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林远1,2
1. 湖南城市学院管理学院, 2. 湖南省新型城镇化研究院
摘要:随着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的不断深入,思政教育环境已发生变化,依据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的特殊性与不同主体思政教育动因的分析,研究提出做好课程思政试点、对专业课教师开展思政实践研修、将企业文化作为德育元素等改进建议。
关键词:产教融合、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育人
基金资助:本文为湖南省2020年普通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三位一体”的经济学原理课程思政育人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HNKCSZ-2020-0494)成果;湖南城市学院2018年校级教改项目“需求分析理论视阈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教学研究”(项目编号:3)成果;2020年湖南省省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经济学原理》(湘教通[2020]322号)建设和改革成果;湖南城市学院第二批“金课”《经济学原理》(湘城院[2020]17号)建设和改革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论述,在该论述指引下,“课程思政”作为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将成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抓手。当前,随着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不断发展,思政育人的主阵地将不限于校内,这将成为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应用型高校思政育人面临变革
目前我国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的实践主要是两种类型:一种是学生在企业进行生产性实训,体现高校的教学与服务结合;另一种是教师被鼓励外出挂职或研修。目前产教融合中校企各方合作还存在一定阻碍因素,一方面部分应用型高校对产教融合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明确研究型与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另一方面部分对接产教融合的国内企业积极性不高,抱有不愿意承担教育的责任。
产教融合背景下思政育人环境已发生变化,社会与企业环境的复杂性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新的难题。对于顶岗实习的大学生,阅历与经验缺乏,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往往会受社会负面因素影响,难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甚至有可能出现偏差;对于外出挂职或研修的教师,单位更多地向他们提供岗位与职业技能素养培训,缺少与职业相关的思政元素渗透。
二、应用型高校思政育人问题探究
产教融合下应用型高校思政育人具有特殊性。学术型大学人才培养强调科学研究,高职高专或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强的技术工人,而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重视实际工作能力,在实践意义上,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人格、良好职业操守和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因此,新形势下产教融合对应用型高校思政育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思政育人实施途径必须多样化,校内思政课程纵然是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同时需要协同企业提供实习实训中思政教育的实施途径,否则学生一旦迈出校门,思政教育就会被忽略。
不同利益主体思政育人的动因具有差异性。企业产教融合主要在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通过校企之间合作,企业希望将教育要素转化为生产要素和生产力,用以在生产中改革创新,推崇效率优先,追逐更多的利润。高校产教融合主要在于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生产要素与创新要素转化为学校的教育要素,提升学校知名度并获得管理经验。因此,高校思政育人的主体必须多元化,扩大思政育人的队伍,包括具有校内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同时包括企业指导教师等主体,这样才能充分挖掘出教育要素中的思政元素,较好实现产教融合。
三、应用型高校思政育人优化措施
强化课程思政建设试点。应用型高校应明确办学定位与思政教育的优劣势,在校内各二级学院选取能突出学科建设与专业特色、涵盖实践环节的课程,作为思政育人的试点。比如针对管理类专业开设的《经济学原理》课程,可以深入挖掘课程内的思政映射与融入点,通过引入思政元素,该课程将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经济发生翻天覆地的发展历程,思考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体会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中作出的巨大努力,树立学生为国家和未来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远大理想和人生目标。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形成能思考与分析日常经济现象、预测和预判未来经济发展态势的能力。
抓好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尽可能选择具有一定政治理论水平、师德高尚、有校外工作经历的教师作为主讲教师,也可以向各二级学院派出1-2名思政课教师,指导该学院思政育人建设。二是对任课教师开展思政实践研修;应用型高校有计划安排专业课和大学英语、大学数学等公共课教师在节假日可以前往红色教育基地接受思政教育研修,开展现场情景式教学,让更多专业教师走进红色课堂,近距离感悟中国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坚定理想信念,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与党性教育,让思想与精神境界觉悟得到提升,具有获得感。
高校可协助企业或有关部门将重要德育元素融入产教融合过程。一是在学生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的教学环节中,高校应协助企业遴选共性元素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教育,选择对学生职业素养形成具有价值的元素,将职业精神、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潜移默化地融入实习实训。比如经济类专业学生在实习中,可以多了解本专业相关的金融类企业、统计调查类企业或政府部门在组织职能、业务运营、用人要求等方面情况,并参与顶岗体验实践,激发专业能力培养内生动力;再比如具有一定大学英语基础的学生可以参与国际教育学院专业课外教的项目翻译实践,作为实习方式锻炼和培养翻译职业操守的方式。二是高校可以积极吸纳具有一定技术职称的企业管理或技术人员参与课程思政建设,通过企业工作人员在实习实训中的指导,让学生直接了解企业文化,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 潘懋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
[2] 庄西真. 产教融合的内在矛盾与解决策略[J]. 中国高教研究, 2018(9):81-86.
[3]侯艳丽.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政教育优化措施探析[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6):59-62.
[4]程德慧.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9(03):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