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格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71卷第3期   作者:鲁道利
[导读] 一个良好的品格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十分关键的,纵观古今中外,成就卓越的人都具有良好的品格,而品格的养成是从小开始,
        鲁道利
        四川省泸县石桥镇马溪中心小学校         646123
        摘要:一个良好的品格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十分关键的,纵观古今中外,成就卓越的人都具有良好的品格,而品格的养成是从小开始,小学阶段思想品格还在形成中,道德与法治教育课是良好品格养成的重要的途径。因此,有效的教育不仅能促进青少年良好品格的发展,帮助青少年形成积极的社会态度和技能,还有助于预防一系列可能会出现的行为问题。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小学生良好品行的培养,在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中与品格教育相互融合相互渗透。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品格。
        一、立足思想,融入教学。
        老师要想让自己的课堂生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老师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内容,运用趣味性方式,让课堂在一开始就充满新奇和妙趣,从而将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快调动起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中融入德育教育,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科的德育功能,为良好品格的养成打下牢固基础。
        二、根据学科特点自然渗透
        品德教育渗透要从教材实际出发,紧扣教材,把握学科特点,充分发挥本学科优势,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寓于知识的讲授或练习之中,使科学性与思想性融合,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如:道德与法治课、早读、班队课是向小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有力手段。
        三、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良好认知。
        小学道德与法制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让学生明白事理。因此,作为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程,老师通过对一些事情的分析,向学生讲明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是非常必要的,从而培养小学生正确的道德情感。良好的情感不仅仅只是让学生能明辨是非,关键的是落实到实际的行动上,如何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行为。从而让小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学到的有关知识,通过各种活动,使得他们的道德行为的学习,受到有关优秀的道德品质的熏陶,使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逐渐统一起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在富于形象性和感染力的学科教学中,结合教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日常行为教育等;音乐课利用音符、节奏、旋律来塑造艺术形象,陶怡情操,净化心灵;美术课通过形象、画面、色彩、线条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和优美情操,在各学科教学中让学生从小养成懂得守纪律、关心他人、尊敬师长、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并愿意为家乡和祖国的建设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一切。而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靠各学科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良好认知,在日积月累中潜移默化。
        四、在情理交融中指导学生明辨是非。
        在道德与法治这一门学科中,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明辨是非。老师可以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通过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达到明辨是非的目的,从而产生正确的道德判断标准。小学生由于受其年龄因素的影响,对周围的很多事还缺乏正确的判断,因此,道德的标准也就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这就需要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评价标准,从而有利于学生的道德行为。此外,在道德评价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对一些具有高尚品格的人或事迹的分析和讲解,让学生对他们产生敬仰之情,从而产生对高尚的理解。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老师的认知水平,在面对一些是非问题时,把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与实际联系起来,当学生暴露出他在行动中不足之处,老师在此基础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那学生就会对是非问题的感受更深,从而增加其面对是非问题时的态度和行为。
        五、校内与校外有机融合,指导学生行为。
        品德教育不能离开学生的现实生活,不应局限于学校里、课堂上、书本中,课堂的教育毕竟时间有限,小学生在生活中受到的影响更大、更多,在生活中的品德教育才是真实的、生动的、有效的。在每一个人的成长经历中,生活提供给人的影响有时要超过教育本身。生动而丰富的生活空间提供给人的是最真实的生活情景,在有真有假,有善有恶,有美有丑中明辨是非。因此,将学校理论学习延伸到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对小学生进行生活化教育,规范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家长要时刻做好对学生的观察,并且做好心理疏导,一旦小学生出现了各种错误的行为,要对其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告诉他们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时错误的,注重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做好学生的表率,从而使得小学生在生活中养成热爱生活,关心理解他人珍爱生命等良好的品格。此外,社会舆论、社会公德、影视作品、人际关系等等,都会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只有全社会都来关注,影响和培养学生,才能使学生在良好的大环境中健康成长,促使其养成良好的品格。
        总之,道德与法治教育课在培养小学生良好品格意志力的起着重要的作用,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讲究方法,注重自我的言传身教,充分利用兴趣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也可以在学生生活中激发正确的思想情感,还可以在情理交融中指导学生明辨是非,指导自身正确的行为,采取课内与课外教育想结合的形式,加强社会实践活动,为小学生的良好品格形成搭建平台,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品格,成为新世纪富有高尚情操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