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刚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44团中学 新疆 图木舒克 843906
摘要
数学是初中的基础课程,初中阶段的数学教育将为学生的日后升学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但纵观初中数学校园,不少学生提起数学,就会感到头疼,数学也成了学生心目中初中阶段的最大难关。沿用已久的教学方法,磨灭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全国教育界大力推进培养综合素养的今天,既不利于教师接下来的教学展开,而且也背离了新课改的要求,亟需改进。本文基于作者的教学经验和课堂实践,首先简要指出了现今初中数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接下来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种有效的解决措施,希望能为广大初中数学教师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教学;教育教学
引言
初中正是学生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也是锻炼思维、提升能力的黄金阶段。数学是培育学生学习和行为能力的绝佳工具,但是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不少初中数学教师仍然不肯放弃旧有的传统教学观念,将学习视做日后升学的跳板,进行功利性的枯燥教育,学生学习兴趣低落,长此以往,对处于发展期的初中学生来说百害而无一利,教师亟需改变教学观念,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方法,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理念贯彻在自己的教学当中,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一、初中数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意愿不强
虽然在初中阶段,数学是必修的基础课程,也是中考的必考科目。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意愿却普遍不强。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学习方法不当,没有重视起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学习的知识难以得到巩固,导致学生数学基础较弱;另一方面学生把数学学科的学习看做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在听课和作业两个环节都没有深入思考,无法理解数学的本质,也同样造成了初中数学教学水平无法提升。
2、教师教学方法过时
初中数学教学中,还有不少教师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只注重学生应试能力的提升,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学生基础能力的训练上。这种过时的教学方法使得数学学习变成了单调的理论知识讲解和重复的习题训练,使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过时的教学方法决定了教师难以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和思维能力,对于难题仅仅是一遍又一遍的讲解,无法发挥出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为应付教师往往不求甚解,极其不利于其综合能力的提升。同时这样的课堂氛围枯燥,也在一定程度了影响了师生的关系。
二、初中数学教育教学问题的有效解决措施
1、改进教学方法,强化主体地位
旧有教学方式支配的数学课堂中,教师讲述知识,学生被动的接受,省去了学生思考的过程,自然难以使学生透彻理解知识,教学效果也不会提升。新课改提出了将课堂还给学生的要求。教师需要认识到这一点,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打造学生思考的课堂。
例如学习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相似三角形》一节时,如果教师以旧有的方法讲解,学生只会根据判别定理进行简单的应用,遇到稍有变化的问题就会不知所措。教师不妨改变方式,引导学生自行探究相似三角形的判别定理。
当课程开始时,教师就可以联系前一节对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引出判定相似三角形的第一种方法:角分别相等,边成比例的三角形也应为相似三角形。接下来教师就可以提示,全等三角形除了角边相等外,还有SSS、SAS、ASA、AAS四种简便方法,那么判定相似三角形时能否使用这些简便方法呢?启发学生探索。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四组,每组探索一种方法,最后在全班同学面前分享本组的探索过程和结果。这样的方法操作性强,很好的点燃了学生的求知意愿,使学生主动进行探索,实现了初步的自主学习。在学生遇到困境时,教师可以略加提示,有意引发学生进行知识的联想对比,锻炼了的数学学习能力。
2、认识学生差异,进行针对指导
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学习基础各异,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也自然大不相同。如果在课堂上他们以同一标准要求,很容易导致基础优异的学生学有余力,浪费了课堂时间;基础薄弱的学生无法透彻领会知识,都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从古至今, “因材施教”的理念一直贯彻在教育领域。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也应该注意这一点,认识到学生间的差异,基于不同学生的特点,开展针对性教学。
例如学习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册《一元二次方程》一章时,教师就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设定不同的任务。对于基础一般,对知识的掌握速度较慢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将重点放在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和表达式的定义上面;而对于基础较好,理解速度较快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将任务拓展,鼓励这部分学生应用已经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表达式等基础知识,探寻一元二次方程根和系数的关系。这样的针对性教学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都能学到和自己基础相应的知识,并能学有所获,将课堂教学的时间实现了最大化的利用。
3、科学制定作业,助力巩固提升
课后作业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进行再次思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改进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教师必须重视课后作业的设置,实现学生的巩固提升。
传统的数学作业设置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偏向于特定题型,对解题法的大量练习。重复练习越多,学生的精力会越发涣散,教师需要针对这一部分习题进行遴选,选取代表性的习题,使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而对于传统作业忽视的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部分,教师也需要设置一部分的提升训练,这一部分可以只要求学生选取符合自己层次的习题,实现分层提高。这样的作业设置兼顾了不同学生的需求,而且节约了学生做作业的时间,学生也会乐于完成。
三、总结
综上所述,新课改提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明确要求。然而想要做到这一点,实现学生的全面提升却是一个长期且缓慢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首先需要抛弃旧有观念,广泛阅读,吸取最新的教育动态,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还需要结合实际,深入挖掘课本知识,有效地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表示肯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最后,还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启发学生自发主动地思考和应用问题,为他们将来的综合全面发展打下良好根基,也能实现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冰.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387-389.
[2]张海余.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772-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