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鑫
沙湾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新疆 沙湾 834700
摘要:本文对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优化对策进行简要分析,希望对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和培养有所启示。
关键词:就业;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教学模式
中职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实施,与一般的本科院校存在一定的区别,主要以培养实用型、专业技术型、职业技术型人才为目标,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实施,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岗位适应能力。以就业为导向,对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优化,在提高中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水平,促使人才培养目标更好实现方面作用突出。
一、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
1. 课程设置实操性不强
部分中职院校计算机课程的设置实操性不强,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二者存在脱节的现象。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比较强的学科,且中职院校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与一般的本科院校不同。但是,很多院校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其课程设置仍是以理论知识的教学为主,在实际操作方面的教学比较弱,不利于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所开设的实践课大多是校内实验室的实践,缺乏校外的实习和岗位工作实践,从而对学生在未来工作中高效化的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力、岗位工作能力造成一定的阻碍,毕业的学生缺乏技术上的优势,并不能完全适应就业的需要。
2. 教学资源的引导性不够
计算机的教学需要合理的利用课堂生成教学资源,并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的探索和学习。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对于教学资源的引导性不够,缺乏导向性教学,只是单纯的以老师教学生学的方式进行。相比较而言,教学模式比较的单一,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的兴趣,从而对教学的质量效果造成影响。
3. 学生自身能动性不足
中职院校的学生本身的知识基础比较差,且很多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再加上课堂教学过程中未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实践中缺乏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氛围,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过于被动,能动性不足,这对于拓宽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广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强化教学效果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4. 教学与就业目标脱节
部分中职院校对其教育教学的目标和人才培养的目标,缺乏准确的把握和认知,导致其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实施与就业目标出现严重脱节的问题,导致培养的学生并不能完全地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上对人才的需求。中职院校的学生要想在就业中赢得一定的优势,需要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要培养技术过硬的人才。但是很多院校教育教学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其培养的学生与高学历的本科专业学生相比并不占优势,导致学生的就业率不高。
二、对改革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的建议
1. 提升教学设施及教学质量
为有效的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首先需要不断的提升中职院校的教学设施和设备,要夯实教学的基础。
例如,提高教师的整体素养,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双师型教师,也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理论技巧,也需要教师具备充足的经验、专业技能,还需要明确当前形势下市场上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计算机教学培训计划和就业方向等方面的内容。根据当前形势下中职院校计算机人才培养的目标,对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培训,确保教师与企业、与市场实现对接,使培养的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岗位工作当中,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此外,要进一步的健全和完善中职院校的计算机硬件设备,要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并根据计算机实践教学实验教学的实际需要,科学合理的设置计算机实验室,为学生组装计算机元件、掌握计算机操作方法和技巧等提供基础。
2. 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在教学实践中,适当的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并创新和转变教学的理念、教学的模式和教学的方式,有意识的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重点突出计算机技能教育,大力的开展实验实训项目和实习项目,以确保学生更熟练地掌握和应用计算机技能。
3. 采用联合办学方式
联合办学方式是当前中职院校教育教学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式,其同样适用于计算机专业的教育教学。也就是在教学实践中构建专业性比较强、能力比较强的实验实训和实践教学基地,并强化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协调。例如,中年级阶段的学生,在学校内完成基础的理论教学和实践类课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实施模拟教学和模拟训练,创设一个与校外工作相一致的教学情境,强化实训和实践类教学的效果。定期的向企业输送一批高年级,且技术和操作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促使其在企业中获得实习的机会,在真正的实践操作中掌握知识和提高技能水平。此外,可以聘请企业中的人才到中职院校担任实训类课程的讲师,从而强化实训类课程的教学质量效果。
4. 建立更加合理的课程结构
中职院校需要以就业为导向,不断的调整和优化计算机课程结构,确保其课程结构的设置更加的科学合理。首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如才入学的学生可以偏向于理论的教学,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巧、计算机基础知识;之后,要适当的增加实践教学和实验室教学,要为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提供机会,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知,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最后,要重视学生的实习和实践,多组织和开展一些实习活动,让学生准确的把握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就业形势、就业需求、就业标准,明确岗位工作的内容和职业技能要求,以促使其在就业的过程当中能够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
5.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实时分析
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实施,要准确的把握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市场上对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要坚持以培养就业型人才为导向,根据市场上人才需求的变化、中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特点,不断的调整和细化教学和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小结
随着市场上对于人才需求的转变,中职院校计算机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教育教学模式也需要进一步的创新和优化。在教学实践中,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一大批适合当前市场需求的人才,提高中职院校学生的就业优势和就业机率。
参考文献:
[1]朱元满.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J].电子制作,2014(20).
[2]赵剑.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1).
[3]王雅梅.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研究[J].新课程(下),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