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及当代价值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7期   作者:赵秀法
[导读] 习总书记在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学精神。
        赵秀法
        安徽省亳州市中共蒙城县委党校
        习总书记在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学精神。多年来,党和国家对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一以贯之,一系列有利于传统文化发展的政策出台、落地,成为“国学热”持续升温的催化剂。国学,是中华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也是中国人文化身份的象征。正如习总书记所说的那样“古诗文经典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
        一、国学的由来
        “国学”这个概念中国古代书籍中就有记载,《周礼·春官宗伯·乐师》有文曰:“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礼记·学记》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由此可见,“国学”在中国古代,指的是国家一级的学校。此后朝代更替,“国学”的性质和作用也有所变化。所谓“国学”,都是指“国立学校”的意思。
        1902年秋,流亡海外的梁启超曾与黄遵宪等人商议,在日本创办《国学报》。1904年,邓实在上海的《政艺通报》发表《国学保存论》,论述了保存“国学”的重要性。次年,邓实、黄节等人在上海成立了“国学保存会”,以“研究国学,保存国粹”为宗旨,发行《政艺通报》、《国粹学报》,标志着“国学”在国内的立足。1934年,章炳麟在苏州创办章氏国学讲习会,对国学做了总结性的讲解。章炳麟所谓国学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文学”五部分。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爱我中华”之风日益激烈和“中国崛起”口号之响起,尤其是“孔子学院”在海外的遍布和祭孔大典在国内的连续上演,“国学”又在海内外以前所未有的热度火起来。今“国学”之意是指以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为载体,表现中华民族传统社会价值观与道德伦理观的思想体系。但是定义仍然需要学术商榷,未得到确定定义。
        二、国学的内涵
        一般来说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国学是以先秦的经典及诸子百家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并涵盖后期各朝代的各类文化学术。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中国古代的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三、国学的重要性
        1.国学是中华民族的根脉,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这个根脉之上的一个展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中国要解决十四亿人实现现代化的问题,我们无法向世界上其他国家借鉴相关的经验,只能从国学里面吸取智慧。所以,国脉要振兴起来,那文脉必要振兴。中华民族的根就是国学,是中华文化以自己的智慧滋养了中华民族这棵大树的生生不息。当中国文化被摧毁的时候,就是中华民族这棵大树的根被斩断的时候,就是中华民族这棵大树轰然倒塌的时候,所以一定要好好爱护自己的文化。


        2.国学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的内在依据。一句话,是中国文化的智慧、精神或者说它的气韵,养出了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标识。所以,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的内在依据就是国学。国学的智慧养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家园、价值观、思维方式等。这个共同创造的美好精神家园实际上就是国学。
        3.国学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竞争力来自于国学文化。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在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中华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定要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尤其是文化软实力。文化的软实力是中国由大国走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真正的强大和复兴,一定是在国学上振兴。
        四、如何正确传承和发展国学
        重振国学对挖掘国学的当代价值,提高国人的道德水准,提高个人的文化专素养,提高国民的精属神生活水平,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学,特别是作为主流的儒家思想,一向重视人的培养和规范,目的是把人训练成为一个对国家、民族、社会以及家庭有责任感和义务感的人,并由此形成一系列的道德准则和伦理规范。
        1.反对两种倾向:一是妄自菲薄,奴才心理。妄自菲薄就是老觉得自己不行,其他发达国家比中国好,带着一种奴才的心理跪在人家面前。一个民族如果自己看不起自己,永远不会有希望。如果带着奴才的心跪在其他民族面前,自己心里面都矮半截,自己都觉得自己不行,你永远都不会行。如果放在全世界四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面,有相当长的时间我们中华民族都是遥遥领先的。当然,近代以来我们落后了,可是落后没有关系,我们正视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回应这个挑战,照样可以走到历史的前台,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仍然能够成为全世界最优秀的国家。我们应该有这个自信,我们还应该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所以,我觉得一个看不起自己的民族,是永远不会有希望的,我们要反对妄自菲薄,更不要有奴才的心理,要有大中华的气魄和胸怀。今天落后,我们将来会好起来。今天我们有很多缺点,但我们有勇气去解决。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我们永远不能自毁长城、自我践踏。我们要像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珍爱自己的文化创造。为什么?用习近平同志的话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二是妄自尊大,封闭保守。我们一定要懂得海纳百川,善于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点,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融会贯通。我们要在自己文化根脉的基础上学习其他民族的东西,从而生成更好的东西。对于国学,我们要批判的继承,取其精华,剔其糟粕。我们要引以为鉴,好好地爱护自己的传统、自己的灵魂,像爱护生命一样爱自己的文化。
        2.要建构中华文化永葆生机的内在机制。近代的历史艰辛的历史进程给了我们很大的教训,我们一定要痛定思痛、深切反省,发现我们这个国家、民族或文化的问题。所以,国学必须有自我扬弃、自我反省、自我批判的内在力量和运行机制,能够与时俱进、永葆生机,不断地迎接各种挑战,从而带着中华民族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3.要传承和发展国学,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也要为人类的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习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回望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国曾经给这个世界的文化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当中华文化的智慧融汇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精神家园、信仰世界,甚至为人处事都离不开它,都自觉不自觉地用中华文化的智慧提供指导的时候,这时中华文化就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了。当中华文化让我们的国家发展得更好,让我们的人民更幸福的时候,这也是中华文化更加生机勃勃的时候。文化的生命力一定要体现在现实中,文化的生命力一定要融汇成这个民族的生活方式、精神家园、心灵世界、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甚至成为我们的思考习惯。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