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
南昌航空大学 江西省南昌市 330063
摘要:江西省萍乡地区是摊戏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该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具有强烈的艺术与宗教色彩,是我国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本文对萍乡摊戏的来源与发展历程以及萍乡摊戏所具有的社会功能、艺术形态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了解萍乡摊戏的历史起源、民俗内涵以及宗教意识形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为后续萍乡摊戏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素材。
关键词:萍乡摊戏;艺术形态;历史起源;社会功能
引言:摊戏是现代戏剧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其主要是通过歌曲、舞蹈、乐器以及戏剧形态等艺术形式来表达宗教艺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艺术形式逐渐丰富起来,摊戏文化逐渐频繁的出现在艺术舞台上,使得人们对摊戏中包含的艺术形态认可度逐渐增加,对其艺术精髓的研究也逐渐重视起来。我国的摊戏文化主要集中于江西、四川、湖南、陕西、安徽等地,其中,江西省萍乡地区的摊戏文化不仅在国内,甚至在国际摊文化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这也是萍乡摊戏文化成为现今摊文化的研究热点的主要原因。
一、摊戏的来源与萍乡摊戏文化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摊”文化最早起源于周代,从《周礼·夏官·方相氏》中记载内容“方相氏掌蒙熊皮, 黄金四目, 玄衣朱裳, 执戈扬盾, 帅百隶而时傩,以索室驱疫”便可以看出,“摊”文化从发展之初,便是为宗教文化而服务的。随着社会文化发展的向前推进,“摊”文化的具体艺术表现手法也先后以歌摊、舞摊等形式得以表现出来,后来,人们逐渐摸索出一种集戏曲、文化与宗教为一体的新型“摊”文化表现形式,即摊戏[1]。
向前推移2700年至春秋战国时期,江西省萍乡地区便是当时的楚地,是我国摊戏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结合现今已有的史料和萍乡当地表演摊戏的老艺人描述,可初步判断萍乡摊戏文化是我国摊戏文化中起源最早的地域之一,甚至可以追溯至上千年以前,但其具体的起源时间却无从考证[2]。通过大量史料研究,可了解萍乡摊戏发展的大致进程:早在宋朝太平兴国年间(976-984),萍乡地区便出现了摊庙,这也是后期人们普遍认可萍乡摊戏文化起源时间早于宋朝这一说法的主要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萍乡摊戏从最早的歌舞戏(《判官收小鬼》)逐渐发展为戏曲表现形式,但在初期,其戏剧表现形式相对单一,表演的角色设定和故事情节的编制都相对简单,无法引起观众对摊戏文化强烈的观赏兴趣;通过时间的打磨,萍乡摊戏文化逐渐演化为更加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与民间艺术的融合,萍乡摊戏文化在民间流传更加广泛,其艺术表现手法也更易被大众接受,进而逐渐发展为现在人们所熟知的民间摊戏故事。
二、萍乡摊戏的艺术形态
2.1 舞台表演
摊戏的主要艺术表现特点便是表演过程中带给观众的“人神合一”的视觉冲击。在表演过程中,表演者需要戴上特定的面具,使得表演者自身与戏本的角色设定更加贴切。据研究,现存的摊戏表演中,萍乡摊戏所设计的表演面具最为丰富,面具内容也更为夸张,通过夸大的五官比例以及不同颜色的油漆搭配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效果[3]。
除了面具设定,摊戏戏服也分外讲究。与其他戏曲服装相比,萍乡摊戏的服装设计虽算不上华丽之最,但其版型设计、颜色搭配以及道具选择不仅繁杂多样,更是充满了道教文化色彩,进一步衬托出表演者的狞厉之美。
2.2 音乐构成
戏曲表演最能吸引观众的不仅是丰富的表演形式,更是独具特色的音乐构成。萍乡摊戏的音乐伴奏主要以精巧的乐器搭配为主,其中包含的乐器种类复杂多样,各乐器演奏配合默契,有极高的艺术表达效果。
笔者有幸观赏萍乡摊戏的现场表演,发现萍乡摊戏的音乐组成主要以锣鼓演奏为主,长笛、唢呐、二胡等颇具中国特色的乐器为辅,其合奏乐律精巧,不同的合奏方式也使得萍乡摊戏的音乐表现创造了多种富有艺术气息的民间小调,这也是萍乡摊戏得以发展的基本途径之一。
笔者有幸于江西南昌观赏萍乡摊戏的现场表演,发现萍乡摊戏在表演过程中会依据不同的剧情设定而对伴奏音乐的音律以及调式进行一定的调整,但其中的共同点是,多数曲调都简短单一,合奏的主体旋律变化不大,常以四度、五度跳进的方式进行反复演奏。这样的表现手法使得摊戏的背景旋律更加节奏鲜明,表现情感清晰明了。
2.3 艺术手法
萍乡摊戏表演最具特色的就是灵活的“见赞”手法,即所见之物皆被称赞。在表演之前,表演者所准备的演唱曲目和演唱曲调都已设计好,但最妙的就在于参与萍乡摊戏的表演者能够依据表演的现场情况对固定曲调下的演唱台词进行调整,从而为摊戏表演增加了即兴表演的艺术气息,也为摊戏表演增添了祝愿寓意。
三、萍乡摊戏的社会功能
3.1文化传播的重要途经
经过不断发展与改进,现在的萍乡摊戏主要分为驱鬼祭祀表演与民间故事表演。其中,人们熟知的《赞土地》以及《判官收小鬼》均属于驱鬼祭祀类表演风格,而《孟姜女哭长城》、《张果老戏嫦娥》等民间传说也被吸纳进萍乡摊戏的表演内容之中,使得最初神秘而小众的萍乡摊戏表演与民间故事融合度更高,使得摊戏文化在坊间口口相传,进一步扩大了其传播范围,促进了摊戏文化的发展[4]。
现存的萍乡摊戏表演不仅有酬神还原或祭祀活动,也常会以农家庭院为表演场地,这种表演方式宗教色彩较少而更多以娱乐性质为主,其报酬微薄,却丰富了民间大众的文娱形式,也为萍乡摊戏表演增添了娱乐性和观赏性。
3.2乡民生活的精神寄托
与现存的大多数戏曲文化一样,萍乡摊戏文化在社会道德价值以及舆论引导方面有重要的地位。摊戏中的“神”,是人类心中的道德、正义的化身,丰富多样的剧情以及人物设定使得人们能够借摊戏表演,塑造自己心中的保护神,是乡民内心感情的最为朴实的表达方式。萍乡摊戏表演者借助不同的面具、戏服,依靠不同的舞蹈动作,塑造了不同的摊神,这其中,没有人设定确定的摊神塑造标准,但千百年来,人们心中道德、正义的标准不变,对真、善、美的向往信念不变。
3.3社会教化的基本方式
时代的变迁,世代的不断更替,多数中国传统文化逐渐失传,而在这种背景下,萍乡摊戏文化却得以很好的保存下来,这离不开萍乡摊戏文化的社会教化功能。萍乡摊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实质上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内化[5]。萍乡摊戏的艺术表现主要依靠的是表演者的舞台动作表演与乐器合奏,其文化的传承本身没有系统的文字依据,主要依靠的还是当地人民一代代的言传身教。其表演过程中每一个舞蹈动作,每一套戏剧情节设定都是上一辈人积累的文化精髓,也正是这种简单质朴的教化方式,使得萍乡地区的宗教信仰、社会观念、艺术氛围得以世代传承。
四、结论
作为我国现存的少有的古老民间文化,萍乡摊戏的发展不仅没有被现代社会科技、文化快速发展的大潮掩埋,反而在日新月异文化进程中呈现出日趋蓬勃的发展趋势,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现在戏曲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依据大量史料考究发现,萍乡摊戏文化随着时代的向前发展,其表现形式也逐渐从神秘的宗教文化演变为宗教与民间艺术相结合的更具特色的戏曲表现手法,其以驱鬼祭祀和民间故事表演为主要内容,寄托了当地人民独特的宗教信仰与对待现实生活的美好祝愿。萍乡摊戏以其精巧的面具和讲究的戏服搭配,以表演者独特的舞蹈表现和丰富的乐器合奏,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呈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作为我国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萍乡摊戏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发展与传承的基本途径,也为乡民生活带来了更为丰富的娱乐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价值与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洋, 王安琦. 江西萍乡傩文化艺术形态研究[J]. 艺术百家, 2017, (05):107-110.
[2] 袁正一. 赣西萍乡傩舞田园表演特色初探[J]. 神州民俗, 2013(10):20-23.
[3] 董聪, 杨甜蜜. 江西萍乡傩文化在现代服饰图案的应用研究.
[4] 谭霈生. 现代戏求取进步的新信息——评萍乡采茶戏《榨油坊风情》[C]// 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 2009.
[5] 王小红. 对萍乡采茶戏传承与发展的几点思考[J]. 影剧新作, 2015, (0Z1):P.226-228.
指导老师:张颖
作者简介:彭博(1996-11-13),女,汉族,籍贯:安徽省芜湖市,学历: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