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要义与践行向度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71卷第3期   作者:孙永强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创新发展,“立德树人”逐渐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流目标任务。
        孙永强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孝感  4320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创新发展,“立德树人”逐渐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流目标任务。基于此,文章首先深入阐述了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要义,在此基础上基于“立德树人”背景,提出了一系列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学理的践行向度。
        关键词:立德树人;体育;课程思政;学理要义;践行
1  “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要义
1.1 “育体”与“铸魂”的互构,阐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本质内涵
        体育教学的课程思政建设将育体与铸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二者相互构建,充分凸显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及其主要内涵,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利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满足现代教育背景下体育教学立德树人的目标任务。
        一方面,充分立足于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深入探究并审视体育教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正确看待体育教学对于现代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大格局建设的重要现实作用,以此进一步明确育体是院校开展多元化实践活动的重要基础及核心前提。另一方面,铸魂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铸造马克思主义之魂,换而言之,马克思主义哲理探究育体对于学生全面系统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基于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具体要求为院校体育教学指明方向,阐述利用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途径及渠道。通过这样的方式,充分体现出体育教学既能育体又能育人的重要属性,换而言之,育体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作用,凸显根本属性必须以铸魂作为基础和前提,而育体则构建了体育教学铸魂的重要基础,铸魂也进一步明确了体育具体工作的主要目标及工作方向,二者相互渗透融合,形成互构关系。
1.2  “修德”与“修体”兼备,有效明确体育课程思政的核心目标
        基于现代教育背景下立德树人的目标任务,院校应当将修德与修体整合起来,实现二者的共同进步。值得注意的是,院校应当深入分析体育课程的设计导向是否满足课程思政建设的实际需求,与此同时,课程思政的建设和实施能否满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深入体会运动的乐趣、感受生命活力,并通过实际训练突破自我、完善自我,享受超越自我的过程,从而体现出体育教学的生机与活力,以此搭建起和谐高效生动的体育教学关系。一方面,课程思政中的修德充分立足于体育教学的核心素养,基于培养并提高学生体育道德品质的目标任务开展实际训练。另一方面,修体则立足于学生运动能力、健康水平,以体育核心素养作为基本宗旨开展多元化的实践训练。例如,在体育实践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基于运动情境培养并提高学生道德素养,体育品质则对修德与修体的实际关系进行了系统化的阐述。
1.3 “明德”与“精技”互联,有效梳理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主线
        明德与精技在一定程度上基于学生道德素养及实践运动技术水平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标准,二者相互联通,实现共同进步,使得学生能够通过体育实践训练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体而言,在课堂教学开展之前,教师首先应当深入分析教学内容,梳理教学重难点,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任务并优化教学流程,根据学生的能力需求给予差异化的体育学习任务目标。值得注意的是,任务的设置必须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开展实践训练,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体会社会生活及道德品质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不断完成高难度项目的同时养成积极进取、坚持不懈、自我挑战的高尚精神。与此同时,在集体项目开展过程中,教师学生应当相互监督、互相鼓励,尤其是对于一些缺乏自制力、信心不足的学生而言,必须给予更多的帮助,协同学生共同完成学习目标任务,通过这样的方式养成艰苦耐劳、诚信友善的道德素养。


2 “立德树人”背景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学理的践行向度
2.1 创设教学“制度群”,实现课程思政创新与体育教学改革的同步发展
        当前越来越多的院校在体育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基于专业特征开展了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例如,具有时代特征的足球竞赛规则、篮球竞赛特色学校建设项目、冰雪项目、民族传统体育特色院校建设、网球试点工程等等活动,充分立足于国家相关教育职能部门所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制度,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究具有院校特色的教学活动,从真正意义上培养并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逐渐树立起规则意识,学会与他人友好合作、良性竞争。与此同时,基于课程思政教学背景下的体育教学文件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是思政建设的制度群,不同院校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现状以及不同区域的岗位要求,深入探究了不同特色体育项目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政府职能部门、院校、学生整合起来,实现了多方联动,共同推动课程思政的有效建设,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明晰了不同主体的责任义务,全面渗透融入哲学思想、心理教学、社会学、伦理学等等相关学科知识,搭建起健全高效的监督管理机制,使得多元化的制度也具备温度与情怀,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体育实践教学。
2.2 进一步明确体育课程思政主体的责任义务,提高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首先,创设切实可行的目标制度。具体而言,在体育教学开展过程中充分立足于立德树人的基本原则和宗旨,搭建起符合教学需求、满足学生能力发展要求的体育目标制度,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帮助课程思政的教师及学生基于不同的学习阶段设置差异化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任务,对当前社会中先进的、多元化的教学元素进行科学合理的搜集整合,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翁。其次,搭建高效的内容制度。众所周知,体育教学所涉及到的知识内容及其广泛,素材丰富,同时其中也蕴藏着长期性或即时性的教学元素,通过创设内容制度能够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对体育课程内容进行高效探究,对号入座,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同时这样的体育教学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可以与他人友好互动沟通心得体会。最后,创设高效的评价制度。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通过评价制度的有效运用实现信息数据的高效反馈回收,教师可以从多个方面切实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及可能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调整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而学生也可以从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及时纠正。
2.3 加强体育课程思政内容设计的系统性、科学性,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融入体育课程的全过程
        基于立德树人的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应当深入探究体育教学理念与思政教学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凸显出教学内容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系统性。基于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特征及个性特征分析其对课程的掌握能力、接受程度,探究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的生成模式和方法,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能够立足于科学发展观,挖掘不同体育课程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理念,将思政教学元素有机的整合起来,同时渗透融入到体育课程目标的建设、教材开发、课后总结评价等等环节。例如,针对体育品德的培养和提高则应当通过不同学习阶段的协调对接才能有效实现。另外,体育品德的培养和提高是不同学习阶段实践探究所形成的结果,一切课堂设计都应当以此为中心进行贯彻落实。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立德树人背景下的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应当创设教学“制度群”,实现课程思政创新与体育教学改革的同步发展,进一步明确体育课程思政主体的责任义务,提高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加强体育课程思政内容设计的系统性、科学性,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融入体育课程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 赵富学, 陈蔚, 王杰,等. "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五重维度及实践路向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20, 054(004):80-86.
[2] 张艳, 崔久剑, 胡琦. 课程思政视域下公共体育课程的创新研究[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9(8).
[3] 李洁, 张成凤. 立德树人视域下课程思政的价值及实现——以微积分课程为例[J]. 中国农业教育, 2020(3).
作者简介:孙永强(1980,11),男,汉族,湖北咸宁人,本科,湖北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育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