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昆鹏
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北碚 400700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和教育的迅速发展,对未来小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小学教师队伍是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受到环境、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乡村教师的队伍面临层出不穷的问题,如师范性薄弱、学科结构不平衡等,严重影响了乡村教育的振兴。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出台了全科教师政策,为农村输送“一专多能”的教师,以满足需要。
一、关于全科型小学教师
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内涵
据我们所掌握的资料,目前学界对全科型小学教师尚无定义。笔者认为,它是指由具备相应资质教师教育机构专门培养的、掌握教育教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学科知识和能力结构合理、能承担小学阶段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教学工作、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研究与管理的教师。
按照这个定义,全科型小学教师具有“知识博、基础实,素质高、能力强,适应广”的特征。“知识博、基础实”是指具有宽泛、扎实的理科、文科、艺术、信息技术、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和法规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素质高、能力强”是指具备一个公民的良好的社会素质,而且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水平;“适应广”是指能够适应小学所有学科教育教学,而且能够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的研究与管理。全科教师是专门为农村教学点培养能够承担多门学科教学任务的教师(属于师范类)。相对于普通小学教师的培养而言,全科教师采取高校与优质小学联合培养的新机制,采用“通识基础课程、学科教育课程、教师专业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学生能够贯彻素质教育、适应新课程改革、具有“一专多能”的全科教学能力,以适应农村教学点教学工作的需要。
二、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必要性
1.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从专业知识的角度看,新课程改革强调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学科知识体系由分科走向综合,同时由于学科教学和学习主体的信息渠道日益增多,必然要求教师具备广博的自然、人文知识基础,能准确把握与解释所涉及到的其他学科知识,并对学习主体即小学生提出的各个领域中的相关问题作出积极正确地回应。
2.农村小学的特点
目前,我国人口的主体仍在农村,农村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居住分散,造成农村小学点多面广且规模偏小的特点。广大农村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的农村,学校规模10人以下的占相当的比例,有的甚至是一人一校,现有的农村小学教师编制不足,专业结构不合理,使得“一师多班”、“一师多科”成为农村小学教学的常态。且多数以语文、数学学科教师为主,同时兼任英语、艺体等学科教学,班级规模小,基本上是一师一班,教学质量普遍不高,素质教育推进较难。
其次,根据调研统计和需求分析,如按班师比配备,乡村教师缺口较大。为解决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开足开齐开好规定课程的迫切需求,以及音、体、美、英语等学科专任教师紧缺的现状,如何创新农村教师的补充机制已成为推动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3.小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由2-3个教师教授一个班的所有课程是教育发达国家通常的做法。实行小班化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趋势,这有利于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增加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机会,从而全方位地了解学生,并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关注和鼓励。
三、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可行性
1.国外的经验1794年法国在巴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高等师范学校,二战后到1986年以前,小学教师的培养是高中毕业会考后的三年师范教育,从1990年开始,小学教师全部由综合性大学里的教师培训学院培养。日本也在二战以后,实行中小学教师由文理学院或大学培养。韩国在上世纪80年代初,完成了对原有教育大学的改制、升格工作,使教育大学的学制统一为四年。规定小学教师全部由教育大学培养,达到本科水平。这些国家小学教师培养的目标、规格、学制、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的经验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2.已有的探索
1998年起,南京师大、杭州师院等校开始招收首届初等教育专业本科生。随后,首都师大、上海师大、天津师大、东北师大等一批高师院校也相继开办了本科学历初等教育专业。这些培养小学师资的探索的不少做法与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思路相符合,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3.培养对象的选择
首先,从常理讲,高中起点的本专科层次培养的小学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综合能力与素质,但是高中毕业生生理、心理上已经错过了艺术素养发展的最佳时期,学生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文化学习上,学校也不注重挖掘与发展学生的艺术素养。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的任务负担重,在校期间需要学习多门课程,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在一项关于全科师范生艺术素养的调查中,只有6.7%的学生会简谱,38.3%的学生完全不会使用乐器,高达70%的学生没系统学过美术和舞蹈。大多数全科教师的培养年限为四年制,艺体方面的素养严重缺乏。过去师范教育就是靠提前招生、公费教育、保障就业三大政策优势发展起来的。如中师。是否可以考虑进行提前招生?
在“四位一体”协同育人的机制之上改变招生制度。因此,全科教师专业可以设置从初二开始分流,根据学生、家长的意愿以及教师的建议,进入有师范特色的初中学校中,学习文化知识、唱歌、跳舞、体育等,毕业后根据个人情况,选择继续进去师范性质的高中或普通高中等,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专攻音体美其中一项,在高中毕业后,他们可以继续进入师范大学或者进入音乐、舞蹈等艺术院校。初中毕业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学习能力强,心理、生理可塑性大,容易形成稳定的专业情意和态度,对新知识和艺术学习有更强的求知欲,也容易培养形成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能力素质,对按全科型培养综合素质较强的小学教师比较有利。
四、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的方法与途径
(一)借鉴国外经验
芬兰根据自身的特点,在摸索中建立了一套灵活的培养体系,修读的课程包括学术项目、研究方法、教学法、沟通语言与信息技术、个人研究计划以及其他课程,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二)制度保障
1.采取优惠政策,吸引优秀生源,生源质量是能否培养优秀教师的关键。
2.加强宣传,提高认知度。3.建立系统的违约管理机制,增强政府约束力
(三)教师培养
改变培养模式,追求“专”与“兼”。
全科教师的培养,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其对各学科的专业度以及通识能力,然而就当前的培养制度而言,并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两种能力,在加重学习负担的同时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浅尝辄止”的结果要么是“精而不博”,要么是“博而不精”。
因此,可以在总结本国培养特色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培养模式,创造出具有中国乡村特色的全科教师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黄正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小学教师培养”[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
[2]李其龙,陈永明著.教师教育课程的国际比较[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61,82.
[3]李盛兵.“我国高师课程体系的缺失”[J].课程·教材·教法,1998,(5).
[4]蒲淑萍.免费定向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调查研究[J」].基础教育,2015,(6):100-101.
[5]魏戈.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的芬兰经验.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07):6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