仅拥有享受权利的机会,还有尽义务的责任。在这样的背景下,班主任要做好督促作用,使学生顺利融入班集体,规范学生的行为,让学生按照班级章程来处理事情,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奖惩制度,是班主任在管理中依据学生的行为表现,采取的一种教育措施,能够激励学生,让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知道怎样做是值得提倡的,怎样做是要受到惩罚的。由此,初中班主任寻找班级管理的有效实施策略,应懂得设置奖惩制度,有效约束学生的行为活动。但是,部分班主任在设置奖惩制度的时候,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无法使学生信服。这就需要班主任围绕学生设置奖惩细节,实现对学生的有效约束,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班主任可以依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对学生进行打分,让学生时刻关注自己的分值变化,以此来调整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表现。
2.3 加强对班干部的管理教育,提升班干部的管理水平
班干部是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是班主任的传话筒,是学生的发声筒,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班干部的存在,可以更好地向学生传达班主任的管理策略,可以更好地向班干部反馈学生的行为表现,促进班级管理的优化。由此,初中班主任寻找班级管理的有效实施策略,应懂得加强对班干部的管理教育,提升班干部的管理水平。但是,部分班干部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好的习惯,影响了班级管理的效率,不利于班级的团结。这就需要班主任加强对班干部的教育,让班干部端正管理态度,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2.4 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但是由于生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初中生很容易对不喜欢的事物产生叛逆心理。如果初中班主任不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就有可能引发更加严重的问题。但是,初中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较低,班主任应该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注重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耐心引导学生,促使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并且及时改正错误。初中班主任尽可能不要用强硬的语气去指责学生,以免造成更加不好的影响。此外,初中班主任应当在正确理念的倡导下了解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引导。
例如,如果有学生在课堂上睡觉,班主任一看见就指责学生不应该在上课的时候睡觉,就很有可能引发学生对班主任的反感。这个时候,班主任就可以在下课的时候找这位学生,询问学生睡觉的原因,如果学生有难言之隐,可以找家长适当了解。在此基础上,班主任再进行针对性的耐心引导,才能保证学生认真听取班主任的指导,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努力学习。
2.5 构建班级文化文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班级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建设,离不开精神的支撑。学生在班集体中,只有树立了共同的发展目标,受到同样文化氛围的熏陶,才能拧成一股劲,努力向前探索。班主任立足班级文化文明建设,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可以让学生了解班级文化建立的具体经过,使学生逐渐融入班级文化中,并为班级文化增添光彩。由此,初中班主任寻找班级管理的有效实施策略,应懂得构建班级文化文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但是,部分班主任在构建班级文化文明的时候,轻视了学生的作用,认为学生只要跟随班主任就可以了,不需要独立思考。班主任错误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对班级管理产生了偏见,不肯积极配合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考虑方法,要充分尊重学生,围绕学生展开班级文化文明的构建活动。
为了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价值观,使学生拥有一个好的成长习惯,积极投身班级管理中来,可以为学生创设“文明班级我先行”“我爱发明创造”“班级礼仪宣传”周等活动,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并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记录,进而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从中得到鼓舞,成为班级发展的推动者。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班主任应该及时更新自身的管理观念,优化班级管理工作。因此,初中班主任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为学生提供更多个性化的指导,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朱剑平.初中班主任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开展德育工作[J].新课程(中学),2019 (12):213.
[2]侯正义.浅谈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做好德育渗透工作[J].考试周 刊,2021(27):1-2.
[3]李国红.谈德育在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J].中学教学参考,2021 (03):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