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锋
中共株洲市委党校,湖南株洲,412000
摘要: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礼仪规范,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礼仪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渐形成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从这些行为规范里可以发现一些普遍性、共同性、指导性的规律,这些规律就是我们践行礼仪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本文将其梳理成尊重的原则、宽容的原则、适度的原则、准确的原则和自律的原则。
关键词: 礼仪、尊重、宽容、适度、准确、自律
作者简介:刘文锋(1979 —),男,湖南茶陵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领导科学。
一、尊重的原则
礼仪的实质就是表达尊重,尊重是礼仪的第一原则。工作中要尊重上级,也要尊重下属,在生活中要尊重所有人,因为尊重上级是一个人的天职,尊重下属是一个人的美德,尊重所有人则是一个人的教养。其实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孟子有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尊重别人要从尊重自己做起,从尊重自己的人格、尊严做起。一个连自尊、自爱都做不到的人,拿什么去尊重别人。有一个男孩向女孩求婚的故事,男孩爱上了女孩,于是鼓起勇气向女孩求婚,为了考验男孩,女孩委婉拒绝了男孩的首次求婚,男孩流下了伤心的泪水,女孩很失望,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过了一年,男孩再次向女孩求婚,又被女孩拒绝,这次男孩没有留下伤心的泪水,而是扑通跪下,扯着女孩的手,祈求女孩答应,都说男儿膝下有黄金,跪天跪地跪父母,男孩的举动让女孩再次失望。转眼又过了一年,男孩第三次向女孩求婚,这次被拒绝后,男孩没有哭泣,也没有跪下,而是抽出匕首,断指示爱。女孩说我用了三年时间考验、启发你,希望你能学会尊重自己,我希望找的是一个能自尊、自爱的男人,但现在的你连自己的人格、尊严都不要了,连自己的身体都不爱惜了,我还能指望你爱我吗?尊重他人绝不是降低自己的人格,对别人点头哈腰、低三下四,这种做法不仅是对自己的不尊重,也是对他人的不尊重。
二、宽容的原则
宽容就是宽宏大度,能容人、容事、容言、容得、容失。我们经常会用:“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来告诫自己和劝慰他人。在非原则性的事上忍让,这是宽容,但宽容是需要尺度的,如果是在同一件事上,同样的错误一而再再而三的犯,这时的宽容就可能变成了纵容。在原则性的事忍让,则是胆小怕事、怯弱。涉及原则性的问题,该坚持的必须坚持,该较真的还是要较真,该表达的还必须表达,对于非原则性的,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处世原则设定自己的宽容尺度。比如说我的名字中的锋利的“锋”经常被人错打成山峰的“峰”,虽有失礼,但我选择宽容,毕竟不是什么原则性的错误,可以指出其错误,提醒其工作细致点,但没必要因此大发雷霆,甚至上纲上线。俗话说得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宽则得众。默契的理解,善意的宽容,是一个有修养的人应有的胸怀和风度。
三、适度的原则
俗话说“油多不坏菜,礼多人不怪”,但有时礼多了人也怪。过分的强调礼节,会让人觉得迂腐、教条;过度热情,会让人觉得是另有所图,别有目的。我目睹过这样一幕,有一次开大会,又赶上下雨,几个领导打着伞站在会场大厅门口等待迎接上级领导,突然一个工作人员没等领导反应过来就俯身擦去了某领导皮鞋上的泥渍,这就有点表达过头了,没有把握好度。下属和领导之间是工作中的上下级关系,不是生活中的主仆关系。下属的好心很可能办了坏事,这样的一幕如果被媒体捕捉,很可能会将自己和领导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践行礼仪要合乎规范、得体适度,既要充分表达,又不能过度表达。
俄国短篇小说家契科夫《小公务员之死》中描述的“小公务员”就是礼仪不适度的典型案例,小公务员在剧院看戏时不小心冲着前座将军的后背打了一个喷嚏,便疑心自己冒犯了将军,于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向将军道歉,虽然将军一再表示了不要紧,但他仍然感到恐慌,于是第二天还换上新制服、理了发,跑到将军府去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请求宽恕”,直到第六次终于惹怒了将军,对他呵斥道“滚出去”,没想到他回到家中躺在沙发上就这么死了。小公务员第一次在将军耳边说了“对不起”,将军也回答到“不要紧不要紧”,从礼仪的角度,其实这已经够了。
四、准确的原则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情”,这句俗话讲的就是不同地域的礼仪具有差异性,相隔十里,两地的生活风气就不同了,相隔百里,习俗就不同了,相隔千里,人情世事就不同了[1]。因此,处在不同的地域,面对不同的对象时,必须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与禁忌,做到“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不同的民族习俗不一样。比如说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他们不吃猪肉,不饮酒,忌讳左手,进入清真寺时必须先迈右脚;信仰基督教的民族,他们不吃动物血,忌讳数字13和星期五;信仰佛教的民族,尤其是泰国,非常重视头部,认为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千万别去触碰他人的头部,哪怕是小孩。晚辈与长辈在一起时,长辈坐着,晚辈只能蹲跪,以免高于长辈的头部;信仰印度教的民族,认为牛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们不吃牛肉,允许牛在大街小巷自由行走,把母牛视为“圣牛”,甚至还有专门的“圣牛养老院”[2]。
不同的国家习俗不一样。比如说日本,见面总要弯腰问候,脱帽鞠躬,而且一定要90度;在墨西哥,用玫瑰表达情感时忌用黄色,因为黄玫瑰在他们的文化中意味着死亡;在印度,很多卫生间都没有卫生纸,取而代之的是旁边装了水的小水桶;在欧洲国家,见面问好一般都是行贴面礼。
五、自律的原则
礼仪是维系人类社会正常生活需要遵循的最简单、最基本的行为规范,不是法律条文,不具有法律的强制性,靠的是每个人主动的自我约束,也就是自律。自律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度却不小,因为自律往往要与心中的欲望作斗争。明代有一个宰相级的官员,名叫曹鼎,年青时曾经担任过地方上的典史,相当于现在的公安干部。有一次,他抓了一名绝色女贼,由于离县衙路途遥远,当夜就留宿在一座无人的荒庙中。月色下,女贼千方百计地色诱他。曹鼎为提醒自己抵住诱惑,拾起一根木棍在墙上画了“曹鼎不可”四个字,提醒自己别犯错误。但躺下来后,他辗转反复无法入眠,于是他擦掉四个字,想有所作为。在他欲行动时又感到不妥,因为这是为了满足私欲的违法行为,于是又退回来又把字写上。再过一会儿,他又想,她是犯人,我做了坏事她也不敢说,于是又把字擦掉。这时内心的良知提醒他:这样不行,乘人之危是不道德的行为,又把字写上。就这样写了擦,擦了写,折腾了一晚上,最后,曹鼎总算是保住了清白之身。可见自律是很难的,正如王阳明所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其实,只要我们平时不断地加强自律,时间久了这种自律就会变成一种习惯,自我约束感自然就消失了,自律就变成了自觉,正所谓“习惯成自然”。不是优秀才自律,而是因为自律才变得优秀。一个能够自律的人必定也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3]。
在社会交往中,每个人都必须自觉地遵守尊重、宽容、适度、准确和自律五大原则,用这些原则指导社交活动,规范言行举止,让社交活动变得更加有序,有章可循,使人与人的交往变得更加和谐。为塑造文明的社会风气,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熊杰.中国礼仪的完美变迁[J].大众文艺,2012
[2]魏志俏.论“礼”的发展演变及其时代价值[J].世纪桥,2014
[3]金常德.现代交际礼仪[M]. 大连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