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表现性评价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7期   作者:刘敏
[导读] 目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评价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不管是学校对教师的评价,还是学校对学生的评价。

        刘敏
        山东省菏泽高新区万福街道办事处潘刘小学 274000
        【摘要】目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评价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不管是学校对教师的评价,还是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传统评价注重的只是以教师和教育部门为评价主体,学生是评价客体,学生的成绩是评价的最终目标,这种评价模式过分注重以成绩来进行人才的甄别和选拔。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中认为教育评价应该“倡导建立符合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然而现在的传统评价模式脱离了当今教育基础改革所倡导的以孩子素质教育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就我国现有的教育评价形式而言还存在着许多弊端,而起源于美国的表现性评价在评价内容和评价形式上能够弥补传统评价的不足,强调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较复杂的认知问题和生活问题,它对学生的评价不但注重结果,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关键词】教育评价 评价个体 评价客体 评价形式 表现性评价
        新课程标准指出,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那么,该如何科学地评价学生在课堂及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并通过评价来提高那些被评价者的表现,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呢?
        现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和评价实施方案及教学中的实践,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合理有效地运用表现性评价方法,用以提高教与学的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目前表现性评价在我国的运用还不够成熟,随意的、感性的实践不但影响了表现性评价优势的发挥和功能的实现,而且对学生的自身发展并没有多大帮助,甚至可能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鉴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充实表现性评价的研究,促进表现性评价合理有效的运用,给广大教育同仁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
         一、什么是表现性评价
??????? 表现性评价,指的是通过客观测验以外的行动、表演、展示、操作、写作等更真实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的评价方法。表现性评价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限制式的表现性评价,一种是开放式(或扩展式)的表现性评价。限制式的表现性评价对评价的任务、目标有非常明确的要求,而且对被评价者的行动做了一定的限制。开放式的表现性评价是一种对被评价者完成评价人物的材料、方法、结果不做限制要求的评价方法。
     二、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表现性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 1.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表现性评价需要教师在课前设计表现性任务,编写学生反映的评价规则,并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评分工作。这不仅花费教师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对财力、空间、时间和设备等教学条件有一定的要求。部分教师减少表现性评价的环节,甚至加大对评价过程的控制。这种做法虽然能提高评价活动的有序性,但是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 2.忽视学生的认知能力。表现性评价则针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而开展,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语文教师并没有充分认识和掌握班上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所设置的表现性评价任务超过小学生所能承受的范围,违背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导致表现性评价难以得到落实,降低了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 3.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部分教师为了迎合考试的要求,在设置表现性评价的任务和评价标准时偏向于标准化,而小学生为了获得更好的评价,往往使用脱离个性习惯的学习方式和解题方式。

这种行为忽视了小学生的个体差异,违背表现性评价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不利于“以生为本”这一教学理念的落实。
     三、表现性评价的应用对策
        1.提高理论认识和实践能力。表现性评价等相关理论从出现到如今的发展、推行,前后不到30年的时间。国内大部分地区的教师对表现性评价仍然缺乏深入、全面的理论认识和实践。这是导致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表现性评价中存在缺陷的重要原因。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在推行表现性评价前了解当前国内外对表现性评价的研究,并认真学习表现性评价的有关理论,熟悉和掌握这一评价方法的操作程序。教师们应深入学习和体会相关著作中的评价方法,从“概念解读”、“理论导航”中获取表现性评价的理论知识,建立评价的科学认知。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应深入分析文中的案例,对比教学实际,进一步学习“操作指南”和“实践体悟”,学习作者在开展表现性评价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例如,在讲解《五花山》前,教师应结合当地附近的山峰、山脉等,了解这些山峰在四季不同的景色特点,并了解学生对这些景色的认识程度。在这一基础上,联系表现性评价的激励性、开放性、综合性等特点,针对小学生的实践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设置相关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实际中学习语文知识。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完成各种任务时的表现,调整任务的难易程度等,总结有关表现性评价的经验。实践表明,只有吸收前人有关表现性评价的精华思想,并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个性特点及学习习惯等实际情况开展评价工作,教师才能真正地提高评价工作的有效性,推动“以生为本”这一教学理念的落实。
??????? 2.设计个性化的表现性任务。“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发展所需来设定表现性任务的内容,从他们的学习需要和成长需要出发制定合适的表现性任务。因此评价应具有个性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从评价中得到激励。小学生已经逐渐形成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有着不同的能力水平和学习习惯。教师们应摒弃过去的“统一标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小学生的成长,在表现性评价任务的设置中充分尊重小学生的个体差异。
        3.设计公正合理的评分标准。在开展表现性评价时,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语文认知能力,设计一个公正、公平的评分标准。其中,评分标准主要包括学生所变现出来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在执行表现性任务时可能的表现来设计不同等级表现水平的表述。以上文的表现性评价任务为例,教师在对小学生围绕新字词所写的话进行评分时,应从以下四方面建立评价标准:第一,学生在写话过程中的态度是否正确,是否独立完成写话任务;第二,是否正确运用和体现了“棘手”、“鸦雀无声”、“洪亮”等词语的意思;第三,写话中是否出现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是否符合表达逻辑;第四,写作用语能否反映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否具有趣味性和创新性。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能力水平,在“以生为本”的理念指导下,本着公平、公正的态度来落实评分标准,避免因该学生是尖子生或学困生而特别对待。在评分中应一视同仁,在评语中应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和指导,如对有新意的写作加以表扬,对词语理解错误的学生加以引导等。公正、合理的评分标准不仅是教师开展表现性评价的准绳,而且是小学生提高字词认识和写话能力的导向,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师应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小学生的能力特点和学习需求出发,在专家学者所著的书籍中学习理论并总结有益经验,提高理论和实践能力,并通过设计合理的表现性评价任务和标准来开展评价工作,以期增强小学生的语文知识应用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浅谈表现性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于海龙《教育学文摘》2016年9月总第204期
[2]《基础教育改革纲要》
[3]《表现性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谢辉?  中国知网空间 学位论文库   2015年
[4]《表现性评价的实证研究》 吴红梅  中国知网空间 学位论文库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