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现课程价值角度谈如何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7期   作者:张岩
[导读] 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一种开放的实践性课程,需要每一位课程实施者结合学生的经验和社区背景,创造性地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张岩
        乌鲁木齐市第九十中学 新疆 乌鲁木齐830057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一种开放的实践性课程,需要每一位课程实施者结合学生的经验和社区背景,创造性地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过对课程的自主设计,创造一种生动的课程,从而重建一种学校文化和课程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创造和实施,本身就是一种实用的典范。
        关键词:课程价值;培养学生;综合实践
        一、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综合实践课程打破了传统分科主义课程的束缚,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开拓了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它可以根据教师的专业判断和学生的自主选择,来确定现实社会的课题,从而展开调查、研究、学习,最终解决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和技术发展的需要。我们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和学校校本课程特色来确定我们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此外作为老师还要激励学生时刻的去观察自己周围的事物,发现问题,引出一些因时而出的活动课题。社会现象、校园问题、班级琐事、节日庆祝等,都可以成为我们的随机活动主题。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要求
        1、有利于学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与品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过综合性的实践学习,改变学生单一的知识接受性的学习方式或生活方式,强调学生通过研究与实践,为每个学生创设了一个有利于沟通、交流、合作的学习情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互相交流情感、体验,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从而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小组就是一个小社会,要完成活动任务,就需要合作交流,学生在活动中就逐渐学会了与人分享、谦让、宽容、团结等优秀品质。说教永远停留在头脑层面,只有经历过实践过才会变成自己的能力。
        2、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而开设和展开的,学生们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没有现成的资料可以借鉴,也没有老师随时随地的指导,大家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开动脑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它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现实的情景,使学生能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性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在“做”、“考察”、“体验”、“实验”、“探究”、“创作”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广阔的天地里去体验、去感知、去探究、去研究,从而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激发起探索和创新的欲望,并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多种有效手段分析解决问题和解决问题,发展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3、有利于学生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书本知识学习的局限,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倡导学生从生活、社会现实中提出问题,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等方面,开展探究体验实验等学习活动,发展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接触他人的过程,也就是认识自我,进而完善自我的过程。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们认识到自己也是这个社会的一份子,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他人,影响到这个社会。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
        具体地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他们不满足于对书本知识简单地死记硬背,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具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随着生活空间不断扩大和知识、阅历的不断丰富,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对人生、对社会、对自我形成了初步的认识,初步形成了对个体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基础教育阶段是培养有责任感、有创意、有个性的生活方式的关键阶段,是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阶段;他们不满足于单纯的书本知识的接受性学习,向往成人的社会生活,具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且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拓展学校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并服务于社会,成为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因而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在要求。
        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是我国国情的客观要求。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社会生活方式变革不断加剧的社会背景下,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克服片面的书本教育的弊端,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以适应学习化时代、信息社会和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适应每个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
        (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终身学习的愿望,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长期以来,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着学习方式单一,不利于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片面倾向,表现在重视知识结果获得的单一的接受性学习、偏重认知领域的认知性学习,以及受教材左右的机械的决定性教学等方面。这种在学习方式上的局限性,极大地制约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难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及综合实践能力。
        当前,在中小学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其针对性之一就在于变革学生在教育情境乃至在一般的生活情境中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打开一个开放的时空,由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展开学习活动。
        (三)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综合实践活动超越学习书本知识的局限,要求学生从生活、社会现实中提出问题,围绕人与自然、人与他人或社会、人与自我、人与文化等方面,自主提出活动主题,并深入自然情境、社会背景或社会活动领域,开展探究、社会参与性的体验、实践等学习活动,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而,综合实践活动为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架起一座桥梁。这无疑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的了解与参与,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基本的教学目标。
        当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还表现在,优化中小学课程结构,促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与制度的创新。
        杜威说:走出教室一步,就意味着对学科的超越;选择了一种教育,就选择了一种生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不断更新的课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去研究、去发现,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中,我们也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们在不断探究、不断改进中,终会收获学生的成长,能力的提高。我相信在活动中我们只要从生活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去进行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一定会开展的有声有色,如一首欢快的乐曲,在校园荡漾开去,陪伴学生成长,带给学生更多的快乐!
        参考文献:
        [1]王梅.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3):129+1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