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下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能力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7期   作者:林世东
[导读] 小学数学学科紧密关系着学生的现实生活,对于广大小学生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林世东
        广东省吴川市梅菉街道梅菉小学  广东  吴川  524500
        摘要:小学数学学科紧密关系着学生的现实生活,对于广大小学生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开发学生的平常性思维,而且需要激发学生个人的创新性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思维的有效训练,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本文深入探究了信息化背景下强化小学生数学水平和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提高;小学生;数学能力
        引言
        现阶段,我国教育领域的关键任务是大力培养和塑造创新型人才,促进学生养成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小学数学课程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学科。在小学数学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强化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是广大教师都在深度思考的课题和伟大使命。基于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年龄特点,运用情境教学法,借助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进而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最终大大提高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搜索丰富的信息技术资源,强化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刚步入崭新的学生阶段,在知识方面还缺乏足够的接受能力,并未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对于知识点而言,缺乏灵活运用的能力。数学课程的知识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难以理解数学知识,进而导致学生难以养成较高的解题能力。对此,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具体而言,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幻灯片,让学生近距离的、直观的观察课堂所学知识内容。同时,在日常讲课过程中,教师也不用单纯地依靠黑板为学生展示和板书所学知识。学生能够借助幻灯片近距离的、直观地了解所学内容,是促使学生得到解决问题能力有效培养的一种最佳手段。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积”知识点的学习中,如果教师一味地应用传统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直接切入主题,求取答案,学生会难以理解抽象性的问题,如果学生难以想象出具体的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图形,图形难以呈现于脑海中,问题自然无法解决。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倘若教师借助多媒体展开数学课堂教学,将正方体以及长方体利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则能够直观地观察图形,并且能够更加深入的认识其表面积的正确求法,即是六个面的综合面积,其体积的计算公式是长、宽和高三者相乘,这种讲解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知识点。
二、构建特定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课堂的长时间观察发现,在课堂教学中,小学生对发言都保持着较高的积极性,如果一个学生最先发言,别的学生也会接二连三跟着热闹,以至于课堂教学气氛难以有效控制,进而逐渐降低了想用心听讲的学生的听课兴趣。

由于学生存在的这一发展特点,其对于课堂学习活动的参与却存在较少的时间,在这种形势背景下,严重制约了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内化知识。对此,教师应当借助针对性的教学形势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对课堂学习提高参与积极性。但是,在小学数学教材中,部分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为小学生的认识和理解带来了较大的难度,教师可以同通过构建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其在课堂教学中的注意力。通过情境展开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相应的教学实物呈现于学生眼前,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物象通过生动、形象的形态展示给学生,通过视频画面的不断转换,能够深深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想象能力。例如,在学习“认识钟表”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座钟,引导学生认识和解读其中能够呈现出的时间点,能够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进而强化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
三、借助信息技术,攻克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年龄相对较小,通常使用形象思维,在部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差甚远的知识内容中,学生往往不具备较高的理解能力。一般教材中出现的那些无法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通常是教材章节中无法攻克的重点以及难点,为了促使小学生更加熟练的掌握教材重难点内容,教师可以通过相应的教学辅助策略改变传统枯燥乏味性的课堂教学,使其变得更具趣味性以及形象性。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开展课堂教学,将十分抽象且难以理解的知识点通过生动、形象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如此不仅能够将复杂化的知识内容变得简单化,而且能够扩大学生的认知范围,从根本上拓宽课堂知识的延伸面,促使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积极性,攻克教材中出现的重难点。在运用多媒体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不仅需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具体学情,而且需要深度解读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力争多媒体知识紧密贴合教材知识,为学生构建融洽、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让学生通过生动、直观的画面中了解知识,习得重点。例如,教师在讲解“直线、射线、线段”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在网络上下载动画视频有关孙悟空玩转金箍棒的片段,课堂上为学生展示,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金箍棒的具体形状。通过直观地观察,学生看到金箍棒在还未变形前,其实就是数学知识中的线段。
四、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
        所谓的数学推理能力,其是逻辑思维能力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对学生展开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首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讲解新知识时,在学生拥有丰富的推理经验的前提下,教师可以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学生讲解推理形式的根本,其次在实际推理过程中,应当及时指出和纠正推理中出现的错误。借助新知识的课堂教学,促使学生形成总结推理能力。学生借助旧知识导进新知识,最终得出结论是总结推理的学习过程。在实际学习过程中通过运用与小学生认知水平较为偏离的知识内容。学生较为容易接受,并且有利于准确掌握规律。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而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结语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借助多样化的信息手段帮助学生养成较强的数学能力,实现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不断提高。让数学课堂教学真正活跃起来,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去学习,进而促使学生建立牢固的知识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小林.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9(11):140.
[2]郑淑华.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9(8):1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3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