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玥祎
四川省德阳市庐山路小学 618000
摘要:在小学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教学实践中,老师要通过生活化的教学理念,为小学生们构建生活化学习场景,借助生活化教学有效提升孩子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提升其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孩子们的综合学习能力,并且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的号召。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研究
数学知识很多都是来源于日常生活,并且服务于我们的生活。现在新课程不断进行改革,非常注重数学知识和我们生活的普遍联系,重点强调应该利用学生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切身的体会学习过程,把实际的数学问题抽象成简单的数学模型,然后进行合理的应用。数学教学具有独特的教学理念,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有效的应用数学知识,让学生学习更多有用的数学知识,逐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各种学习能力,把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具体的数学学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不断满足学习数学的各种学习需求,让学生在生活中深入的挖掘各方面的数学知识,寻找生活中存在的一些数学现象,把数学问题变得更加的生活化,让学生深深的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独特魅力和更多学习乐趣,让学生在数学方面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树立生活化教学理念
老师在开展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前,应当首先树立牢固的生活化教学理念,只有在生活化理念的指引下,小学数学老师才能有效施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方案,为小学生们构建生活化数学教学课堂。以此提升小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强化向他们抽象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在课堂教学理念的定位上,小学老师要树立端正的教育观、教师观以及学生观。首先,树立端正的教师观,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老师要遵照新时代人民教师的教育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对待课堂教学,要坚持以引导为主,对待学生要给予足够的尊重和鼓励。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发挥其在学习方面的主动性,为同学们创造展现自我的条件,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升老师对同学们的理解,进而设计制定更加贴合小学教育阶段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教学方案,因材施教,推动小学生全卖你发展。在教学授课方面要凸显现阶段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理念,施行素质教育。在向孩子们讲解知识时,老师要致力于培养并锻炼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数学逻辑思维,提高孩子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的能力,提升小学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二、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气氛
1、创设良好的人际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教育思想,不要只关注那些成绩好的同学,需要积极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共同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可以开展合理的分层次教学,设置提问时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比较复杂的问题交给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来回答,学习成绩稍差一些的学生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这样每个学生都会有回答问题的机会,都可以提高学习成绩。
2、确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一般情况下,教师要和学生保持和谐的关系,学生喜欢一位老师,也一定会喜欢听老师讲的课,这样就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老师对我越好我就越听话,越想上这个老师的课,学起来就更有动力。因此,教师应该关注班上的每一个学生,拥有较强的亲和力,让学生有积极的向师性。教师的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坚定的延伸,一个美丽的微笑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强化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这样教师在上课时就会比较轻松,还可以加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3、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氛围
过于整齐划一的限制,必然会分散学生的精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该过多的干涉学生,学生可以站起来听老师讲课缓解自己的困乏,也可以向老师发表自己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另外,教师还要负责任的管理那些爱提问题的学生,要对其作出正确的评价,不要只是单纯的批评学生,要换种角度评价学生,因为只有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才会不断提出一些质疑和问题。虽然这样的情况会打扰上课的秩序,影响学习氛围,不过这样的学生是善于思考的学生,对待学习具有较强的积极性,老师应该抓住学生爱提问题的特点,让学生体验一次做老师的机会,学生肯定还会有更新颖的学习想法。
三、不断探索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在开展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同时,还应不断探索生活化教学的各种有效策略,积极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小学数学老师要注重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兴趣,指导小学生充分认清学习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强化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不断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在课程学习兴趣的培养方面,小学数学老师对学生要做到进一步的深入了解,充分考虑到小学年龄段的学生呈现的身心理行为特点与个性化特征,设计契合同学们身心成长规律的教案。
比如,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讲存在一定难度的教学内容汇编成一段顺口溜,这样一来,就能让低年级的学生更容易理解教授的重难点知识,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除此之外,还要促进孩子们对数学生活化的认知,让他们感知到日常生活中数学知识无处不在。例如,在学习与质量相关的数学内容时,要让小学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去感受体验,或者在老师的带领下,去学校周围的超市直接感受‘质量’的具体含义,学生在亲身体验了实际生活中的‘质量’以后,就会对其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如此一来,小学生们在换段不同质量单位时,就能按照自己的理解深化记忆,学起来也不会感觉吃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积极的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即数学来自生活实际,数学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为小学生构建生活化学习氛围,帮助他们更高效的学习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汪小琴.浅谈如何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J].科教文汇,2012,(11).
[2] 李昌周.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价值、问题与对策[J].科教文汇,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