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71卷第3期   作者:欧桂梅
[导读] 本文以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为例,以教学经验为基础,多角度论述开发课程资源的方式。
        欧桂梅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江区百朋中学 广西 柳州545100
        摘要:本文以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为例,以教学经验为基础,多角度论述开发课程资源的方式。本文认为课程资源就在教室中,在上课的过程当中,在学校之中,在学校之外,只要用心去观察,善于发现利用都能将一些案例当成课程资源。能用心挖掘课程资源,就一定可以让学生爱上生物、学好生物。
关键词: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课程资源有很多,在教学课程中要运用多种课程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课程资源不同学者分类也不同,如有分条件性课程资源和素材性课程资源;文本资源;有形资源,无形资源;校内资源校,外资源等等。不管哪一种资源,都是为课程、为学生学习服务,根据笔者这一年来的专门研究总结,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就地取材
        生物学是与生活环境、社会联系最直接最贴近的学科,课程资源最为丰富。课本中资源是经过专家们精挑细选,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由于地区不同任存在一些局限性,因此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我们要注重就地取材。比如,①珊瑚和珊瑚虫分别作为非生物和生物的例子,相对于乡村中学和内地学校,没有见过珊瑚虫和珊瑚的实例,尽管可以通过视频了解,但毕竟没有目睹,不利于加深印象。可是在生活中,可以很容易找到蝉蜕和蝉,这也一样起到观察、区别生物非生物的效果。②农田生态系统除了让学生观看图片视频,可直接带学生到学校围墙外,即可以近距离的接触农田,也能深入了解农田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活及环境。③软体动物中课本中提到的螠蛏,现在由于物流的提升,一般城市市场上都能购买得到,但相对农村中学就存在困难。而农村中学学生的优势是:家的周围随处可以找到软体动物的,特别是田螺类,这样可安排学生到田间沟渠采集田螺,甚至是环节动物的蚂蝗也很容易找到。④花的结构,当按进度上到《花开花和结果》这里时已经到深秋,桃花是春天开花的植物,因此只能用模型和标本,但标本要提前采集,保存不便。而此时路面上的羊蹄甲开正艳,美丽木棉花也正是花开时节,可以用它们代替。而且它们的花瓣大而鲜艳,也具有代表性。⑤小肠是主要吸收场所的结构特点,课本列举出特点,学生难以理解,就算有小肠实物也难理解。用教室随手可取的毛巾先折叠,呈褶皱,在指出上面的细毛假设为绒毛,把毛巾展开就可以体现增加的表面积。⑥肺泡结构的特点,可以用一串串的枇杷或葡萄套在网袋中,既体现肺泡多、面积大,又能体现肺泡外包绕丰富的毛细血管。就地取材是相当多的,只要用心,都能发现,正如一句话说的“世界上没有垃圾,它只是放错位置的“宝贝”。
2从地区特点出发
        不同地区环境不同,生物种类也不同。课程中在讲到植物的生殖方式时,其中无性生殖以马铃薯为例,马铃薯学生都吃过,而本地学生大部分没见过怎么种植,可用图片和视频展示,但这样的图片缺少了亲切感。笔者工作学校的周围是大片的农田,农田里种植的都是当季的莲藕,也是本地的特色农产品给。每一年的春季是莲藕种植的季节,莲藕的种植是学生见过的,只是很多学生分不清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更分不清生物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可以利用本地区特色农业,提前安排有条件的学生做一些实践活动,用电子产品拍录下一些场景。学生见过莲藕的种植,但也有一大部分学生没有参与过莲藕种植,利用图片让参与的学生同学做种植介绍,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又让其他学生更愿意倾听,还能满足学生能用手机又能学到一些知识。还可以带学生到田间观看藕农种植莲藕,同时还可以向藕农请教问题,让学生体会,知识都离不开生产劳动。这样的安排工更能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既亲切又能利于接受,又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的能力。
        笔者工作的地方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这些石头山上有很多的海洋生物化石的遗迹,每年清明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上山去做清明,因此每一年在清明节放假之前,就可以安排学生在做清明的过程当中采集一些有生物化石的石头,便于在生物进化的教学中接受“化石”,同时可以观察。

同时又地处广西,雨水充沛,就算是山上水分也十足,因此也是藻类、苔藓、蕨类大量繁殖的地方,也可以安排在做清明的同时观察这些孢子植物的生长环境,比如地耳的生长,地耳其实就是藻类,如果遇到连续的雨天,在营养丰富的石洼当中,会大量地耳繁殖。而此时也是孢子形成季节,学生可以观察蕨类的孢子以及肾蕨的块状茎,肾蕨的块状茎又名“地鸡蛋”,含有丰富的水分,可食用也可以入药。生物既教课本知识,也教学生更多的实用知识。
3从学生现状出发
3.1生活现状
        一节成功的课,除了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学生的现状也能成为教学服务的课程资源。生物与生活最为接近,利用学生劳动的场面图让学生讲解。随着的生活条件的提高,“食物”基本不成问题,上到“藻类”时可以让学生回家与家长沟通购买紫菜海带作为食物,在食用用的同时可以观察紫菜海带的特征;而在七下解剖学中可利用猪的小肠、肝、肾等器官代替人体的器官,既达到了观察也能够食用,而且还能够让学生多次观察
3.2知识现状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教学中学生已有知识的,也可以成为很好的资源。人体解剖中会涉及到很多相应的疾病,对于一些疾病的原因、症状,老师了解得不透彻,一些学生家庭中有存在亲戚做医生的,他可能比老师更了解,让学生讲解要比老师更专业。还有一些深入学习一些相关的历史故事,阅读面广的学生,他们了解更多、更全面,让他们做相关的介绍,,更体现参与、主体。这也就是教学相长体现。
4学科相通
        其他学科师资条件出发学科是相通的,每一学科老师对于本专科是专长,但涉及到其他学科知识时讲解不一定到位,而教材的设计有时在学科衔接上有待加强。近视的成因分为晶状体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但不管哪一种都与凸透镜成像原理有关。这一个内容是安排在生物的七年级下册,初一的学生没有学习物理,没有接触过凸透镜成像原理。利用放大镜观察不同倍数不同理解凸透镜的焦点不同。到了初二以后凸透镜成像原理可以跟物理老师交流沟通,让物理老师在解决物理问题的同时更深入解决近视眼形成的原理。也要跟物理老师交流眼球的结构,让他理解视网模式产生视神经的结构基础。
5从学校的基础条件出发
        国家实施义均,但在基础条件中仍会存在差距,怎样在有限的条件下创造出更多的学习条件,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一个内容。
        鼠妇在学校环境中都很容易捕获。而作为探究鼠妇用的箱子,如果在市场上购买,价格肯定要高。我们可以跟学校后勤沟通,利用一些废旧的课桌或学校基础建设的边角料,制作一些简易的箱子,这即可制作新工具,也可以做永久教具。使用学校内的一些花圃,可以向学校申请当做生物园地,组织兴趣小组,种植一些易活易管理的开花观赏植物,这样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按时间观察植物的生长以及各时期生长状况。特别是无性生殖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利用废旧的器皿培养多肉植物,即可以学生了解无性生殖的应用与实践生产,也能为学校做美的点缀。
6社会科技发展方向
        社会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在教材中有时也跟不上科技的发展,数码手机是近10年来的科技产品,很多无心向学的学生会常拿着手机虚度光阴,怎样利用手机为学习服务,为教学服务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生物教学中需要展示的实物很多,但也不能每一件都在课堂上实物展出,因此可以安排学生拍小视频制作微课,给学生某一个主题利用手机拍摄小视频或制作微课,让学生参与更多的制作,举行一个比赛,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适当安排一些需要借助手机、电脑查询资料的作业,既能让学生用手机也能告诉学生,现代科技技术是用来学习的,辅助学习,是促进学习的。
        生物教学依托于文本教材,但又不能全靠教材,要充分的分析教材,用发现的双眼,思考的大脑,多寻找更利于生物教学的资源,让生物活起来,学生学起来、动起来,学好生物。
参考文献
[1]杨昌友.课程资源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利用[J].教育教学论坛,2020(02):336-337.
[2]彭芳. 新疆乡土生物课程资源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8.
作者简介:欧桂梅(1977-),女,壮族,广西柳城人,本科, 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初中生物课教学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