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量阅读真情表达——微信作文教学案例分析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71卷第3期   作者:王兴
[导读] 信息技术的革命,互联网普及运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教育教学的时空。
        王兴
        深圳市福田区莲花中学     广东 深圳  518023
        【案例背景】
        信息技术的革命,互联网普及运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教育教学的时空。社交软件层出不穷,腾讯“微信”应运而生,已经超过三亿人使用这款软件,据不完全统计,高中学生大约有70%在使用这款聊天工具。我们中学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阻止学生上课玩手机,甚至禁止学生使用手机,恐怕不是积极的做法,也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积极的做法应该顺应历史潮流,翻转课堂,把手机微信、QQ、微博等作为我们学习的工具,拓展教学资源,获得海量信息,让学生真正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激发自己的创造欲望,从而实现发展的目标。
        本学期我开通两个微信群,一个是家长群,一个是学生群。学生群取名为“千里之行始于语文”,全班同学实名制加入,并约法三章,要求文明聊天,如有违反立即踢出。一开始学生就很兴奋,经常在上面发些东西,也有些荤素参杂的笑话,有时老师乘公交车的图片也会被上传,引起同学围观,但主流当然必须是关于学习的。 11月一次语文课,教室信息技术平台电脑故障,无法播放预先准备的资料,灵机一动用手机微信发给全班,结果大多数同学立即接收到资料,不少同学立即在手机里回复答案,教学效果很好。于是我就设计一堂作文教学课,两课时,利用手机“微信”平台完成作文教学,要求学生在第一节课内用手机“微信”的方式完成作文,第二节课借助“微信”完成作文讲评。
【案例设想】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作文教学有这样的要求:“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要出发,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时时关注学生的需要、情感和发展,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产生写作的兴趣,从而达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真”。
        本案例就是要在手段上改变传统的方式,调整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大的改变是要从教学资源上有所突破,学生作文可以“百度”搜索,然后用手机微信写作,并通过微信充分交流,让学生在互联网遨游的过程中不断探究并发现写作的魅力,建构新知识,最终实现提高写作能力和鉴赏能力并获得整体发展的目的。
【案例回放】
         片段一:第一课时
         课前通过手机微信把作文题发语文微信群。
         老  师: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来玩手机,用手机写一篇作文。请同学们把手机都拿出来,打开微信。没带手机的也可以写在作文本上,我把我的手机微信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到电子白板上。
         
         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近年来,在课堂教学之外,以下现象也大量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请看一组社会广角镜头:
        镜头一:武侠小说风靡了几代读者,其实,以侠为人格理想,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精神传统。言情小说则往往将花样年华与感伤情调交织在一起,这都是作品吸引众多青少年读者的原因。
        镜头二:时至今日,广告已呈铺天盖地之势,连世界名曲也进入了某些品牌广告。于是高雅的古典音乐在一些青少年的耳中成了商品而非音乐旋律。
        镜头三:各种卡通音像制品、韩剧、休闲报刊以及时装表演等已经进入人们的生活。
        因此,需要对当今文化生活作出一番审视和辨析,并谈谈他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以外,任选体裁,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老  师:提示:要求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作,如果实在想不出自己的题目,可以以“     对我的影响 ”半命题形式写作,可以写“动漫”、“微信”、“QQ”、“最小说”,等等。可以用微信方式,也可以写在作文本上。

第二课时:
        老师把手机微信展示在电子白板上。
        
        片段二
        上课铃响后,陆续有学生通过微信上交作文。
        老师:同学们好,现在开始有同学交作文,第一个交的是陈辉杰。我们请陈辉杰同学上台来朗读自己的作文。
        陈辉杰:(上台朗读)


                                 微信对我的影响(原文略)
        老师:陈辉杰同学的作文是第一个交的,有没有“百度”?
        陈辉杰:有,第一段。
        老师:作文有一点从“百度”来,是可以的,现代社会资讯发达,学生作文借鉴“百度”,或者引用“百度”都是可以的,说明我们的同学会学习,善于利用信息技术,这是好的,但是也要注意,作文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灵魂。你“百度”的东西有多少?如果超过你自己的写作量,或者根本就是复制粘贴“百度”搜索,然后穿靴戴帽,那就变成了抄袭网络文章,这样的文章我们给他计零分。
        你的作文一定要是你的,而不是“百度”的。
        陈辉杰:作文是我自己写的。
        老师:好。同学们对这篇作文有什么意见?
        众学生:“我们在微信上约炮”不好。
        微信群立即有很多怪笑图片信息。
        老师:(笑)“约炮”是什么意思,我不懂。
        众学生:(笑)老师你“百度”一下不就知道了。
        老师:好,课后再百度。好,大家注意,网络语言千姿百态,鱼目混珠,请同学们学会鉴别,规范文明使用语言,特别是课堂作文,一定要注意。如果不好,同学们说改成什么好?
        学生1:“就用约会”。
        学生2:有个错别字:“影响了我们90后的心生”的“生”应该是身体的“身”。
        老师:不错,同学们看是“身心”还是“心身”?
        众学生:“身心”。
        老师:这样就可以了么?句子通了么?
        学生4:影响了我们90后的身心健康。
        学生4:“后来便涉及到了普通生活和接触”,这句话也读不通。
        老师:同学们看这句话怎么修改?陈辉杰你看怎么修改好?
        陈辉杰:不好意思,就是“后来便涉及到日常生活”。
        学生5:杰哥的作文把“微信对我的影响”写的很好,也写出了我的心里话。特别是结尾“微信如此多娇,引无数90后尽闪到腰,惜当初我没早玩微信,今天便来邀请你一起玩。”结尾不错,但我觉得这句话也是“百度”的。
        老师:(笑)为什么?
        学生5:杰哥没这个水平,我也好像听过这样的话,但我说不好。
        众学生:(齐笑。)
        老师:你觉得这句话还可以修改一下么?让语言更有韵味一些。
        学生6:今朝同学齐相邀。
        老师:到通宵!(笑)
        众学生:(大笑,微信收到大量笑脸图片)。
        老师:同学们,玩一玩微信可以,但一定不要到通宵,明天上课睡觉会挨批的,而且真正伤害身心健康。


        学生4:“让我节操和贞操掉了一地”指的是什么,没有说明白。
        老师:嗯。还有什么?没有了?
        老师:我觉得,这篇作文作为课堂习作,是不错的,主题明确,思路比较清楚,语言流畅,在一节课内完成,很好。也还可以修改充实一下,“微信”对我的影响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好的方面,如果适当的写写不好的方面,“让我节操和贞操掉了一地”有具体的东西,内容会更充实一些,给人们的启示也会更深一些。如果课后修改好,可以再发给我。
        讲评作文的过程中,陆续有同学发来微信。
        
        第二个同学的微信作文是朱知逾的。
        朱知逾同学自己上台朗读作文。
                                        
                                        动漫对我的影响(原文略)
??                        
        (朱知逾在读作文过程,同学们都通过手机微信进行讨论、评价。有学生问“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有同学立即“百度”搜索的内容给以回答。)
        
        老师:朱知逾同学,写这篇文章,你 “百度”了吗?
        朱知逾:我“百度”了,我“百度”了很多文章,但我一篇也没有复制。“百度”完了,我就自己写了。
        老师:好。同学们,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允许大家在课堂里用手机微信完成作文的原因。我们几乎每个同学都有手机,手机不仅仅是用来联系家人的,更是要用它来联系世界的,要用它来学习的。我们就是要用网络资源来学习,网络上什么都有,只要你输入关键词,你什么都可以获得。写作文也是这样,如果你苦逼三天写不出作文,还不如手指轻击三秒上网搜索信息,阅读几篇文章以后,你势必获得灵感,写出自己的东西。如果实在还不行,那你就下载五到八篇同类文章,反复阅读,看能不能从中得到什么启发,要是还不行,那你就看这几篇文章你喜欢那几篇的那几段,先把这些段落复制粘贴起来,删除你不需要的,看有没有出现新的变化。这样我想你很快就会学会网络写作了。
        众学生:(笑)哦!
    老师:你能背一下原本《大学》给大家听听吗?。
    朱知逾:“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欲诚其意,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众学生:(掌声)厉害!微信收到很多大拇指和玫瑰。
         老师:老师也赞一个!《大学》这篇文章,你是从哪里开始读的?
         朱知逾:王阳明心学。
         老师:你读了南怀瑾的《原本大学微义》么?
         朱知逾:读了,很多读不懂。
         老师:好。慢慢地,就会懂了。同学们,我们要向朱知逾同学学习,平常多读书,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书,“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老师:你说说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把你的思路告诉大家。
         朱知逾:首先,我真的很喜欢日本动漫,但是我读初中时,老师很不高兴,告诉家长,家长把我的动漫书藏起来了,但是我觉得,日本动漫真的很好的,我作文里的话都是真的。
         老师:我也很喜欢动漫,我很赞成你的观点。(手机微信受到同学们很多点赞,部分展示)
         老师:同学们,对这篇作文,看还有什么地方需要修改或补充的?
         学生3(微信):也可以说说动漫的坏影响。
         学生4:文章都说了“我认为我的良知能够分辨大部分的好与坏了,现在对我来说,重要的是心学中的致良知。”我觉得,不写坏影响也可以。
         学生5:可以举一些具体的动漫对我影响的例子,可能会更好些,比如《灌篮高手》、《名侦探柯南》、《忍者神龟》。
         老师:举这些例子有什么好处?
         学生6:内容充实,有说服力。
         老师:(大笑),你们都知道就好!请同学们按照老师平时给大家的高考评分标准给这篇作文打分。
         众学生:(通过微信打分。)
         老师:朱知逾这篇作文,如果按照同学们的意见修改,把这些具体的例子加进去,并且加以说明,自己受这些动漫的精神或思想的什么影响,并形成了自己的什么价值判断。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一篇水平较高的课堂习作,如果是考场作文,有望进入一类作文,54以上。

        这节课结束以后,手机微信一直不断,持续了两天,需要修改作文的同学也把修改后的作文发来了,甚至晚上十一点还有学生发来作文,也有学生在微信里讨论作文,也有转发其他内容的图片,热闹非凡,沉浸在关于微信作文的交谈之中。手机微信教学像抛向湖面的石子,在每个学生的心中激起了圈圈涟漪,我也偶尔转发一些优秀的作文习作到家长群,家长们也热闹起来了,一个个竖起大拇指,那些优秀作文学生的家长就在私聊里对老师非常热情地表达感激之情……
                         ?
        【案例反思】
        案例的操作必须紧扣作文教学目标,突出作文教学主线,努力用好写作范文,引导学生开窍,不管你用什么方式,必须把生活经历、阅读经验和写作积累结合起来,重构认知,激发创造欲望,让学生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利用手机微信只是一种方式和手段,只是方便学生上网,获取海量信息,快速阅读,有目标地快速构思文章。能不能够有个性的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那还是要长时间的积累和训练的,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蹴就。
        作文教学要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关键是要将一定的目标转化为训练步骤精心设计,通过创设合理的“情境”将主体创作活动始终置于“最近发展区”,以最终实现有所发现的预期结果。在动态的多变的作文讲评过程中,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行为的引导、点拨和规范,使写作活动始终围绕一定的目标展开并进一步升华,通过习作讲评实现“有效学习”是十分关键的。案例的有效实施,需要教师具有全新的理念,得当的方法和机敏的应变能力,比如,对学生通宵玩手机游戏的评价,不能失之偏颇,否则会产生错误导向作用。
        作文教学应该“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案例有点失误的地方是不应该在开始的时候多说了一句话,要求学生以“       对我的影响 ”半命题形式写作,这句话功利性太强,本意是希望学生很快进入写作主题,但它是把双刃剑,约束了学生的思维,很难写出太多有个性的作文,这是本案例最大的遗憾。
        
        【案例点评】(深圳语文学科带头人、首席语文教师马恩来)
        本案例力图体现“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的作文教学理念,努力实现“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真情实感”的作文教学目标。王兴老师做到努力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利用网络信息,拓展教学资源,海量获取信息,个性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不是用传统的方式写作,而是要求学生用手机微信写作,并允许学生使用百度搜索,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手段新颖,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作欲望,在讲评过程中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和对习作的恰当的点评,规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让学生进一步懂得作文的内容充实和合理架构,也让更多的同学懂得写好作文其实内功在阅读。
        本案例对两篇习作的讲评侧重点都不同,第一篇习作的讲评重在语言的运用与表达的规范,以及材料详略的安排;第二篇作文的讲评重在引导同学海量阅读,特别是对中国文化的广泛涉猎,启发学生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学会筛选信息,以及如何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学生参与意识积极而强烈,思维活动敏捷而深刻,朱知逾的中国文化功底更是令人赞叹。这一切昭示着这样一个事实:学生有创造的欲望并且能够表达,善于表达。他们的头脑不是一个等待灌装的容器,而是等待点燃的火把。从案例中,似乎还可以看到“燃烧”的实现,这是教师运用创新的方式,开放式睿智的点评,使学生获得创作喜悦和充分参与尽情表达的乐趣。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