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洪其
宁夏伊斯兰教经学院 宁夏银川 750002
[摘要] 习语是语言经过长期的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语句,是一个国家语言和文化的浓缩和精华。阿汉语言中含有大量的习语,并且是这两种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阿语习语的结构特征与语义特征进行详细分析,意在体现阿语习语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 阿语习语文化内涵;结构特征;语义特征;分析
前言
习语是文化的精华,因寓意丰富、短小精悍而深受人们的喜爱。一般都是指常用的词语进行特定格式的组合,其蕴含的意义是不能从单个组成词语的意思来揣测的。由于各民族自然环境、宗教、信仰、社会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的不同,所衍生出来的习惯因其承载不同的文化内涵给人以不同的文化联想。
一、阿语习语的定义
阿语习语是一种特殊性质的语言形式,其与我们汉语语言文化相比较,就好比中国的“口头禅”或“歇后语”一样,在词汇的字里行间当中充斥着民族文化的气息。习语是语言的精华,是人类文明的缩影,通常由固定的短语小句构成。当然阿语习语也是需要经过漫长的使用才能够演变出来的,其主要来源于文化典故、文学作品、寓言故事等,是广大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语言文学宝库璀璨的明珠,阿语习语的词性具有多样化特点,包括俗语、歇后语、谚语、行话等,可以令描述的语言更加精炼,且具有幽默的特点。习语音律协调,言简意赅,巧妙形象的地表达说话者的意图、或委婉含蓄,礼貌有效地缓解尴尬的局面。在人们的的日常交际过程中大大增加了语言的表现能力和感染能力。
二、阿语习语的来源
1、源于宗教信仰
宗教作为一种人类社会的现象,早在原始社会便已产生,原始人生产力低下,对自然认知肤浅。他们认为,在生活中自然界对他们的控制是通过一种看不见的超自然的力量,这种超自然力量是原始人想象的产物,渗透着他们的愿望和要求。宗教是人类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宗教是不同文化的表现形式,反映出不同文化特色和不同文化背景,体现了不同的文化传统。语言与宗教密切相关,现代阿语中就有不少词汇虽然说现在不是宗教词汇,但是却源于宗教活动。例如:祝你成功!( ?????? ????)
2、源于生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世界上大多数的习语都来自于传统的民间,因此习语的诞生与一个民族的风俗文化、社会背景以及宗教信仰都具有密切的联系,阿语习语就是在阿拉伯文化的共同熏陶下一步一步衍生来的,例如阿语习语???????? 你使我们蓬荜增辉。
三、阿语习语的结构特征
习用语是一定的语言社会、语言群体长期形成的习惯用语,它既是语言修辞的结晶,又是社会文化的积淀。习用语的最大特点是习用性。它实际上是人际语言行为的先导,是语言中使用频率最高的部分。语言群体在无数次的重复使用中,将这些语言手段反复加工,千锤百炼,形成了种种套式,使其成了公式化的习惯说法。
阿拉伯语是阿拉伯文化的载体。阿拉伯语习用语是阿拉伯人民在长期的使用中形成、定型的词组或句子。它们无论在语法结构、固定搭配上,或在特定含义上,都是特殊的,使用时一般不能随意改变。因此,阿拉伯语习用语在体现语言的文化特征方面,比之其他语言成分,就更具有典型性。
四、阿语习语的语义特征
1、整体性
阿语习语在语义上的整体性是指习语的意义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整个组合的语义无法从构成组合各词的单独词义推出,各个词在组合中也相应地丧失了他们原先在语义上的独立性。
2、比喻性
的确,在阿语习语中具有隐喻意义的占相当大的比重。必须注意的是,隐喻型习语由于在形式上同按字面意义理解的自由词组完全相同,如果不结合上下文认真推敲,有时就易于搞错其真正含意。这说明对于与自由词组同形异义的隐喻型习语,必须要用上下文来理解,在使用这类习语时,也要力求避免产生歧义的任何可能。
3、特异性
阿语习语的特异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不符合逻辑性;二是不可类比性。
(1)不符合逻辑性。有的阿语习语在使用过程中不难发现其组合的词语与整个语义没有一点关联性,直接背离了语言的思维逻辑,但仍被沿用至今。
(2)不可类比性。习语语义的不可类比性主要由于社会的发展所产生的,它的衍生不是通过作家望文生义的来的,而是通过一个国家的变化传统和语言习惯而产生的。
五、习语文化的异同
中阿文化是截然相反的,它们的起源及其它们的发展的历史也是不同的,中文习语同其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大量的中文习惯只有在了解其文化背景后才能明白,同时阿文习语也同其它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文化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生活习俗;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1、习语中的思维方式
出于中国传统的心理思维方式,“天人合一”是中国人对人与自然的理解,根据这一思维方式人们通过自觉去感受外部世界,人们强调的是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统一。
2、中阿习语中的生活习语
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习俗和行为标准,赞扬作为一个重要的交流方式常在人与人的交流中出现。阿拉伯人在受到赞扬后会说谢谢以表示对别人的感激。而中国人则恰恰相反,他们通常会以贬低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别人的感激。因此在习语中就出现了“才疏学浅”、“抛砖引玉 ”和“承蒙夸奖”等。
3、中阿习语中的价值观
中阿文化在价值观上是非常相同或非常接近的,中国人的文化建立在道德上,道德是中华文明很重要的一环。阿拉伯文化亦如此,两种文化都将道德的重点建立在一代人与另一代人之间的关系上,要尊老爱幼,人际关系要保持和谐。因此,中阿习语中有大量关于道德方面的习语,例如:“扶老携幼”,“知足常乐”等。
六、总结
作为语言中的一种特殊情况,习语是建立在深厚的文化基础上的。中文和阿文习语都有着丰富生动的形象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但它们之间又存在着差别,阿语习语在结构上具有较强的整体性,而在语义上也有浓郁的情感色彩以及修辞功能。中文习语则更多地趋向于汉语成语。
参考文献:
(1)阿拉伯语与阿拉伯文化 周烈、蒋传瑛著 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2)阿拉伯语言研究 周文巨著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阿拉伯现代文学作品选读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