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高素质专业化高校工会干部队伍建设的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71卷第3期   作者:陈大明1 寇瑜2 李锋3
[导读] 新时代高校工会工作在服务学校建设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陈大明1  寇瑜2  李锋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摘要:新时代高校工会工作在服务学校建设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工会干部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工会工作理论思想和全国工会十七大精神的推动者和执行者,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与使命。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工会干部队伍,是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高校综合改革、教育教学发展、安全稳定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新时代高校工会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应注重确立建设目标、提高培训质量、提升职业素养、提供政策支持。
        关键词  高校工会干部 队伍建设 新时代
        一、新时代加强高校工会干部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新时代党对工会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高校发展将工会干部队伍的素质和专业化程度提到了新高度。
(一)新时代党对工会干部队伍建设的新要求
        习总书记提出明确要求,工会干部队伍是做好新时代工会工作的重要组织保证,要推动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工会干部队伍。中国工会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坚持加强基层工会建设,着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保障水平,切实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是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干部肩负着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的重要作用,工会干部队伍建设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工会工作、职工工作乃至党的群众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二)新时代高校工会干部队伍建设的新趋势
        进入新时代,党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要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的目标,就必须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工会作为高校教职工的群众性组织,肩负着组织联系教职工的重要任务。随着新时代高等教育领域改革的持续深入,高校工会工作需要不断向更宽、更广的领域延伸,对工会干部的职业素质和专业化要求也更高。高校必须把建设高素质工会干部队伍摆在重要位置,在工会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工作中,需结合高校工会工作特色,将感性经验总结为理性认识,从而提升工会干部队伍的专业性。只有锤炼一支群众信赖、专业性强的干部队伍,才能将工会工作融入高校改革发展,引领高校教职工将个人的理想和工作生活投入到推进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当中。
        二、新时代对高校工会干部能力与素质的新要求
        2018 年 5 月 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高等教育的使命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工作对象大部分是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要服务的学校中心工作专业性强、面临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等形势。这些特殊性要求工会干部应具有较高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
        一要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工会干部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贯彻落实的具体执行者和推动者,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素养是保证工会工作正确政治方向的首要条件。高校工会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主要是政治路线、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方针政策和重大问题的领导。
        二要具有大局意识。团结和动员全体教工为实现学校工作目标而奋斗,是高校工会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工会工作始终遵循的原则,更是检验工会工作成败的标准。大局意识就是要求工会工作要善于从学校改革发展大局出发,围绕学校党政中心工作,将工会工作放到学校发展整体工作中去考虑。大局意识要求工会干部正确引导广大教职工服从、服务学校大局,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单位利益、基层单位利益与全校利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积极投身学校发展事业当中。
        三要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工作能力和水平是工会干部素质集中体现,事关工会工作成效的核心要素。目前各高校工会干部队伍流动性强,任职年限普遍较短[1],队伍稳定性较差,且非专职工会干部所占比例较高[2]。

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高校要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活力,重要的是围绕新时代党对工会工作的新要求,全面提升基层工会干部的服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改革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等专业化能力,提升工会干部服务工会组织、服务群众、服务学校的能力。
        三、新时代高校高素质专业化工会干部队伍建设的路径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对工会干部不断提出新要求,提升高校工会干部的职业精神和专业素养,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是高校进行工会干部队伍建设的必经之路。新时代建设工会干部队伍,是一项具有创新性和突破性的工作,要深挖高校工会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着眼实际工作需要,在优化队伍结构、完善制度建设、提升专业素质、建设优良作风等方面下功夫。
        (一)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打造专职为主、兼职挂职相结合的干部队伍
        首先,高校工会干部队伍建设要以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为前提,提高专职工会干部比例,打造以专职为主、兼职挂职相结合的干部队伍。目前在大多数高校中,存在专职工会干部比例偏低的现状。高校工会应当注重在基层一线和教职工群众中培养专职工会干部,同时要扩大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队伍,推动将工会干部纳入国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体系。此外,注重在群众中挖掘和培养兼职、挂职工会干部,打破传统干部选拔观念,为兼职、挂职工会干部开辟晋升渠道,提升参与工作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优化工会干部队伍的目的。
        (二)加强培训,提升专业素质,增强工作本领
        《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建立工会干部系统化培训机制[3],以基层工会干部为重点大规模开展学习培训。对于高校而言,可以从学校、个人两个层面下功夫,提升工会干部的专业素养和工作本领。在学校层面,深化“送教到基层”活动,将工会干部培训作为工会工作的重点。为基层工会干部,包括专职、兼职干部,提供进修机会。通过举办研讨会等形式,提供同事间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
        在个人层面,工会干部自身要不断加强理论修养和知识储备,学会从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提升自我。学校可以通过划拨工会工作研究经费、组织课题立项、论文大赛等形式,激发工会干部学习、研究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提升工会干部的专业素养和工作本领。
        (三)完善考核机制,拓宽发展空间
        高校对工会干部的岗位职责要进行明确划分,建立考核评价机制,使工会干部的工作目标更加明确,考核评价体系应全面、客观。对于专职、兼职干部制定差异化考核体系,杜绝形式化考核,使考核真正成为发现问题、改进学校工会工作的有效途径。此外,各高校要把工会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提供政策支持,不断拓展工会干部的上升渠道和发展空间,为年轻的工会干部创造发展机制。比如在进修深造、激励机制、津贴分配、职业发展等方面给予倾斜,充分调动工会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严小丽 & 刘蕊.(2018).高校非专职工会干部工作状况调查. 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学报)(05),30-33.
        [2]李懿 & 王明滨.(2018).新时代高校二级学院工会干部队伍建设思考——以S大学为例. 医学教育管理(S1),215-219+223.
        [3]洪江如.(2010).新形势下高校工会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的路径选择.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4),22-25.
1 陈大明,1988年生,男,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部,邮编710126,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行政管理;
2 寇瑜,1994年生,女,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部,邮编710126,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3 李锋,1990年生,男,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部,邮编710126,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行政管理,汉语国际教育。
        【基金项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0年工会工作研究课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