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少华
哈尔滨技师学院哈尔滨劳动技师学院
摘 要:本文介绍了笔者所在学院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在国家中职示范校后示范校建设中对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实践及人才培养方案运行情况,凸显人才素质教育的问题,着重构建适合技师学院学生特点的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反馈调研活动。
关键词:技师学院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 反馈调研报告
一、反馈调研的缘由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实施蓝图和指南针,人才培养方案是否符合企业需求,是否存在瑕疵,是否存在可以改进的地方,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了了解确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运行的情况,对方案的修订提供参考与依据,做了本次反馈调研工作。
二、反馈调查方式与时间
(一)反馈问卷调查
制作问卷——《机械加工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反馈调查表(学生用)》及《机械加工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反馈调查表(企业用)》,在2015年级、2016年级各班级,随机抽取部分学生作为样本发放调查问卷共计120份,回收问卷116份。企业问卷发出12份,回收问卷12份。
调研企业:哈尔滨三环印刷包装机械设备公司、哈尔滨松江电机有限公司、哈尔滨空调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轴承厂、哈尔滨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等。
(二)深度访谈
查看回收问卷,确定比较“特殊”的问卷作答者为深度访谈对象,向其了解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毕业要求等方面的一些问题答案。
(三)统计分析
对回收问卷、访谈资料等信息进行归类整理、统计分析,探明了企业、学生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了解情况及建议与意见。
(四)反馈时间
2019年5月15日至2019年6月22日
三、调查结果和分析
(一)学生对职业行动领域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认识明确。
调查显示,学生对将来毕业到企业后,能适合的工作岗位认识明确,准确知道专业对应职业岗位群的学生比例约为80%,知道岗位对应的工作任务的学生达95%以上,知道自己所学专业及将来的工作需要具备的能力的学生达95%,对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理解认识不足,只有20%;对专业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完全了解的学生比例较高。
(二)学生对学院的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实施“2+1”的人才培养模式认识准确,并认可。
有70%的学生对“2+1”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明确理解,含义清楚,有68%的学生认识到第三年顶岗实习的作用是从学生到企业工人的转变过渡过程,对第3年的企业顶岗实习安排必要性认识充分,认为没有必要安排顶岗实习的学生只占2%。有73%的学生表示一定好好利用这一年的顶岗实习,尽快提高技能。
(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的稳定性高。
对边理论边实践课,两者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方式)赞同的学生达71%,在另外的课程体系调研中,90%以上的学生认为他们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存在有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相吻合的地方。但也有少数学生反映“课程安排不合理”等。
(四)学生责任意识不断增强。
调查发现有愿望提升学历的学生占72%,不想提升学历的学生只有12%。部分学生为了更好地学习成长,提出了许多建议。比如,希望教师“教学多联系实际”、“多组织学生外出考察”、“扩大实训课时间”,希望“改善教学设备”等。
(五)对学校整体培养质量表示认可。
企业与学生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表示认可,学生有84%认为学校培养出的毕业生绝大部分质量较高,学校在管理和教育学生方面,有69%认为管理严而有理,严而有情,但有14%的学生认为学校管理还不够严。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价为好与较好的占绝大多数,认为不好的只占3%,有95%的学生对学校就业指导及就业渠道有所了解,对就业指导不满意的只占到5%。
(六)对学校管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学生对学校工作中就业培训和教学水平给予了肯定,同时也提出对校园风气(教风,学风)有待进一步提高,调查表显示,最需要改进的工作是校园风气(教风,学风)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学生认为,在学习期间对学生帮助和启发较多的老师是班主任,其次是实习指导教师,这说明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也折射出其实任课老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有待提高。
(七)企业专家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
企业专家对毕业生在企业的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技能与知识等分析准确,设置合理,企业专家有70%认可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认为方案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方案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准确,并提出重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专家认可专业的教学模式,认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但要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专家还提出,企业要与学校多沟通,可与学校协约定向培养企业所需技能型人才,在校期间,学校要安排学生多多接触企业岗位,也可在实训过程中,完成企业工厂实际零件的生产,加强技能提高。专家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评价为好或较好的占90%以上,但提出,教学工作中师资力量与就业培训方面要加强,特别是教师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教学能力方面需要提高。
四、对人才培养方案及实施过程的建议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而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完成教学工作的基本保证,也是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支撑点,更是学校发展与壮大的组织保证和源动力。教师是学校的一面镜子,他们代表着学校的形象和魅力。教师队伍建设是是学校从教书育人的根本需求出发,必须常抓不懈的工作。
1、建立健全校园教师队伍的专门一级管理机构
我校还没有成立一个专门管理教师队伍建设的职能机构,而是由教务处、实训处、督导处、人事处、学生处及各系负责管理,以致对教师队伍建设管理的统一协调性就比较差,针对某些具体的事件例如:教师的教学计划、常规教学检查、教学业务管理、教学成果资料汇总等工作以及教师的思政工作等等。如果部门和部门之间协调不好,不及时,可能会导致事情出来之后解决的效率极低,势必会影响教师的心理情绪,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导致与我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目的背道而驰。同时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运作也不利,会出现一种杂乱无章的混乱状况。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健全学校教师的管理机构,设置专门的教师管理办公室,为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加强常规教学检查与反馈
教师的管理工作不脱离学校的实际,常规教学管理是教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才能掌握各系各专业教师动态的教学状况及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有的放矢加强管理和指导,使评有根、监督有据、考察有理、奖惩有依。
常规教学信息反馈的主渠道是教学管理部门与各系、学生处,信息的主要有:
(1)动态的教学、教研记录——《教学日志》、《教学计划》及在各种刊物上发表的教研文章等;
(2)例行会议—各系工作会议、班主任会议、学生座谈会和中青年教师座谈会等;
(3)专题调查会—中青年教师座谈会、集体备课讨论会等;
(4)听课、评课——校长、教学副校长、教学管理部门、教研室主任及学校督导处随机下班听课、评课;
(5)教学常规检查——定期查教案(月查)、作业、实验实训记录、课堂纪律等;
只有抓好常规教学管理,才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教学常规检查必须坚持,力度要大,检查要认真仔细,一定要找出存在的问题。学校领导要找相关教师谈话,共同解决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期能够帮助教师改正和进步。
3、狠抓教研、促教改,全面提高教师教育素质水平
时代在变迁,方法在更新,教师教给学生的应该是对学生一生有价值的东西,这就要求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不断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建议从以下几点去加强和管理。
(1)抓好三支队伍,形成教学龙头。三支队伍是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专业带头人必须做到知识、业务、管理三过硬;专业带头人为专业学科水平最优秀人才,在备课、讲课、实训指导等方面应成为专业教学的核心与代表,并负有培养和提携后进的责任;骨干教师为教学工作中坚力量,能在学科教学中独挡一面,承担重任。双师型教师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保证。
(2)更新观念,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学校要经常组织教师集体学习,更新教学观念,与时俱进。特别是要多组织年青教师学习教育家的教学实践经验,有必要可以派教师去先进省市学校参观学习,开阔眼界。
(3)引入激励机制。将教师优质课等评比工作作为学校常规工作,每年举办全校性的优秀教案、优质课、专业技能、论文等评比,选出典型,评比颁奖,引进激励机制推动教师整体教学工作的规范化。
4、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和奖励机制
(1)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对学校雇员制教师实行动态调整机制,每年一考核,末位淘汰,激发雇员制教师不断进取工作。对教师中高级职称实行动态调整机制,每两年考核,末位降格聘任,让每位教师有危机感,打破论资排辈,让青年教师看到进取空间。
(2)制订与教师工作相关的待遇等奖励机制,并切实实施。哲学思想认为,“物质决定了意识”,充分解决教师生活的切身利益,教师们才有可能安心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5、切实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指导能力一是要建立建全提高教师实践指导能力的政策制度,鼓励教师努力提高实践操作技能。二是加强校企合作,引进行业企业的能工巧匠进校园。三是落实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定期安排教师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四是开展教师技能竞赛。
(二)构建适合技师学院特点的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
校风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体现在师生员工的精神面貌,学生的学风,教师的教风,领导的作风上;体现在校容、校舍、校纪、校规上。建议通过开展“转变教风、学风、校风、提升教育质量”教育活动创建并形成良好的校风。
1、明确办学宗旨:加强学习,使全校上下明确“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创人民满意的学校,做人民满意的教师”的办学宗旨。明确以育人为根本,教学为中心,习惯养成为重点,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努力营造积极向上校风的重要性。
2、明确工作目标:转变作风:规范工作量、强化工作纪律、增强为教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形成“求实、勤政、廉洁、高效”的良好作风。转变教风:纠正教风中存在的师德失范、作风不正、教风涣散、教研风气不浓、对学生缺乏爱心、教学能力不强等问题。形成敬业爱生、严谨笃学、刻苦教研、为人师表的教风。转变学风:解决学风中存在的纪律观念差,行为习惯不良、言谈举止不文明、学习信心不足、学习风气不浓、学习态度不端正等问题。形成勤学上进、诚实守信、立志成才、勇于创新的学风。
3、明确工作内容:在教风方面:要培养关爱学生、爱岗敬业、严谨治学、廉洁从教、团结协作、为人师表的品德。要提高专业技能,严把教学常规各环节,积极实施新课改,开展校本教研,开展教师技能提升培训。学风方面:建议抓好德育常规教育,让学生明确规范要求及规章制度。认真落实学生不文明行为对照检查。加强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学生学习目标教育,加强学习习惯管理,开展多种形式活动,做好学困生转化,建立督查机制:重点督查学生行为举止等表现。
4、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从反馈调查中,77%的学生认为对学生帮助和启发较多的老师是班主任,可见班主任对学生习惯养成、职业素质的提升发挥重要作用。
5、建议建立有效措施,保证“转变教风、学风、校风、提升教育质量”教育实践活动真实有效开展,达到应有的目的。
6、要构建个性化班级文化,。
(三)提供有效学习渠道。
既要抓住入学教育契机,组织学生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较为系统而全面地学习;提前引入职业教育,聘请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领导给学生讲课,提前到企业参观等,加强学生对职业的了解与理解。加强校企合作,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加强第三年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与企业共同完成第三年的培养任务,真正做到校企共育。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J].决策咨询1999(3).
[2] 教育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
1965年01月,男,黑龙江哈尔滨,大学本科,高级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