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7期   作者:江元胜
[导读] 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的教育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非常敏感的阶段。
        江元胜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北区大直镇那桃小学,广西钦州535032
        摘要: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的教育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非常敏感的阶段。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新的教育模式与方法越来越多的涌现出来。在我们教育成果不断取得进步的过程中,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传统教育的形式与方法也面临着极其严峻的考验,这些问题对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极大地阻碍作用。因此,教学模式的改变迫在眉睫。如何更加高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激情是每一位老师的责任。而数学作为小学教学中最基础的一门学科,对学生的成长与未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本文将简单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以供小学数学教师们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策略;重要意义
一、什么是有效问题情境
        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教学方法一经提出,便受到了广大学生与教师的一致好评。它使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对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相当重要的影响,可以将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结合老师的教导,能够做到自己思考解决问题、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来。其实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非常简单的。所谓的“问题情境”其重点的关键词就在“互动”。以小学数学为例,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其实就是教师将各种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以问题的形式,融入到教师所预设好的各种学习情境之中[1]。以此来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他们的兴趣来源正是老师创设的问题情境。
二、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意义
        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点。其对孩子未来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根据相关的调研结果来看,仍有相当一部分小学数学教师还在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一味地接受老师的灌输,在课堂上,几乎看不到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很低,老师的教学效率也很差。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它能够更好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观能动性,加深大脑中对数学的认知。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往往注意力不能集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就可以充分的解决小学生注意力不能集中的问题并且有效激发出小学生学习的乐趣,起到更好的数学教学效果。
三、如何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成功达成寓教于乐的目的,而学生也通过这样的方式学到了知识,实现了教育的双赢局面。那么,数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有哪些基本方法呢?下面我为大家一一列举。
(一)通过数学故事,数学历史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如我们华夏五千年的历史一样,数学同样拥有着属于自己的悠久的历史。而在数学发展的历史中,就曾发生过很多有趣的数学小故事,比如:罗马数字是用几个表示数的符号,按照一定规则,把它们组合起来表示不同的数目。在这种数字的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字。当时,罗马帝国有一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方便极了,还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绍。这件事被当时的罗马教皇知道了。

教皇非常恼怒,他斥责说,神圣的数是上帝创造的,在上帝创造的数里没有“0”这个怪物,于是下令,把这位学者抓了起来,用夹子把他的十个手指头紧紧夹住,使他两手残废,让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就这样,“0”被那个愚昧、残忍的罗马教皇明令禁止了。但是,虽然“0”被禁止使用,但是罗马的数学家们还是不管禁令,在数学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做出了很多数学上的贡献。后来,“0”终于在欧洲被广泛使用,而罗马数字却逐渐被淘汰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多运用这样的小故事来进行教学,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2]。
(二)利用数学的发展进程创设问题情境
        利用数学的发展进程来吸引学生,激起学生对数学的探索欲望,实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再发掘。比如在学习圆周率的情境中就可以融入祖冲之的故事:  祖冲之不喜欢读古书。5岁时,父亲教他学枟论语枠,两个月他也只能背诵十几句。气得父亲又打又骂。可是他喜欢数学和天文。一天晚上,祖冲之躺在床上想白天老师说的“圆周是直径的3倍”这话似乎不对。之后他便决心要解开这个谜。经过多年的努力学习,祖冲之研究了刘徽的“割圆术”。祖冲之非常佩服刘徽这个科学方法,但刘徽的圆周率只得到96边,得出3 .14的结果后就没有再算下去,祖冲之决心按刘徽开创的路子继续走下去,一步一步地计算出192边形、384边形 ?? 以求得更精确的结果。祖冲之从12288边形,算到24567边形,两者相差仅0 .0000001。祖冲之知道从理论上讲,还可以继续算下去,但实际上无法计算了,只好就此停止,从而得出圆周率必然大于3 .1415926,而小于3 .1415927。这样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古人的求索过程,实现了知识的再发现[3]。
(三)利用生活场景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的场景,那么对于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会很有帮助。比如:
一家手杖店来了一个顾客,买了30元一根的手杖。他拿出一张50元的票子,要求找钱。店里正巧没有零钱,店主到邻居处把50元的票子换成零钱,给了顾客20元的找头。顾客刚走,邻居慌慌张张地奔来,说这张50元的票子是假的。店主不得已向邻居赔偿了50元。随后出门去追那个顾客,并把他抓住说:“你这个骗子,我赔给邻居50元,又给你找头20元,你又拿走了一根手杖,你得赔偿我100元的损失。”这个顾客却说:“一根手杖的费用就是邻居给你换零钱时你留下的30元,因此我只拿了你70元。”请你计算一下,手杖店真正的损失是多少?这里要补充一下,手杖的成本是20元。如果这个顾客行骗成功,那么共骗得了多少钱?这样的生活小故事就对学生的生活能力提高有很大的帮助[4]。
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能够更好地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带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是从数学学习的整体认知出发,引导、激励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积极参与数学学习行为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与潜力的教学艺术。所以在小学数学有效教学中进行对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赖莹. 创情境,重指导,善评价——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课有效教学策略浅探[J]. 神州,2021(8):137-138.
[2]刘金萍. 谈如何培养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加强小学数学基础教育[J]. 才智,2020(18):99.
[3]纪艺新.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几点感悟[J]. 语文课内外,2021(3):152.
[4]张晓明.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 魅力中国,2021(6):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