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印升
昆明重工中学 云南省 昆明市 650203
摘要:在解答几何证明题时,应明确证明的目标,充分提取题目中的文字信息和几何图形中的隐含有效信息,将这些信息整合,找出内在关联并创通,形成完整的信息链条,从已知通向目标。在解答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来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
关键词:平面几何;一题多解;思维
笔者所在区在4月中旬进行了九年级一模测试,其中第21题的第一小问是一道以圆为背景的切线证明题。在试卷讲评的时候发现本题存在着诸多解法,整理后感悟颇深,故撰此文与同行交流。
1原题呈现
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D为⊙O上异于A、B的两点,连接OD、CD,交AB于点F,AC=DC,过点C作CE⊥DB延长线于点E.,求证:CE是⊙O的切线
题目分析:本题是一道圆的切线证明题。由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可知,要证明CE是圆O的切线,首先需连接OC,接下来只需证明OC等于半径、OC⊥CE即可,由题(点C在⊙O上)可知OC是半径,所以只需证明CE⊥OC。
2 解法展示
证法1分析:要证明OC⊥CE就要证明∠OCE=90°,而∠E=90°,所以只需证明OC∥DE,即证明∠CDE=∠OCD,本题易知∠CDE=∠A=∠ACO,到此距离目标只差一步,而题干给出AC=CD,可以利用其证明三角形全等,来创造条件∠ACO=∠OCD.
证法1:连接OC,在△AOC和△DOC中,OA=OD,OC=OC,AC=DC
∴△AOC≌△DOC(SSS)
∴∠ACO=∠DCO
∵OA=OC
∴∠A=∠ACO
∴∠A=∠DCO
∵弧BC所对的圆周角为∠A与∠CDE
∴∠A=∠CDE
∴∠DCO=∠CDE
∴OC∥BD
∴∠OCE+∠E=180°
∵CE⊥DE
∴∠E=90°
∴∠OCE=90°
∴OC⊥CE
∵OC是⊙O的半径
∴CE是⊙O的切线
解后分析:本题从几何图形中可以挖掘出来隐含信息∠CDE=∠A=∠ACO,再结合题干信息AC=DC进而得到∠ACO=∠OCD,OC∥DE.在此种解法中不仅考查了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还充分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圆周角定理及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和性质。
证法二分析:通过上述解法1后,我们容易想到利用互余来证明OC⊥CE,将互余中的一个角∠CDE通过等量代换“转移”至∠OCD,由此得到∠OCD+∠DCE=90°。
证法2:由证法一得∠DCO=∠CDE
∵CE⊥DE
∴∠DCE+∠CDE=90°
∴∠DCO+∠CDE=∠OCE=90°
∴OC⊥CE
∵OC是⊙O的半径
∴∠A=∠CDE
∴CE是⊙O的切线
解后分析:此种解法与解法一的思路类似,不同的是利用“直角三的两个锐角互余”和“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来进行证明。这两种解法比较常规,学生也容易理解和掌握。
证法三分析:由题干信息“AC=DC”,想到构造等腰△ACD,由此可以发现图中就有四个等腰三角形,通过“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等式的基本性质1”来“联通”角,此后可用“平行”或“互余”来证明垂直,这里只给出了其中一种来证明。
证法3:连接OC、AD
∵AC=DC,OA=OD
∴∠CAD=∠CDA,∠OAD=∠ODA
∴∠CDO=∠CAB
∵OD=OC
∴∠ODC=∠OCD
∵弧BC所对的圆周角为∠CAB与∠CDE
∴∠CAB=∠CDE
∴∠OCD=∠CDE
∵CE⊥DE
∴∠DCE+∠CDE=90°
∴∠OCD+∠DCE=∠OCE=90°
∴OC⊥CE
∵OC是⊙O的半径
∴CE是⊙O的切线
解后分析:此种解法主要是与解法1、2的不同之处在于将题干信息AC=DC进一步运用的不同,解法1、2是将条件AC=DC用去证明三角形全等来“联通”角,解法3是将条件“AC=DC”用去构造等腰三角,运用“等式的性质1”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来“联通”角。
证法4分析:由几何图形信息AB是直径升华得到隐含信息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再有信息OA=OD、AC=DC联想到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定理,那么就不难想到构造矩形来证明OC⊥CE
证法4:连接AD,连接CO并延长交AD于点H
∵CA=CD,OA=OD
∴CH是AD的垂直平分线
∴∠CHD=90°
∵AB是⊙O的直径
∴∠ADB=90°
∵EC⊥DE
∴∠E=90°
∴∠E=∠ADE=∠CHD=90°
∴四边形CHDE是矩形
∴∠HCE=90°
∴OC⊥CE
∵OC是⊙O的半径
∴CE是⊙O的切线
解后分析:此种方法学生需具备一定的几何素养,方法不太常规,学生不易想到,但是理解起来并不困难,过程也相对较为简洁。
3 解题反思
(1)明确方向,提取有效信息
以上四种方法殊途同归,又各具特色。首先,明确我们的目标是要证明CO⊥CE,其次,结合图形等量关系和所学知识来思考证明垂直的基本方法,抓住基本图形中的等量关系,最后,结合已知条件将角的等量关系梳理清楚,转化出来切点垂直。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从等量和图形两个方面寻找突破口,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链。
(2)辨解法优劣,优化解题方法
本题虽然解法多样,但是各有优劣。前两种解法比较常规,辅助线只需添加一条,学生容易想到,也相对来说容易理解。解法四,做辅助线是一个关键,不难理解,但是学生在做题时不易想到。在平时训练学生时,要引导学生及时总结解题方法并能辨析解法的优劣,找出最优的解题方法,提高解题的速度,掌握题型的最优解法。
(3)拓宽思维,激发学生积极性
这样的问题可以使我们的解题思路开阔,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激发我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趣味性,也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和思维广阔性。想要掌握一题多解的方法,平时就要重视夯实基础,在解题过程中多动脑筋,多找方法,才能顺利解决有难度的几何问题。
参考文献:
[1]王秋月.顺着条件区关联 沿着途径去思考.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20(11):30-32.
[2]吴红冉.图形多样化 思路多角度拓展.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20(11):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