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7期   作者:张召召
[导读] 本节课是在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计算基础上进行的,“连加、连减”的产生是对10以内加法、减法意义的深化和拓展,

        张召召
        西安航天城第三小学,陕西省西安市,710100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
        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65-66页。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计算基础上进行的,“连加、连减”的产生是对10以内加法、减法意义的深化和拓展,对生活中的情节发展有初步的分析能力,本节课将连加、连减一并进行教学,有利于连加、连减与加法、减法的对比,并从对比中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概念,通过对图意的理解,感知运算顺序;为下一课加减混合计算做好准备。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掌握了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这些都为学习连加、连减奠定了基础,有的学生已经接触过连加、连减,但是对于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还存在困难,或者仅仅停留在认识上。所以本节课的学习难点是使学生从情境图中抽象出连加、连减,掌握理解连加、连减的算法,通过大量数学实例,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方法。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连加、连减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2.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和方法,准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的计算。
        3.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初步的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连加、连减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和方法,准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的计算。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教材65页情境图
设计思路: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出发,调动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又为连加连减学习做好铺垫,现实生活既是学习数学的起点,又是学习数学的归宿。
        通过生活情境图,学生观察——直观理解——抽象——连加、连减的意义,又通过同桌合作交流探究出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最后再将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连加、连减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有效的培养了学生观察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旧引新
        星期天一大早,妈妈就带着小明一起乘上“口算号”公共汽车去乡下的奶奶家,我们看看有哪些口算,也来算一算吧!
        (学生口答:)
         2+4=      3+2=      9-5=        10-3=
        6+3=      5+2=      4-1=        7-6=
        不一会儿,他便到了奶奶家,奶奶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喂鸡呢!小明跑过去帮奶奶喂鸡,引出例题。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1.连加
        (1)课件出示小鸡图,请同学仔细观察。
        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一共有几只小鸡?)
        谁能列式解决这个问题?(5+2=7)
        根据主题图,学生说算式中每个数字表示的意义。
        (2)图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又来了1只小鸡。)
师:谁能像刚才那样提一个数学问题?
(原来有5只小鸡,先跑来了2只,又跑来了1只,一共有几只小鸡。)
谁能像他这样用完整的数学语言说一说?
同桌两个人互相说一说,再和老师说一说。
要知道一共有几只,是把图中的几部分合起来?(3部分)
同学们会列式吗?(5+2+1)
         5、2、1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观察5+2=7和5+2+1两个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有三个数加起来,有两个加号。


        师:我们把这样的式子叫做连加(板书连加)
        师:5+2+1,你会计算吗?同桌两个思考交流,汇报。
        先计算5+2=7再计算7+1=8(板书从左往右)
        2.连减
        小鸡们吃饱了,大家猜一猜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呢?看着这幅图,谁会编个数学小故事来考考大家呢?(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
        生:原来有8只小鸡,跑走2只后,又跑走了3只,还剩几只?
        (8-2-3)算式中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8表示原来有8只小鸡,2表示跑走了2只,3表示又跑走了3只。)
        和之前我们的减法比较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之前学的减法有一个减号,今天这个有两个减号;之前的减法有两个数字,今天的减法有三个数字。
        我们把这样的算式就叫连减(板书连减)
        8-2-3怎样计算?同桌讨论分享汇报。(先计算8-2=6,再计算6-3=3)
        (现实生活既是学习数学的起点,又是学习数学的归宿。创设情境是现实生活与计算教学沟通的桥梁。在新授部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小明帮奶奶喂小鸡的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情境,既生动地反映出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又让学生直观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让学生感受到连加、连减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由带着走到扶到放,同桌合作谈论的教学方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观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联系情境,应用拓展
        1.口算
        
        2.(1)教材第65页“做一做”,出示小棒图:
        学生说图意,观察图中的数学信息及大括号、问号各代表什么意思。学生补充完整算式并计算。
        (2)出示教材星星图:
        学生说虚线圈和斜线表示的意思,看图补充完整算式并能计算。说一说怎样计算的?
        (设计意图:通过示意图展示,让学生看图意理解图意,从图意出发补全连加连减的算式,并计算出结果,既应用了新知又用到了学过的大括号、斜线、虚线表示的意思,再次让学生联系了旧知。从而在学生脑中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3.分别出示鸽子图、小鸟图、苹果树图。
        动图中列连加连减的算式并计算,重在通过直观的图例感知连加连减。
        (设计意图:学生欣赏的角度不同,列出的算式也不同,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既关注了学生思维的个性化,又开阔了学生的思路。)
四、课堂总结,延伸课外
        你有哪些收获?
        生:我们学会了连加、连减,在计算时,一般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的。
        师:像今天这样的连加、连减,在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课后找一找身边连加、连减的例子,比一比谁找得多。
        (设计意图: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的连加、连减题,让学生体验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体验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教学目标方面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连加、连减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2)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和方法,准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的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目标(1),能达到学生根据情境图列出连加、连减的算式,并能说出算式的含义,但是语言不够完整和准确,应该让学生多用准确完整的数学语言说,及时评价鼓励,让更多的孩子说,说也是一种思考,一种能力的培养和体现。
        教学目标(2)通过一道小鸡吃米图不能感知出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应该通过大量的计算练习,归纳出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是从左到右。
2.活动设计方面
        教学过程中学生活动设计太少,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没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授部分学生提数学问题时偏离预设回答,原因是问题设置没有层次和启发性,造成时间上前松后紧的情况,在知识联系生活实例时不够,预设的是更多同学通过说生活中的数学实例掌握连加连减,只有两个同学说了生活问题。我在探究计算顺序时先让学生说自己是怎么算的,本意想让学生说出计算顺序,但是能够感知出来的人太少,应该多计算几道连加连减的算式,在经过大量的计算感知出计算顺序,在最后的时候再以同桌交流的形式讨论计算顺序教学效果会好一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