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逻辑思维训练探究——以《国文教员》阅读教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7期   作者:吴千颖
[导读] 高中新课改新高考下,高中语文教学目标呈现一定变化,高中生的语文逻辑思维培养,成为重点教学目标。
        吴千颖
        厦门双十中学
        摘要:高中新课改新高考下,高中语文教学目标呈现一定变化,高中生的语文逻辑思维培养,成为重点教学目标。因此,语文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重视高中生思维逻辑有效训练,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养。鉴于此,笔者主要结合新高考现代文阅读中出现的新题型对如何提升高中生语文逻辑思维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逻辑思维;多向思维;对照阅读
        我国高中阶段的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包括了逻辑性思维技能(LogicalThinking Skills)、批判性思维技能(Critical ThinkingSkills)和创造性思维技能(Creative Thinking Skills)等三项分技能。其中逻辑性思维技能包括分析综合、分类比较、归纳演绎、抽象概括,批判性思维技能包括判断推理、质疑解疑、求同辨异(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评价预测等等。可以看出,逻辑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在现今的语文教学中,常常会看到学生说话条理不强,作文论证不严密,辩论时不讲逻辑的情况,这些都是逻辑思维不强、逻辑知识训练缺位的结果。逻辑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和工具性科学,它的缺位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逻辑教育,在经历两次课改的风雨洗礼中,经过二十多年的历史沉淀后,再次回归到我们高中语文教学中,并重构让其更好的为教育服务,是多么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的工作!
        笔者将从高考改革中的语文现代文阅读角度,探索一些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路径。
        
一、把握课标理念,注重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4个方面。” 教师应致力于在阅读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素养,塑造理性精神世界与人格。
        此次高中语文新高考,针对语文新教材,很多方面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第一,阅读观从文本中心转向读者中心,从文艺学、文章学转向语篇学;第二,语言观从结构语言学转向功能语言学,从关注语法句法转向语用;第三,写作观从表达自我转向交流互动,从文章写作转向功能写作。无论是何种变化,都需要高中学生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演练中现代文阅读《国文教员》的语篇的形式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单语篇向双语篇转变,从沉浸式阅读(单一文本)到对照式阅读(多个文本),着重“关联”与“比较”。一般的表现形式为语篇一散文+语篇二评论+注释。现代文阅读增加了评论性的文章其实就是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引导高中学生理清评论性语篇的逻辑思路。
        语文课程应当引导学生注重事实,又不拘泥于事实的思维习惯,善于从自己积累的材料和语言文字运用的经验中,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梳理理念,探究规律,使自己对现象的认识逐步具有自觉性,同时学习好文好的文章论证方法,养成从现象中探求本质的良好思维习惯。
        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面对一篇全新的有思想有深度的文章时,很多学生不知道怎么下手,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可以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融入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拆解文章,深入了解文章结构,而不是去臆想,导致出现误读。笔者《国文教员》的语篇二为例,从逻辑学的角度深入分析语篇结构。


        《国文教员》的语篇二,精讲细进,由“这些小品文算不算小说”设问引入,分别从出自稗官,气派不大;传闻居多,街谈巷议;不论长短,包罗万象;似真似假,无需考证这四个方面对小品文与传统小说进行阐释,得出“一些小文收入小说集不能算错”的结论。
        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厘清语篇二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理解文意,准确地整理出主观题一“分析作者心目中传统小说的特点“的答案。
        当然,这就需要教师更加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内在逻辑,更好地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理顺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也能更好地锻炼和提升自身逻辑思维能力。
        三、培养高中学生在语文中的阅读多向思维能力
        在语文现代文阅读的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努力培养用“扬弃”的哲学观解读语篇。教师可引导学生独立钻研语篇内容,敢于发问,勤于解答。要通过疑难对话不断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多向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多个侧面、全方位地理解课文、解读旨意、思索对象及扫描语篇内容,进而形成对语篇疑难问题的多维立体的思维网络,在读懂语篇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的筛选概括,来寻求解决问题之最佳方案。
        再以语篇《国文教员》为例,主观题二以“一则‘新世说’”为题写一则《国文教员》的小评论,请结合语篇,列出评论要点。这道题是语篇二向语篇一的关联。从某种程度上讲,一个是文学理论,一个是文学实践。这道主观题对考生而言,命题指向的是文学理论的学习,考查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还考查阅读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学生可以从题干要求的《一则“新世说”》出发,通过对文本二文学评论的阅读,把握“世说”类小说的特征,并结合文本阐述“新”的特点。当然此时,需要借助的就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突破之前固有的思维定势,通过多向思维中的顺向思维对语篇二的分析归纳概括找出理论要点,然后找到语篇二是怎样实践(体现)这样的理论要点的。这样通过多向思维中的逆向思维来推导,才能找到解答的突破口,踩准得分点。


        总之,语文课程应当引导学生注重事实,又不拘泥于事实的思维习惯,善于从自己积累的材料和语言文字运用的经验中,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梳理理念,探究规律,使自己对现象的认识逐步具有自觉性,同时学习好文好的文章论证方法,养成从现象中探求本质的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非常深刻的关于辩证思维的论述,读这些论述对于逻辑思维的提升会有很多启发,好的文学语篇和实用语篇都有清晰的思路和内在逻辑,值得去挖掘,教师是可以从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过程中看出其逻辑思维能力提升的过程。                                教师应致力于在阅读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素养,塑造理性精神世界与人格。


参考文献:
[1] 何颖敏  深度教学理念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5-01
[2] 黄正苗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 2021
[3] 赵祺    让逻辑思维之花开在小说阅读中   教育家    2021
[4] 陈林    高中语文逻辑思维训练的途径     数码设计   2017
[5] 刘胜男  以“对照阅读”打通小说整本书阅读的“纵贯线”——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整本书阅读为例     考试与评价  2021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教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语言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