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大学生劳动观教育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71卷第3期   作者:杨绪绪
[导读] 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本形式,是人类特有的实践活动。
                杨绪绪
        广东科技学院  广东东莞   253000
        摘要: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本形式,是人类特有的实践活动。劳动观是人们对劳动的看法和观点,正确的劳动观会引导广大大学生尊重劳动人民,热爱劳动实践,产生积极向上的社会影响力,错误的劳动观会做出错误的行为引导,产生消极的社会影响。但是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家庭对劳动观教育的缺失以及学校的劳动观教育被边缘化,导致当前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劳动分工,劳动意识淡薄。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将加强社会文化对劳动观教育的熏陶,改变当前家庭劳动观教育的现状,丰富学校劳动观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关键词:当代  大学生  劳动观教育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中首次完整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落实并写入国家法规文件[1]。自此,全社会对当代青年的劳动教育更加重视,同时也发现了当前劳动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仅针对劳动教育中的劳动观教育做相关研究。
一、劳动教育、劳动技术教育与劳动观教育
        劳动教育包含劳动技术教育和劳动观教育。劳动技术教育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形成良好劳动习惯的教育,是实现劳动观教育的技术手段[2]。劳动观教育是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者为了帮助受教育者树立对劳动人民的正确认识,增强劳动热情,提高劳动认知的教育活动,是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劳动技术教育的良好开展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劳动观教育的发展,劳动观教育的发展也有利于劳动技术教育的推进,二者相辅相成。
二、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的意义
1.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多,大学生就业难的新闻年年见,但同时也会看到许多单位招不到人的现象。这一矛盾的存在,究其原因,并不是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少,消化不了这些待就业大学生,而是因为当代大学生对劳动就业的认识有失偏颇造成了不恰当的就业观、择业观。要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和招工难这一矛盾现象,就要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劳动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对劳动的正确认识,正确的看待社会劳动分工,端正就业态度,发挥各自的优势,积极适应社会需求,人尽其才,将个人价值实现与社会发展需求统一起来,相互成就。
2.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劳动观是指人们对劳动的看法和观点,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观对人们关于劳动的认知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正确的劳动观会引导人们正确的看待劳动分工,尊重劳动人民,端正劳动态度,增强劳动热情,积极投身到劳动实践中去,为社会财富积累做出贡献,而错误的劳动观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当代青年大学生不仅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所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成为实现这些的必要前提。习近平同志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整个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青年阶段又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确立阶段,抓好这一阶段的价值养成十分重要[3]。因此,引导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显得十分重要。
三、当代大学生劳动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当代大学生劳动观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不能正确认识劳动分工
        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劳动分工不同,但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劳心者治人,劳力者之于人”的思想依然受到很多人的追捧。

这就使很多大学生不认同科学家的工作和清洁工的工作一样光荣这个观点,这也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和单位招工难这一矛盾现象同时存在的原因。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学生没有科学全面的认识劳动,简单的将劳动等同于体力劳动,而且忽略了广大劳动工人在社会进步发展中起到的螺丝钉作用。所以当代大学生应当主动摒弃偏见,全面科学的认识劳动分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职业,为国家发展进步发光发热。
(2)劳动意识淡薄
        当代大学生以95后、00后为主体,这一代孩子出生在物质丰富的时代,家里不再需要其劳动来换取生活物资,缺少对劳动不易的真实体验感。同时,家长劳动观念教育意识的薄弱也是导致孩子劳动意识淡薄的原因。部分家长会拒绝孩子参加家务劳动,为孩子做好其他的一切,让孩子只管学习。久而久之,会导致孩子习以为常,觉得父母就应该这样做,自己不劳动理所应当,还会拿学习当作借口逃避劳动。
2.当代大学生劳动观存在问题的原因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我国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国家,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劳动观,虽然我们倡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继承传统文化,但仍有一些不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的思想被传承,如“学而优则仕”的思想。
        另外,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当今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我们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又进入到信息社会,让我们更加坚定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述。当代大学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见证者也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受益者,不可避免的会对脑力劳动产生崇拜,选择性的忽视了体力劳动在社会进步发展中起到的基础性作用。
(2)来自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是孩子接触的最初教育。但是由于部分家长自身对劳动教育认识的不足,导致对孩子的劳动教育更是无从谈起。甚至会传达错误的劳动观念给孩子,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你只管好好读书,其他什么都不要管”等,这就走向了读书无用论的另一个极端。
(3)在学校教育中被边缘化
        受应试教育影响,文化教育一直被过分强调,劳动观的培养引导一直不受重视,甚至会有文化课占用劳动课的现象。就当前来看,除了小学劳动观的引导培养,初中、高中劳动实践被削弱,劳动理论教育被忽略,学生欠缺劳动实践和劳动理论相结合教育引导。
四、改善当前劳动观教育的措施
        其一,可以借助大众传媒丰富的传播形式,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劳动最光荣的文化氛围,奠定劳动伟大的文化基调,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坚决抵制不良文化入侵。让大学生在健康有序、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中实现对劳动全面科学的认识,筑牢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在社会发展中的主流地位。
        其二,中华民族是个勤劳朴实的民族,虽然部分家长因自身原因导致劳动观念错误,无法言传,但是几乎每个家庭的父母都是积极参与劳动实践的践行者,同样可以进行有力的身教。只需让孩子参与到日常家庭劳动中来,让孩子体会到父母劳动的辛苦,感受学费的来之不易,这比时常在孩子耳边唠叨好好学习有用的多。
        其三,学校教育仍然是劳动观教育的主要途径,应丰富劳动观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校园中的劳动观教育不应该仅仅有劳动周这样的实践课,有条件的学习可以建设劳动观教育基地。理论方面应增设劳动观教育的理论课程,把劳动观教育贯穿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中,同时将劳动观教育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去,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踏实的劳动观。

[1]童富勇. “德智体美劳”的历史沿革[N].浙江教育报,2018-11-02.
[2]刘畅.  素质教育之被忽略的劳动技术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9.
[3]习近平.靑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也价值观一一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