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江
广东省湛江市太平中心小学 广东 湛江 524084
【摘要】对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老师不应该仅仅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更应该注重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让学生能够在健康的心理状态下进行学习。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最重要的阶段,老师应该为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课堂氛围和知识体系。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各界以及教育部门对于教育的思想和方式也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对于小学时期的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老师应该将心理健康培养作为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去开展。本文笔者将根据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进行浅析。
【关键词】心理健康 小学语文 高年级 策略
【正文】处于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相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了良好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独具个性的性格,因此处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能够区别对错和善恶。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网络科技的不断进步,层出不穷的信息仍然会使学生眼花缭乱,处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并未具有分辨以及剖析信息的能力。因此对于老师而言,应该致力于创新教育方法,根据不同的时代变化为学生建立不同的心理健康体系,能够让学生在时代的潮流中不被负能量所困扰,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去面对生活,处理事情,努力学习。
一、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随着新时期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处于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面临着创新和改革。新时期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世界文化和思想不断的深入交融,对处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更加开放和创新,让学生的个性都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和张扬。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因此也面临着很大的考验,语文学习是其他教育以及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因此老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为学生心理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不断的研究以及实践,让学生能够接受心理健康的教育方法以及心理健康的教育模式,通过老师团队的不断努力能够让心理健康教学更加科学和便于实践从而被学生所接受。因此,老师应该通过持续的观察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从而便于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2.1融入课堂,辅助构建学生人格品质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表现出认知能力不强但对新事物往往具有很强的好奇心的心理状态。因此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往往会更加情绪化,容易因无法解决问题而变得情绪激动,思想扭曲等等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的纠正和引导,很容易使学生未来的心理出现很难得到解决的问题。而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思想起到了很大的启蒙作用,因此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语文课堂中有利于促进学生在看待问题时更加客观和理智,从而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思维逻辑以及更坚韧的人格品质。
比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4课的《圆明园的毁灭》中,课文中作者用深刻的笔法描绘圆明园的辉煌壮观和八国联军的凶残,老师教授本课时,可以再通过小视频为学生拓展一下当时的历史全貌:起初为俄日美英四国以火攻打开了紫禁城的大门,后日法两军进行攻击后,八国联军全面占领了北京城,对北京城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抢夺,那时的北京,尸堆如山,饿殍遍野。从而让学生建立起对于民族崛起的不易的责任感,同时对此段历史的了解和扩展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之心,对国家的热爱,对民族掘起的骄傲。在讲解这篇文章时,老师还应让学生在课前进行简单的通读,对圆明园的资料进行搜集,并将自己的问题记录下来,在课堂上表达出来。让学生融进课堂里,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这样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可以为学生构建起良好的国家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拓宽了学生的胸襟,提升了学生的人格品质,从而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打下扎实的基础。
2.2情景建设,增强学生共情能力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仅仅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以及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为学生进行讲解,而并非真正落到实处。我们要通过观察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一对一的分析和引导,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的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因此对于新时期的语文老师而言,应该充分利用语文课堂互动性极强的这一特点,让学生能够沉浸在情景中,感受正确的积极的心理暗示,增强学生的共情能力,从根本上让学生通过语文课堂的教学,能够一步一步的提高对于事物的认知以及判断能力,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以及价值观。
比如,在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这一课时中,老师在讲授是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飞到广阔世界的五粒豆,让每一个同学为自己的这个角色进行深入剖析。比如,当那颗有着想飞上太阳的豆子掉在了脏兮兮的水沟时的想法和状态,再比如经历最为曲折的那颗豆在和生病的小姑娘相处时是什么样的心情。根据教材为自己编写台词,能够让学生沉浸在故事情节中,在亲身经历过角色所经历的事情之后,能够得到和自己共共鸣的感悟,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解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3加强实践教学,夯实学生自尊自信的底气
老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注意不要将道理统一的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在教学中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将知识一点一点地通过实践验证来掌握。老师应该以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感变化为基本进行教学,摒弃传统的自说自话式教学,让学生能够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成为真正的综合性人才。
比如在人教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竹节人”这一课时中,老师可以首先在多媒体上为学生展示竹节人的模样,让学生对这一文章的主要线索有一定的认知后,组织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材料拿出来,根据课文的内容制作竹节人,并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将竹节人这一文章内容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在讲授这一课时时老师也可以为学生讲述自己曾印象深刻爱不释手的玩具,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现在最喜欢玩的玩具,这样做能够拉进师生关系的同时,也让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中,营造出和谐的师生关系氛围,使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被欣赏,潜移默化地夯实了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打下了基础。
【结束语】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互联网的飞速的进步,新时期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老师要为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授学生分析隐藏的错误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三观,告诉学生如何去控制自己突如其来的情绪以及如何理智正确的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探索实践能力,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形成可持续性发展,从而为未来的学习以及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1]程精斌.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28):29-30.
[2]张匀.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课外语文,2020(30):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