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冬雪
新疆于田县第一中学 848400
摘要:网课在现在的教学中的应用还没有完全普及,但是在疫情期间网课确实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很多益处,体现了网课的重要性,网课的出现也为课堂变革提供了依据,教学变革对小学科学而言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教师可以通过网课发现学生问题以及教学中自己的不足,以此进行教学方式创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网课;教学变革;小学科学
引言: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生也没有停止学习,教师通过网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这种形式和平时面对面教授知识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方式,但是小学科学大多都是需要现实进行实验之后对学生进行深入讲解的,如果把二者的优势结合起来,那必然会达到教学质量最优化,因此网课对于小学科学课堂变革和整体教育变革都有着重要作用。
一、网课带给课堂教学的启示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网络信息化时代,很多领域都在应用网络技术,教育行业也不例外,这也是教育变革的机遇。小学科学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比较多也比较复杂,而且科学是需要理论和实验相结合才可以完成的学科,但在疫情期间,学生也是处于停课不停学的状态,教师通过网课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学习,教师第一次接触网课教学,从中发现了网课的优点和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
1、学生从被动转变为主动参与学习。传统教学中,教师教授科学知识大多还是以课本为主,实验相对较少。而科学知识很抽象学生学起来就比较困难,而使用网课后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找相关资料进行学习,亲自去进行实验验证。这会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也能开拓学生的视野。
2、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传统科学教学时教师讲解的知识点是零散的,并没有将知识点进行整合所以学生接受的知识点也是零散的,而网课教学是将知识点进行系统整合,把知识点进行联系来对学生进行教授,通过知识的整合让学生的学习方向更明确,更快速的掌握学习技巧。
3、课堂开始演变为自主探究。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是教师主导课堂对学生进行知识教授,学生只要跟着教师的思维去学习知识就可以,这种模式下学生没有独立空间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索,网课教学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自己找寻答案,这对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高有所帮助,自主探索问题的答案使得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对于自主创新学习模式就会更加有兴趣。
二、利用网课经验变革课堂教学模式的途径
1、利用网络搜集资源,开拓学生视野。开拓学生视野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互联网,因为互联网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据库,学生可以在里边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料。因此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时除了教学课本中的内容外还要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后进行延伸,利用网络搜集更多的教学资源让教学内容丰富起来这样才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学习科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这一知识点时,地球运动知识本身就是抽象的复杂的,课本中提供的图片和知识介绍对于学生太过简略,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受到阻碍,教师应该利用网络去搜集有关地球运动的视频和图片,用仿真度较高的模型让学生去亲自感受,以此让学习科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让抽象知识变成了具象知识。
2、改变课堂活动形式,开发学生思维。教师对于学生而言是引领者,教师应当重回发挥引领者的作用,在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过程中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在现实科学教学大多是老师教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师生之间互动较少,在课后更是没有交集,学生心中的疑问就无法解决但是在网课教学中学生对于自己的疑难问题就会大胆的询问,这时他们的求知欲就会比较强烈,这也侧面反映出课堂的教学太过沉闷,让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受到阻碍。通过网课教学的情况对课堂活动形式进行改变,让学生明确的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思考和探究的空间,从而去了解学生的思维特性,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的质量。
3、例如:在学习科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展现这些物质被刺激后是怎么变成其他物质的,在这过程中教师多引导学生对现象提出自己的疑惑,自己自主去思考变化的原理,让学生对这一主题进行合作探究,让学生想一想咀嚼米饭的过程中味道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猜想时教师就可以趁机把米饭中含有淀粉的知识点给学生进行讲解,然后再次进行实验,这个环节学生可以根据课本的步骤进行操作,从而让学生对化学变化的原理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总结
教师要学会从网课的教学经验中对现实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教师要明确教育改革是需要通过网课来进行的,要把网课中的优势带到课堂上,对传统教学中不足之处进行弥补,要注重小学生科学探索事物的热情和动力的提高,要对学生的求知态度进行培养,开拓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志昆. 小学科学线上教学困境与启示[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2):268-269.
[2]邱晓妮. 小学科学线上教学探究目标的实现[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2):283-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