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游戏的集中教学活动生成初探——以中班结构游戏《地铁》为例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71卷第3期   作者:苏圆圆
[导读] 在自主游戏盛行的如今,集中教学活动也不再是传统的老师教,幼儿学的模式,
        苏圆圆
        厦门市火炬幼儿园
        【摘要】在自主游戏盛行的如今,集中教学活动也不再是传统的老师教,幼儿学的模式,除了教师新颖的教学方式,幼儿自主的学习方式外,现如今,我们的集中教学活动更倾向于基于生活及游戏,集中活动的存在是为了支持幼儿的游戏或者解决幼儿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从此,集中活动将变得更加灵活,更加有意义。
        【关键词】结构游戏;集中教学;自主游戏
        集中教学活动是教师根据学前儿童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课题,决定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并创设相应的环境,提供合适的材料,面向全体幼儿开展的教育活动[1]。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集中活动的主动权不再只局限于老师,而是老师在幼儿生活及游戏中,发现幼儿的生长点,通过集中活动的方式,推动幼儿的生活能力能力或游戏水平的提高。但是,幼儿生长点的发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游戏和生活中,什么情况下需要生成集中活动?什么情况下可以当场解决?什么情况下老师不应该介入?这是一门学问。而在此,我将通过中班结构游戏《地铁》谈一谈通过一个学期的探索研究后,我的看法。
一、基于游戏的集中活动生成,应立足于幼儿的兴趣。
        我们班级的幼儿在班级主题活动《地铁真方便》下生成了结构游戏《地铁》。一天,我发现,孩子们在为铁轨铺设枕木时,毫无规律性,有的枕木距离远,有的枕木距离近,长长的一段铁轨看下来,显得歪歪扭扭的。因此,针对这个现象,我生成了一次集中教学活动《有趣的测量》,通过现实中铁轨的图片与幼儿搭建的铁轨图片让幼儿发现自己在建构铁轨时,出现了什么问题,而幼儿也发现了枕木的间距相差很大,于是,我引入了测量的概念,让幼儿尝试运用游戏中常见的物品为枕木进行测量,幼儿选择的工具有:绳子、积木、纸杯等,而幼儿在活动中,呈现除了很大的兴趣,也知道了如何进行测量,让间距能够差不多大,看到孩子的表现,当时我很期待幼儿在结构游戏中的表现。但是,事与愿违,虽然孩子在集中活动中对测量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但是在结构游戏中,却没有看到孩子们运用上这些工具,让枕木变得更加“整齐”,有些幼儿刚开始能够进行尝试,但是坚持不到10分钟,便放弃了,继续随心所欲地搭建铁轨,这是为什么呢?
        后来发现,当我们在上集中活动时,幼儿的兴趣在测量上,所以会专心致志地进行,而在结构游戏中,幼儿的兴趣点在建构上,这时候要让幼儿进行测量,他们的注意力并不能集中在测量上。此外,关于枕木之间距离的问题,是老师发现的,而不是孩子自己发现的,可见,枕木距离的问题并不影响幼儿的游戏,他们的游戏并没有因为枕木距离的不同而停滞不前,因此,这样的集中活动并不能帮助幼儿提高什么技能,对结构游戏并没有帮助。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集中活动的生成,应基于幼儿的兴趣,在结构游戏《地铁》中,幼儿的兴趣点在于建构铁轨,让地铁能够在铁轨上走动,他们的兴趣点并没有在枕木的距离上,而是老师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在当下需要有测量的概念,为了这个概念生成的集中活动并不能叫基于游戏。
二、基于游戏的集中活动生成,应能推动幼儿游戏的发展。
        在幼儿的结构游戏《地铁》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幼儿的铁轨用的是碳化积木,而建构室内的碳化积木有很多,但是幼儿每次搭建的铁轨不管是怎么弯曲的,最后都只有半个活动室长,在通过观察后发现,幼儿在搭建铁轨时,最长的碳化积木刚好能够当做铁轨的枕木,因此,幼儿选择的碳化积木只有最长的,当最长的碳化积木用完后,铁轨的搭建也就“竣工”了,而对于这个问题,孩子之间的冲突也开始了。

有的孩子认为,铁轨的铺设应该从一个站点连接到另一个站点,如果铁轨建一半就停了,那么地铁就不能到站了。而有的孩子认为,他们需要的材料没有了,就不能再往下建了,并建议建构地铁站的小朋友把地铁站挪近一些,双方幼儿僵持不下。
        针对这个现像,我发现了幼儿并没有发觉,长的积木用完了,可以用短的积木拼接成长的积木,针对这个现象,我生成了一次科学集中活动《补缺口》,把孩子们经常搭建的铁轨空出一个个缺口,并提供长短、宽窄不一的积木,让幼儿运用这些积木,把缺口补齐,并通过图谱进行归纳总结,什么样的小积木在一起,能够拼搭成一块像长积木那么长的积木当做铁轨。在通过这个集中活动后,幼儿开始学以致用,把集中活动所学到的补缺口,运用到了结构游戏中,孩子们建构的铁轨变长了,地铁也能够成功到站了。
        在这个例子之后,建构地铁站的小朋友也得到了“补缺口”的启发,在这之前,他们成功发明了一个不断往上螺旋状叠高正方形的地铁站,但是由于长条形的积木太少,他们的地铁站只能搭建得矮矮的,通过了“补缺口”的启发后,他们也尝试用其他的短积木来拼接成长积木,使地铁站能够搭建得高一些,但是事与愿违,孩子们发现,用这种方式搭建出来的地铁站,经常在半人多高的时候就会整座塌下来,孩子们尝试了很多方法调整,最后都不能让问题得到解决,因此,我捕捉到了孩子的生长点,生成了集中活动《扑克牌垒高》,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寻找搭建高楼的平衡点,用什么样形状的扑克牌进行垒高,能够让扑克牌大楼搭建得最高?最后孩子发现,找到平衡点进行垒高,就不容易倒塌。
        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当孩子的游戏停滞不前时,例如孩子的地铁铁轨不能够连接两个地铁站,孩子的建构的地铁站在在经过屡次尝试后,依然倒塌时,适时的技能学习支撑,能够很好地推动幼儿游戏的发展,这样的集中活动才是有意义的,才是还是真正需要的。
三、基于游戏的集中活动生成,应满足大部分幼儿的游戏需求。
        在结构游戏《地铁》中,恒宇小朋友负责的是地铁桥的建构,他选用了木地板来建构地铁桥,然后在地铁桥上铺设铁轨,起初,铁轨在桥上的搭建十分顺利,很快,就到了铺设下坡的路段,但是,问题就在这里出现了,当恒宇把碳化积木放上斜着的木板上时,积木顺着木板滑了下来,恒宇尝试了几次,甚至拿其他小块的积木来堵住它,都没有用,恒宇对整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捣腾了一个结构游戏时间,都没有解决,这个时候,另一组的一晨和铠哥也来了,看到恒宇在铁轨的铺设上遇到了问题,于是他们也加入了铁轨铺设中,这时,铠哥摸了摸木地板,说道,我们换一面吧!当他们把木地板翻过来时,发现,由于木地板的另一面比较粗糙,所以,积木就放得住,起先的哪一面比较光滑,所以积木老是滑下来。
        在这个例子中可以发现,孩子之间是有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的, 如果在当恒宇出现了这个问题时,老师便介入生成活动,那只会是浪费大部分孩子的时间,因此,当小部分幼儿在游戏中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先观察,其他的幼儿是否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或者是不是有很多孩子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再去考虑是否应该生成集中活动来协助幼儿解决问题。
四、结论
        集中教学活动的生成,教师应摒除一个错误的观念,那便是“我觉得”,如果在幼儿的游戏中,教师通过观察,发现了自己觉得应该生成的集中教学活动,一定不是基于幼儿游戏的,也不是幼儿真正需要的,幼儿真正需要的,是基于他们兴趣生成的集中活动,是能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推动游戏进行的集中活动,是能够满足大部分幼儿需要的集中活动,这样的集中活动,才是真正基于幼儿,真正从幼儿的生长点出发的集中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尼克·温鲁普,简·范德瑞尔,鲍琳·梅尔. 教师知识和教学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