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有效教学的探究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7期   作者:唐永涛
[导读] 现阶段,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堂教学缺乏一定的有效性,严重制约了课堂教学各项功能的充分发挥。

        唐永涛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县富禄乡中学 广西 柳州 545514
        摘要:现阶段,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堂教学缺乏一定的有效性,严重制约了课堂教学各项功能的充分发挥。强调“有效课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毅然成为现阶段课程改革的重点问题。本文深入探究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实现有效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探究与思考
        引言
        基于初中阶段学生角度而言,道德与法治课程相比较普通课程,具有较大的区别,其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并且课程中的大部分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导致初中生难以理解和认识相关知识的本质。基于教师角度而言,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概念性质,在具体的授课期间,无法展开有效讲解。对此,高度重视对初中学生展开有效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是广大教师的重要责任以及义务,一定要牢牢的抓好落实工作。
一、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个人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中,大部分教师往往会采用教师和学生都比较容易接受的传统方式进行教学,甚至有的教师会直接给学生展开填鸭式的课堂教学。虽然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师对课堂教学秩序进行良好维持的过程中发挥出了一定的帮助作用,强化了学生个人的学习进度,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导致教师对自身拥有的主体地位存在过分的重视,完全忽视了广大学生的真实感受,进而导致学生难以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兴趣可谓是学生展开学习的最好教师。如果学生难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则教师势必无法从根本上强化教学质量。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必须不断优化和创新自己所坚持的教学手段,重视有效促进学生形成一定的学习兴趣,通常而言,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所涉及到的教学内容密切关系着学生的现实生活,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进行有效结合,为学生创设生活化形式的教学情境,在促进学生产生浓厚学习兴趣的同时,有效降低课堂教学的整体难度,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质量。
例如,教师在针对《解开情绪的面纱》一课展开教学的时候,可以积极为学生创设各种不同背景,引导学生展开“小剧场”形式的表演,鼓励学生通过正确的方式将自己的真实情绪展示出来,然后,教师选择恰当的时机导入课本知识展开讲解,让学生深入的理解相关知识内容。
二、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优化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机构逐渐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广大教师有效突破传统固化教学模式和手段存在的单一化、无趣、枯燥乏味的缺陷和弊端,最大限度的借助现代化先进的教学设备以及方式,如多媒体技术教学,其具有一定的互动以及双向互动特征,汇聚了文字、视频以及声音等多方面内容,不仅能够为学生带来一种强烈的感官刺激,促使学生长时间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而且有助于学生发展自身的思维,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渐转变为抽象思维。

在课堂教学的一定时间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信息,不仅让课堂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样,而且有助于扩展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对现代科技所具备的神奇元素展示深刻感受,进而充分调动学生个人的学习兴趣以及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欲望。
例如,教师在针对“爱在家人间”一课展开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让爱住我家》的歌曲,并构建相应情境,进而引进新课内容,让学生认识本节课所学知识内容。与角石单纯的口述教学相比,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视频的方式具备了的一定的直观性、形象性。学生通过视频的直观观看,深深回想和感受自己家人是如何表达爱的,可以发现以往不曾注意的众多表露亲情的细节,深刻体会到家人之间互相给予的爱。
三、整合教学资源,借助法治活动实现育人目的
        结合学生心理成长规律,可以发现,初中教育阶段的学生不具备较强的是非分辨的能力。在如此关键的时期,通过课上和课下的教育平台,为学生讲解和普及相关的法治教育,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课堂教学最关键的落脚点。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最有效、最科学的方式是通过案例展开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利用课前时间结合知识内容搜集现阶段社会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如,新闻、微博热点等等,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呈现,引导学生以知识点为主体展开分组讨论,有效分析事件中存在的行为,并努力寻找可靠的法律依据,接着以小组的形式展开综合交流,教师必须给予适当的点拨,进而促进学生对社会生活产生正确的认识,同时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的法律意识以及常识。除了采用案例教学以外,教师可以适当开展实践活动,有效整合相关的教学资源,将家长、社会以及学校等方面的资源进行有机结合,有效进行法治教育工作。
例如,教师在讲解“公民权利”知识内容的时候,此章节的内容涉及到公民人身自由不能随意侵犯,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模拟和呈现法庭开庭的整个过程,其中如案例陈述、深入分析以及判决等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模拟活动,进而促进学生能够在生活实践中灵活运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
四、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全体学生是重要的两大主体,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师和班级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实际教学过初中的氛围具有直接影响,同时间接的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相信我们肯定深有感触,在轻松和谐的氛围环境无论的工作还是学习,人们的思维则会保持一定的活跃度,同时会取得显著的效果,并且对于人与人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发挥着促进作用,能够帮助人们形成优秀的学习习惯以及不断完善自身的人格建设。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实际教学活动中,要想有效强化互动教学方式的有效应用效果,则需要广大教师和学生两者之间,有效构建一种和谐、平等的良好相处关系,但是在这种关系的有效构建期间,作为教师必须发挥榜样作用,通过实际行动教化和感染学生。如此一来,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做到相互理解以及体谅,通过师生关系的良好营造,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结语
        随着新课程的持续改革,教师唯独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优化教学观念,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好的满足新课改提出的高要求,进而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实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邓晓航.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5(12):168.
[2]虞晓波.新课改下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中),2015(1):1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