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道德与法治教学,助力小学生品德提升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7期   作者:周兆远
[导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法治的不断健全,学生的学习成绩已经不再是单一的培养目标,国家和社会各界人士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品德培养。
        周兆远
        山东省青岛胶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2663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法治的不断健全,学生的学习成绩已经不再是单一的培养        目标,国家和社会各界人士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品德培养。同时,道德与法治,作为小学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品德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有效性就被越来越多的小学一线教师所重视,越来越多的小学教师也开始尝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提升小学道德与发展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笔者就将从实际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出发,探讨以提升小学学生品德的目标导向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优化策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小学生;品德提升
        前言:对于我国中小学各个年级的学生来说,其正是处于自身身体的快速健康成长和个性化以及自我价值观树立的一个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在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开展研究和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这一点时期学生特点,学会借助学科教学优势实施德育思想教育,以助力小学生品德提升和健康发展。下面笔者将会向大家介绍几点实施道德和法治优化的教学对策。
        一、课前教学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环节中,课堂教学的导入尤为重要,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导入往往就意味着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成功了一半。同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比较活泼和好动,比较容易被具有趣味性的事物所吸引,因此,如果教师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充分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不能够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将较容易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走神”,课堂教学的效果低下,学生也就自然难以消化和吸收课堂教学的内容,更提不上有效提升自身品德。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环节中,就应当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在上课之前开展课堂内容导入,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初步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能够后续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课堂上的知识点以及德育内容,这样的教学模式也就为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提供有效前提。
        例如,教师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我的环保小搭档》这一节的课堂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正式教学之前,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开展教学导入。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表现世界各地污染情况的视频或者照片,引导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想一想这一些污染产生的原因,此后,教师可以在为学生播放未受到污染的美好景色的视频或者图片,引导学生想一想怎么做才能够避免这样的景色被污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纷纷说出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措施。这样的教学环节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充分激发出对本节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培养自身热爱环保的优秀品德,为学生的品德的有效培养和提升奠定基础。


        二、课堂教学情境化,完成品德吸收
        如果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堂上,教师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模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被极大地抑制,学生在这样的被动式学习过程中,也仅仅只能够完成对知识点的机械式记忆,无法保证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的过程中,有效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因此,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为了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充分理解学习重点,有效完成道德素养的吸收和体悟,教学课堂就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可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充分利用情境化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融入到情境之中,通过学生的代入和情境的演绎,保证学生能够在切身体会的学习环节中,轻松且愉快地完成教学知识点的理解和吸收,同时潜移默化地完成对课堂教学中的道德品质的吸收。
        例如,教师在开展小学道德与品质《说话要算数》这一节课程的教学时,就可以在教学环节中构建情境化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吸收这节课程的优秀品德。教师可以在上课时,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引导学生扮演说话不算数的同学。在情境的构建环节中,教师应当重点表现说话不算数会导致的后果,学生在扮演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不守诺言的后果。这样的教学环节下,学生能够在教师构建的教学情境之中,深刻理解本届课程的内核,深刻理解到说话不算数的后果,从而保证 学生能够在参与教学情境的过程中,充分吸收课程中的品德内核,初步完成信守诺言这一思想品质的有效培养。
        三、课外教学实践,助力学生品德提升
        在开展小学道德与品质教学环节中,如果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之后,忽视实践的作用和意义,仅仅将道德与品质教学局限于课堂之上,学生将较难实际拥有教材中的优秀道德品质,学生的品德将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因此,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充分吸收小学道德与品质中的优秀品德,保证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际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教师就应当在教学的环节中,充分引导学生开展课外实践,通过学生的实践,将行为融入到学生的习惯之中,从而保证学生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
        例如,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在日程生活中实际运用课程学习的优秀品德,将其转变为自己拥有的品德,教师可以每隔一段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投票,选出这一阶段班级中表现出最优秀的品德的同学,在完成投票选举之后,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奖励和言语上的勉励,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地加强思想品德的培养。学生在这一环节中,能够充分调动培养优秀品德的主动性和热情。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主动地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优秀品德,小学道德与品质的价值和作用被得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品德能够得以充分利用提升。
总结:
        总而言之,小学道德与品质对于学生的品德培养和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重用,同时,学生在小学阶段形成的优秀道德品质将会对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充分重视小学道德与品质教学,保证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的环节中有效提升自身的品德。而如何有效做到这一点,完成这一教学目标,则需要教师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案进行不断地优化和改进,找到能够助力学生提升品德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志玲.以道德与法治为载体提升小学生的思想品德[J].科学咨询,2020(45):173.
[2]王巨峰.论道德与法治学科助力小学生品德提升与价值培养[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2):7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