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焱
重庆市江津区李市小学校 重庆 江津 402260
【摘要】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厌学、偏激和逆反。为此,针对学生厌学心理,可通过减少作业量并降低作业难度和培养学生业余兴趣爱好两个方面进行干预;针对学生偏激心理可通过加强与学生家长沟通,理解与关爱学生,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三个方面进行干预;针对学生逆反心理,可通过真诚地与学生沟通,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其知识水平,改变传统思维、提高学生想象力三个方面进行干预。
【关键词】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干预策略
当前背景下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如今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标准已经转变为如何在生活中、学习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1]。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是其形成正确世界观与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其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外界各类不良思想都会对其产生影响。加之学习压力较大,学生容易产生心理不适应的问题,以此各类心理问题也相继产生。由此可见,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使其健康成长。
1.学生厌学心理的干预策略
厌学指的是学生主观上对学习毫无兴趣,对学习产生冷漠和厌倦的情绪,从客观上表现出的一种比较明显的行为。在学习中主要表现为在校学习生活中态度消极,学习效率不高,还容易产生烦躁心理,无法快速集中注意力。有研究表明我国绝大部分孩子都有一定的厌学心理,这表明厌学心理是普遍存在的。无论是优秀生、中等生还是学困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只是表现的程度不同[2]。学校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这样的学习并不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逐步失去学习乃至对生活的乐趣,滋长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为此,针对存在厌学心理的学生,笔者认为可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减少作业量并降低作业难度。众所周知,小学生很难在课堂上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教师给学生布置较多的作业容易使学生在学习中分心,甚至做错题目,这就使得学生越来越害怕做作业,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作业难度较大若学生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学生很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因此,教师应注意减少作业量,确保学生做课外作业的时间在合理时间范围内,比如半小时左右。另一方面,培养学生业余兴趣爱好。部分家长为了孩子学习成绩从不给学生参与其他活动的机会,学生的兴趣被抑制也就表明其对事物积极的态度被抑制,这当然也包含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因此,教师应全面分析小学生厌学原因,加强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其学习压力,使其愉快、充满自信地学习以及生活[3]。
2.学生偏激心理的干预策略
每个班级都会有一些让教师头疼的学生,受到班主任批评教育时总认为教师故意刁难,对教师充满了敌意;对周边的同学充满敌意,总认为别人在说自己的坏话;意志消沉,总是认为别人不喜欢自己,面对他人的鼓励语关心觉得虚伪;受到一些挫折时可能表现出轻生行为。上述问题都是学生存在偏激心理的关键,长期下去这部分学生容易受到其他学生的排挤。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明确这部分学生的行为是心理存在问题的表现,教师要耐心帮助学生解决这些心理问题:首先,加强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性格,获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在此基础上改善家庭关系给学生造成的影响。其次,理解与关爱学生。这部分学生性格比较敏感,教师应给其更多宽容,让其体会到教师的爱,这是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的关键。最后,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学生思考问题时只有学会从多个角度进行才能使其始终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4]。比如笔者结合小故事教育学生:“有一天晚上停电了,一位女士在家中找蜡烛,这时隔壁家的孩子敲门,这个孩子说:‘阿姨,你们家有蜡烛吗?’这位阿姨一位小孩子来借蜡烛的,摇了摇头说没有。没想到孩子拿出了一份蜡烛,笑着说:‘我妈妈说担心你找不到蜡烛我就给您送来了。’”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后明白在思考问题时收获到更多美好。教师可借助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教育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3.学生逆反心理的干预策略
逆反心理指的是人与人之间为了维护自身自尊做出与对方要求相符的言行举止的一种心理状态。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且知识面不广,部分学生存在极端心理,在家中从不听长辈的话,在学校也不听教师的教导。这些都是学生存在逆反心理的表现。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教师应深入且具体地分析,把握其长处和优势,在此基础上通过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纠正存在的逆反心理。
针对学生存在的逆反心理问题,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教育学生。首先,真诚地与学生沟通。我们常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若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应用呆板的教育方法、生硬的教育态度,学生很容易出现逆反心理[5]。为此,笔者给学生提出要求时注重让学生明辨是非。针对学生的错误从正面教育学生,不可简单粗暴地使用暴力解决问题,更不可能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其次,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其知识水平。学生掌握渊博的知识有利于其凭借直觉身体体会逆反心理对自身造成的不利影响,从而形成更宽容、更科学的思维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观看新闻、读报、分组讨论等,使学生逐步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最后,改变传统思维,提高学生想象力。同一个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但解决问题之前存在无限的可能。使学生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行思维训练,提高其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结束语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一项极强的工作,对教师各方面能力均提出较高的要求。针对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教师开展心理教育活动时应善于与学生沟通,把握学生学习特点,发挥其优势,结合多种方法和渠道,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帮助学生克服存在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侯晨敏. 小学生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J]. 速读(下旬), 2017(11):178-179.
[2]李睬云, 冉立军. 现阶段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教育方式解析[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9(8):0020-0020.
[3]丁化.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J]. 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9(9):269-270.
[4]孙雪艳.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应对策略[J]. 南北桥, 2019(11):123.
[5]刘娜. 现阶段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问题及应对方法[J]. 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 2018(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