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律素养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7期   作者:王新华
[导读] 《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学生在小学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以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王新华
        山东省菏泽高新区万福街道办事处中心学校  274000
        【摘要】《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学生在小学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以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教学手段与策略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是十分关键的,本文将对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与如何制定有效的教学进行分析。
        【关键词】道德法治  教学手段  教学策略  法律素养
        道德与法治课程使青少年的品德法制教育更加制度化、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是在生活中对广大学生普及法律知识,促使学生从小养成遵法、守法意识,明晰行为规则,从而去自觉遵法、守法。作为教授《道德与法治》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可行性强的教学策略,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让孩子们感知规则、反思规则、践行规则,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效。
        一、做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学生接受德育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基石,旨在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提高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扮演好自身的角色,结合实际情境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教学计划,引导学生顺利完成自我探索与交流,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从而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不同于其他知识传授科目,其每一课内容都是由一个个活动组成的,儿童的规则意识培养就是要通过一系列活动去感知、思考、实践,从而逐渐内化形成。老师应努力为儿童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在参与儿童活动的过程中,引导活动向正确方向发展,带领儿童向着课程目标前进。
        二、创设情境、激趣感知规则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笔者认为要把课堂建立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通过搭建活动、游戏的平台,以插图、PPT为媒介,或走出教室,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更迅速、准确地认识、感知规则的含义。
        道德与法治教育课堂的开展离不开现实生活,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对学生能够参与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有所了解,并且依据现实生活创建教学情境,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及策略。例如,在小学高年级学生了解掌握“社会规则”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ppt课堂,走近街道,观看交警维持交通秩序,如制止行人闯红灯、非机动车闯红灯或走机动车道等行为,帮助学生理解社会规则,加强法制观念,懂得社会规则的维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促进其法律素养的培养与形成。


        三、贴近生活,发现了解规则
         我们的课程和教材是由儿童生活世界转化而来,课程和教材又要再转化为儿童的生活世界。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道德与法治教育才能得到生活活水的浇灌。如何让学生在追求道德的同时,在生活中形成规则意识是每一位教师执教“道德与法治”课时关注的问题。
        只有帮助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感知社会生活中规则的重要性、责任的重要性及国家的重要性。如合理利用网络、切勿沉迷网络;公交车上为老弱病残孕让座、不乱扔垃圾等等,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保持良好的道德操守。
        1.对话课本,将课本活动转化成周边生活的故事,可以增强儿童心理的接受度。通过研读教材,我们可以将文中活动案例改编成生活周围的故事,再进行活动对话,让学生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从周边生活中发现那些生动有趣的道德和法治教育素材,增强心灵冲击,从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与价值观。
        2.多开展具有儿童生活气息的活动。教师应一方面研读教材,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儿童,了解童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生活规律,了解儿童行为习惯,努力使开展的活动贴近儿童生活,从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并在生活中发现规则,在活动中真正得到发展。
        四、借课内体验与课外拓展,实践规则
        生活实践对孩子的成长与认知非常重要。因此,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规则体验外,还应让学生在课外生活中、家庭生活中通过实践认识规则。
        课堂教学中要多创设机会让孩子们去体验,建立规则的行为意识。如在教学《规则》一课时,可以首先利用PPT展示一些校园中的不好的现象,让学生区分哪些是不良行为,哪些是严重不良行为,并给学生时间和空间探讨这些行为的危害,既活跃了课堂,又真实地让各种规则植入儿童心里,利于遵纪守法的习惯养成。
        总之,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不仅需要老师巧具匠心,转变职能,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多开设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具有生活化的活动,更可以利用课内体验与课外拓展,引导他们从活动中去发现、感知、学习、实践,让学生理解和领会生活中与法律相关的点滴细节,从而达到普及法律知识、形成规则意识和守法意识的教学目标。在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是赋予教育的神圣使命。教师要积极通过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育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增强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升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并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通过开展法治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为推进国家法制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道德与法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中国论文网
[2]《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法治素养》            柳絮飘香 博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