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秀沙
东方市铁路小学 海南省东方市 572600
摘要:数学是一门特别重要的学科,其包含的知识对各个学科,以及实际生活的影响都比较大。小学数学的知识是基础的知识,很多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数据分析能力都是在小学养成的。所以,为了有效提高小学生学习效率,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此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教学实践
前言:小学数学教师应用自主探究性学习实践策略,引导小学生主动去探究数学知识,需要有效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使其乐于思考、动脑,才会使小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更透彻掌握数学知识,并提高自身的思维、学习能力。教师要注意应用新颖的教学方式,使数学课的氛围充满探究的气息,并以此提高学习的学习效率。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是小学生乐于学习的主要因素,教师为小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数学教学不再无味、枯燥,还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对数学课程学习的兴趣,使其积极跟随教师的教学步骤,并自主去探究数学知识。
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小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共同来创设。小学生对逼真、形象和生动新鲜的事物感兴趣,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将其转化成生动的多媒体课件,让数学知识更加生动展现在课堂上。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教学氛围更加具有吸引力。比如,教师在对《可能性》开展教学时,就可以以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动画片作为创设情境的核心内容。小学生对圣诞老人都情有独钟,教师就可以圣诞老人发放礼物的动画制作成课件。开始教学前,教师可以先通过有趣的提问,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这样来引入:“同学们,圣诞节很快就要到了,圣诞老人每一年都会准备许多神秘的礼物,今年圣诞老人会准备哪些礼物呢?”。一些小学生会说:“会有可用的小白兔。”;一些小学生会回答教师:“会有许多美味的巧克力……。”。接下来,教师再说:“今年圣诞老人准备了二十个礼盒,但其中只有十个礼盒是有礼物的,同学们思考一下,哪个礼盒会有礼物呢?每个礼盒中有礼物的可能性会有多大呢?”。之后,教师再提问小学生:“共有二十个礼盒,有十个是有礼物的,那么可能性是整体数量的多少比例呢?”。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就会快速回答教师:“一半”。这会使小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进而懂得可能性是与事物的总数量有直接关系的,从而充分消化这部分数学知识,并促进小学生探究能力提高。
二、多为小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空间
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就要注重多为小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学习空间,才会在真正意义上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一改以往教学策略,将小学生作数学课的主体,提高他们在数学课上的地位。并且,以引导为主,启发小学生去自主思考、探究。
教师可以应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小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学习空间。这需要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前,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来引领小学生思考的方向。这样才会使小学生更加快速掌握数学知识。比如,对《解决问题的策略》开展授课时,教师可以先引入这样一个案例:“有9个人要过河,但一条船最多只乘坐5个人,且河边只有一条没有船夫的小船,要想让这9个人全部过河,小船需要往返几次呢?同学们可以想到更快的方法帮助他们过河吗?”。然后,教师再让小学生分别来回答。当小学生提出不同的方案后,教师再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就是如何用多种方法去解决同一问题。如上题,它的解决方法就不是单一的,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应用一下。”。接下来,教师再提出另一问题:“隔壁张阿姨想要用19根一米长的栅栏,来围一个长方形的草坪,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围法呢?”。并且,让小学生五人一组,分别来探讨这一问题。同时,让小学生在每个小组中,安排一名同学来记录不同的方法。之后,教师再让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分别来陈述各自的方案。哪一个小组的方案最多,教师就可以通过一些学习用品,作为奖赏发给小学生,这样就会使小学生更加积极动脑去思考教师的提问。久而久之,小学生会养成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习惯,学习效果也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三、联系小学生生活设置数学问题
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小学生往往对于贴近自己生活的问题更加感兴趣,具备探究动力。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从联系学生生活的角度出发,去设置数学问题,从而有效引导小学生主动去学习数学知识,并积极思考。
有吸引力的数学问题,可以让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强烈。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可以逐渐提出多个与小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这样就可以不断吸引小学生积极融入到数学知识的探究中。比如,《怎样滚得远》这部分数学知识,生活中十分常见,为了让小学生积极互动和探究,教师就需要提出与小学生实际生活中有关的物体滚动的问题。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展示滑雪、滚动汽油桶等的图片,并让学生思考:“同一物体是在平地和与地面呈45度角的表面上滚动,哪一种滚动的距离会更远呢?”。学生通过观看就会快速回答教师:“45度角时滚动的更远。”。接下来,教师引入小学生比较熟悉的案例:“某幼儿园中的滑梯,小朋友们都十分喜欢玩,而且每次都滑动特别远,同学们清楚是什么原因,使小朋友滑动的距离远吗?”。同时,利用幻灯片来展示这一情景,并给小学生五分钟的思考时间。小学生就会积极去回忆玩滑梯时的情景,并联想到之前教师所讲解的数学知识,并回答教师:“因为滑梯与地面是呈45度角,所以滑动的距离远。”。通过生活案例的引入,不仅有效促使小学生积极思考,还有效促进了小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对于提高其数学成绩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结: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是众多小学数学教师共同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注重利用教学情境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的去探索数学知识。另外,教师要调整过去单一的教学思想,多为小学生提供探究空间,并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才会帮助小学生更加扎实掌握数学知识,并促进其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杨书梅.关于小学数学课堂中自主探究的研究[J].南北桥,2021(1):42.
[2]刘彦岭.自主探究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缔客世界,2021(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