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7期   作者:杨喻
[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革,国家和社会各界对于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杨喻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渝北 40112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革,国家和社会各界对于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提升,促进大学生身心协调发展,近年来全国各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给大学生提供了心理健康的保障,增加了心理疏导的渠道,尽可能解决他们学习生活中的心理困惑。同时,在“全员育人”大思政理念下,为了推动心理健康课程由专业课程教学向专业课程教育升华,在此阐述了对课程思政有效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引言:在目前素质教育进一步发展趋势下,社会各界对于高校的发展和教育水平都越发关注。高校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地方,更是培养综合素养的地方,高校教师对于学生的教学培养也更加侧重“育人”。高校是学生即将迈入社会生活的重要阶段,教师必须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情商和社会生存能力。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课程思政建设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课程思政含义以及其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课程思政”是德育教育的一种综合模式,是一项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基础性和全面性工作,是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课程思政”的核心任务是培养时代新人,培养拥护并努力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新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课程思政教育与以往德育教育的不同之处是其能够将综合素质教育贯穿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理念,将家国情怀、使命担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传递给当代大学生,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使他们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课程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诸多相似之处:在教学主体方面,两者都强调要尊重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内心真正接受积极正向的观念;在人才培养方向上,两者都强调培养高素质的全能应用型人才,让大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相应的文化知识,而且能够在品行、素质、德行等方面都有所成就,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和国家需要的新型人才。除此之外,两者还可以相互成就,心理健康教育能够给课程思政教育提供一个平台和载体,课程思政教育能够在培养学生积极观念的同时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两者互相关联,产生更为高效的教学效果。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思考
(一)课程思政教育要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相融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课程思政教育之间存在着紧密地联系,教师要找到两者之间的契合点,将两者有机融合,切勿简单嫁接。

课程思政教育的内容一定要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相关,最主要的途径就是教师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能够逐渐明确自己的责任,培养担当意识,增强主人翁的意识,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为了做到这一点,首先,“身正为师”,教师要以身作则,在平时的教学管理中通过自己一言一行树立榜样,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产生积极和正面的影响。第二,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心理健康课与人的现实生活、价值观紧密相联,“知、情、意”三个方面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矿藏”,在课程设计中必须注意有效挖掘并有效利用这些“矿藏”。比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心理本质和爱情概念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也有详细阐述,心理健康课堂上可以用更通俗、更生动的方式来诠释这些概念,作为思政课程的有力补充。
(二)课程思政教育要与心理健康教育手段相契合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师必须要采取多元化的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获得学生内心上的认同,这样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要多去了解学生,结合大学生普遍出现的心理问题来优化课程思政的教育方式。首先,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教师要多去关怀学生,用真心去对待学生,换取学生的信任和尊重,让学生能够大胆表达想法。其次,教师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去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不断融入新的教学方式,比如问题引导法、专题讨论法等。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意识,让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
(三)课程思政教育要与心理健康教育运行载体相适应
        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课程思政教育的融合研究,教师在运行载体方面也要慎重考虑,这样才能够将课程思政教育最大化的宣传出去,影响更多的学生。在运行载体的选择上,教师要以新媒体为主要形式,新媒体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高校方面要建设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平台等线上渠道,并且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校园网站上定期发送一些有积极影响的文章、视频、案例等,将优秀的道德品质渗透给学生,为课程思政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同时学生如果有任何需求都可以在线上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寻求教师的帮助。学生也可以选择匿名的方式,保护自己的隐私,让学生更有安全感。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教师要通过有效的途径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让其在毕业之后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并且对社会有所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艳玲, 史文芬.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 黑河学刊, 2018(5):144-145.
        [2] 李会, 魏国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 教育现代化, 2020(31).

作者简介:杨喻,女(1973.10),汉族,重庆渝北,硕士研究生,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劳动教育。 单位: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