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课有机结合的途径探寻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7期   作者:王文
[导读] 初中生处于人生第一个升学压力期,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面临着心理断乳的考验。
        王文
        大连博伦中学
        摘要
        初中生处于人生第一个升学压力期,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面临着心理断乳的考验。而当前社会文化复杂,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结构,我国的素质教育存在着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的传统弊病,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供不应求”的偏差局面。初中生的心理问题已经不容忽视,,要护航青少年的健康、全面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未来的人才,这些问题必须得到重视和解决。德育是向学生传授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从而形成他们的思政,发展其道德判断能力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活动。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政课;有机结合。
        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在竞争激烈、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积极的、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较好的适应、应变能力在生活和工作中都尤为重要。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初中思政课是有力的助力军。思政以其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的课程特点,为学生的思政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我们可以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探寻一种最佳方式来使二者相互促进,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一、思政课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分析
        (一)思政课与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密切
        心育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是向学生传授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从而形成他们的思政,发展其道德判断能力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活动。而包含其中的道德情感、道德动机、道德意志、道德倾向性的培养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一些心理品质对于学生形成道德规范要求、提高道德判断能力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思政课本身蕴含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在这一课程中,各版本的教科书设计以此作为基础,一般都是为三大板快:初一重点为心理健康教育;初二重点为法律常识教育;初三重点为国情教育。如此而言,课程在注重学生个体完整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的同时,也提供了较为完整的心育环境。
        (三)心理健康教育从教人员的缺乏增加了结合的必要性
        我国中小学目前比较缺少专业称职的心理健康教育从教人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渗透在整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合格的思政教师是具备一定的心理辅导知识和素养的,与学生熟悉,易于取得他们的信任更好地提供帮助。加之后期培训、再教育,或考取相关资格证书,更有助于工作的展开。利用思政学科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来展开心育,也比引进、培训专门人员大大地节约时间成本和物资成本。
        二、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课的结合方式
        (一)与团体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团体教育是学校教育中是最为普遍的一种模式,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授课、以群体为对象开展讲座等形式,都是团体教育。以团体的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的环节。


        1.心育与思政结合:
        (1)教学内容:除了对教学目标的特别把握,对教学内容也需要重新设计和整合。要在课堂中结合心理健康教育,那么课堂的知识内容一定要符合思政教学目标及其教材,不能脱离之。每一堂课中所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应是本课教学材料中所蕴含的,是自然的、紧密联系的,而不是脱离教材外在地强加上去的。
        (2)教学过程:德育与心育结合要求课堂是知、信、情、意、行合一的。教师先引导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理论,做到“知”;再让学生在实践、体验等教学环节中体会知识的“信”;情感、意识、价值观等目标则通过教学管理、教学手段设计,使学生在丰富的情绪体验知识体验中培养、激发。具体地,应做到:
        第一,课堂管理模式要民主。民主型管理方式是首选,因为这种模式比较容易营造师生之间的平等、民主、合作的氛围,易于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学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感和自主性,师生之间的互动也较为自然、和谐。。
        第二,课堂氛围要融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始终坚持愉悦性、激励性、差异性、支援性等课堂教学的心理卫生原则,寓教于乐,鼓励成功,通过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来带动课堂的良好气氛。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学生才更容易接受心理教育,完成心灵对话。
        2.心育在专门活动中进行:
        在专门课程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最为理想的。但考虑大多数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无法实现大范围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门课程,因而用“专门活动”来加以辅助。专门活动可以理解为:为了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而开展、同时具有多重教育意义的实践活动。例如,大地震、九一八等日子里开展主题活动,在母亲节、中秋节举办文艺汇演,在家校沟通日举办讲座、演出等等,都是形式简单而收效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机会。当然,不能流于形式、敷衍了事,从学校、教师方面应首先重视起来,才能调动起家长,一起对学生的发展负责。
        班级心理辅导也可作为一种专门活动长期坚持。我国中小学的班级制度,使得学生们绝大多数学校生活都以班级为单位度过,那么以这个“教学共同体”为入手点进行心理关怀是再合适不过的了。通过辅导活动、成长小组、师生心灵沟通会、班级信箱等辅助形式,班级心理辅导是简单易行、也最容易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关怀的形式。
        (二)与个别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由于思政课程的对象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群体,所以它与个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有些力不从心。应借助专门的机构设置来完成个别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咨询性质的工作室。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名称的选择。心理咨询室在外国算不上敏感场所,但在我国、在青少年心中,走进心理咨询室就仿佛承认自己“有病”。如果名称起的太生硬,会阻碍有心结的孩子向教师敞开心灵的脚步。第二,师资力量的选拔和培训。个人认为,考取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证书是基本要求,还应每隔一个周期进行心理课程培训。
        综上所述,呼吁社会各界、家庭、学校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克服形式主义现象,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当做一项为学生的一生成长保驾护航的事业。充分发挥专家、社团和一线教师的协同作用,建立学校、家庭、社会有效沟通的长效机制,理顺各种关系,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强有力的支持性网络。
参考文献
叶一舵 《我国大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二十年》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8-6
张慧杰《辽宁省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期刊:《中国健康教育》2011-10
赵兴万《以积极心理学理念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期刊:《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