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成成
西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省 西安市710000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引发人们对教育质量的关注,为了客观地认识影响研究生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改善研究生教学,分析研究生学习动机及其影响因素,通过激励学习者的内在学习动机完成整个学习过程,深入了解研究生学习现状、有效开展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学习动机是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影响学习的各种非智力因素的核心。文章立足于当代研究生学习情况的实际,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论述了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提高高校对研究生学习动机的作用及其深渊影响的重视,能够以后更好开展研究生的教育工作。
关键词:研究生;学习动机;因素分析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
动机是一切活动的原动力,是激发、维持并使行为趋向特定目的的一种力量,学生的学习动机活动也不例外,所谓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启动机制。它驱使研究生的学习活动朝着一定的目标前进。首先,学习动机具有激活指向作用,学习动机决定着学习方向;其次,学习动机决定学习进度;最后学习动机影响学习效果,学习动机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习效率与学习成绩。学习动机的实质是学习需要,这种需要是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是这些影响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法国启蒙教育家卢梭讲过:“形成一种独立的学习方法,要比获取知识更重要。”这说明只有学习者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主动、积极、高效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质量,因而学习者的动机对大学教育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
二、研究生学习现状
当前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而研究生也是这个社会的主力军,研究生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其学习活动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独立性和自觉性。这就更要求研究生将浓厚的学习兴趣作为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力,促使我们的学习活动保持一定的强度和力度。当前,在大规模扩招下步入高校的人才,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学习动机缺乏的问题,当然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培养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区别于本科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研究生的学习动机是影响其知识水平与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1]学习动机属于非智力因素的一种,可以后天培养;创新能力属于智力因素,与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同样都属于个体的智力开发方面,而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效率的重要变量。研究生学习动机的缺乏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的质量,高校必须多方齐下,将培养与激发正确的学习动机作为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联合社会和家庭的力量,[2]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但是,有研究发现学习动机并非是固定不变的,它具有动态性、环境制约性和领域特殊性,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强化其学习动机。[3]因此,随着时代的变迁探讨当前大背景下研究生的学习动机结构是必要的,深入发掘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和态度的原因,并就此展开对学风建设的思考,并深入探讨激发研究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三、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分析
(一)自主学习分析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自主学习”问题被国家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确立为重要研究内容,这表明了它的重要性及其在理论界的广泛共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当今知识大爆炸地时代,任何教育都不可能将所有人类知识传授给学习者,教育的任务必然要使学生学到知识转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学习的本质,因此研究生必须延长自主学习时间。[7]而且目前高校实行了奖学金制度,在这样的物质诱因下,会激励许多研究生为之努力,并且导师也会带领学生完成一些项目,研究生也会获得一定的奖励,从中学到知识和能力。
(二)就业问题
就业问题在影响学习动机方向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教育专业的不断“繁荣与壮大”,就业压力将异常激烈,这就使得学生将选择实用价值高的课程,如英语、计算机等,甚至有的放弃了本专业。一个人选择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是希望能在就业中多一份成功的保障,能够获取自己心中更好的,自己更感兴趣的工作职位,那他的学习积极性将会大大增强,更有动力去探索更多的知识。而且“考研热”持续不退的原因,也是为了尽可能地提升自己的学历,通过学历“镀金”来获得良好的薪资待遇。
(三)环境因素
学习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的任何阶段都不能离开特定的环境。环境因素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外在因素的主要方面,它包括社会、学校、教师等各方面,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交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兴趣。[6]
首先,社会是人生存、发展、学习的大环境,因此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不是直接明显的,更多地体现在其潜移默化地方面。因此应该提倡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大专业宣传教育,从而激发并维持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形成深层次稳定的学习动机。
其次,学校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学校环境可以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
硬件更多地是提供教学的物质保证,它是学生学习的必要条件。但软件环境对学生具有更直接的影响,例如学校的校风包括学术氛围、人文素养、考风考纪等问题会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应该加大力度建立优良的校风校纪。
最后,教师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一方面表现为学术水平和个人魅力;另一方面则表现为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其人格魅力。主要表现:在学术方面,学识渊博,站在前沿,不断创新,把“信息”转化为“知识”,把“智能”转化为“智慧”,[8]为科学进步做出贡献;在教学方面,准备充分,内容条理清楚,用学生理解的方式传授知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四、增强学习动机的对策
针对当前研究生学习动机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分别从教师、学生、社会和学校三方面给出以下一些建议和对策:
(一)教师方面
1.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满足教学需要、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开展双边教学活动,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教学情境,而且有利于优化校园学习环境,活跃校园学习氛围,也更好的带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加建设一流学校。
2.阐述知识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求知欲是对知识的热烈追求,是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学习兴趣的集中反映,强烈的求知欲是正确的学习动机的重要表现。苏霍姆林斯基曾明确指出:在学生的心灵深处都存在着是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这的愿望。研究生本就是在于自己钻研、自己探索学习的过程,求知欲是促进其学习的最基础的因素,但也是关键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准确阐述知识的意义和价值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学生方面
1.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对青年学生来说,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才是最根本、最长远的办法,虽然研究生的人生价值观相对与大学生会更加成熟一点,但仍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面对就业和学习的压力,很容易引发心态问题而走向极端,我们仍要重视这一点。许多学生就是因为价值取向的错误而导致的学习动机不足,因此青年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对待周围的不合理事情,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力。
2.拥有自信心,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的最主要含义是自我形象。自我形象之每个人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及其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的主观评价和意识是由反映评价、社会比较和自我感觉三部分构成。反映评价就是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如果一个学习者从他人那得到好的评价,他会有更加强烈的动机去取得更大的成绩。学生的学习动机特别受到学生自我感觉的影响,[4]学习者的自我概念会引发与其性质一直的期望,因此学生个体应努力消除对自己的自我形象持消极否定态度的错误观点,正确地认识自己,乐观的参加各种学习活动。
3.确立学习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学习目的有远期和近期之分,针对不同的阶段制定出相应的学习目标。长期目标要是研究生有为之奋斗的动力,例如争取发表核心论文、写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短期目标要具体到使他们能够实现、有成就感,例如认真学好每一学期课程,写好每一篇作业,学习者的兴趣会随着成绩的逐步提高而随之增强,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既要有长远的明确目标,又要有短期具体的学习目的,后者为前者服务,是前者得以实现的关键。[5]
(三)社会和学校方面
外部因素在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中占有很大比重,因此我们应营造一个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外部环境以便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在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时,社会和学校应做到:校舍联合,统一导向,净化社会风气,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学校要落实好校风建设和教学改革,更新教育内容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形成独立学习的能力,增强研究生的学习动力。
五、结语
在众多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至关重要。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研究应成为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以保证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是复杂的,可以说学习动机的激发与保持是项系统过程,需要广大教师、教学管理者和学习者的通力合作,正确探讨研究生学习动机的激发途径,从而强化和提高研究生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
[1] 谢瑞麟,王继辉. 浅谈研究生学习动机的引导[J]. 教育教学论坛,2013,5(2):102-103.
[2] (美)麦库姆斯. 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990:2-3.
[3] 王言根. 学会学习-大学生学习引论[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64-64.
[4] 汪冬梅. 浅析学习动机的激发和保持. 学理论期刊论文. 2010:7-11.
[5] 施良方著. 学习论[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3).
[6] 王红学. 学习兴趣及其激发策略的研究文献综述.
[7] 曾春妹. 新课程下自主学习探究[D]. 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4.
[8] 孟庆男. 论教师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指导方略[J]. 教育探索,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