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云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银生学校,云南省普洱市665000
摘要: 地理这一学科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并且地理也是一门重要学科。不过随着教育环境和学习能力的影响,就造成学生学习成绩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要想在教学中不断缩短学生间的差距,增强学生地理学习能力,那么就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追寻能够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模式,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案,能够就在一定程度上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本文中主要针对高中地理分层教学展开探讨,并给出了几点可实施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分层教学;实践性;研究
高中地理这一学科从根本上来说,是一门需要附注耐心的科目,特别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时。随着教育的改革在新课程改革制度中,对于课堂教学有着明确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学习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并设法关注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在高中地理中采用分层式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表现出尊重了学生间差异性,从而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运用充分的教学准备,把握好每个学生的特征特点,徐徐渐进的在分层教学中促进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
一、高中地理分层教学注意事项
(一) 将学生放到教学的主体地位
国家推出的新课改制度中也提出了相关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那么就对高中课堂有了新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积极响应新课革制度,将主动权交给学生。但是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就会存在有一部分教师还没有落实这项工作的情况,那么就需要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能够有效的落实好管理工作,促使能够全面落实新课革制度的相关要求。从而有效的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1]。
(二)树立完善的教学思想
高中地理教师应具备完善的教学思想,在上课前应做好充足的备课工作,对于教学教材内容进行充分的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教学知识内容上进行延伸和拓展, 从而能够使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采用分层式的教学方式,需要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时,能够对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了解,在考核时教师应综合考略每位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自身的学习能力来进行程度相符的考核,这样一来能够使学生富有自信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2]。
二、高中地理分层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分层
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综合分析进行分层后,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也进行相对的分层,使学生在学习时能够充分吸收教学知识内容[3]。
例如:第一优等生层次,教师在教学时学生能够轻松的对教学内容进行掌握,那么教师就可以拓展一些相关的知识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目标,对于地理知识学习感兴趣的学生教师要加以鼓励。从而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第二种中等生分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讲述正常的教学知识,还应重视学生基础知识,从而使学生能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之后就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第三种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进行分层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重视教授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并经常鼓励和肯定学生,使学生能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感兴趣。从而能够逐渐的养成学生的良好学习 习惯,为今后的地理学习奠定良好的学习条件。
(二)合理探究并进行学习分组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方式,基本上都是在课堂过程中询问“懂不懂?”,和“会了吗?”,这样的问话相信在很多人都有着似曾相识的印象。不过在实际的情形下就会存在,有的学生就算不会也不会说出来,那么在这种状况下,教师是无法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的。在进行学习小组分组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于地理知识的了解程度。可以通过以往的地理测试成绩,和日常的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来进行简单分组。在进行完分组后每一个学习小组应选出一名小组长,其作用就是能够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各种问题探究活动,所以小组长的选举也有着一定的难度,首先应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和领导能力,以及应具备较高的地理学习水平。这样一来能够在小组讨论时,引导组员提升自我表达能力,促进思考思维方式。在教师布置给不同层级问题时,各小组中的成员都能够有机会表达想法,逐步提升每个学生探究知识和学习知识的能力[4]。
例如:在学习鲁教版高二地理第二单元《地形变化原因》时,教师在采用分层式教学时,首先应将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在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每组学生的具体情况,分配不同的教学讨论任务,如“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多样性与环境的关系?”、“地球生命的起源与环境的关系?”等。从而使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能够提升自身的地历史知识水平,促进学生间的人际交往。
(三)将提问进行分层
采用高中地理分层教学时,教师应综合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准备不同难度的问题,并且还应保证每个问题都有着一定的拓展性,和富有针对性以及新意。
例如:在学习鲁教版高一地理教材第二单元,《大气与大气压》中的内容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根据学生成绩的高低,进行不同层次的提问。像是给知识理解程度较高的学生进行提问,那么应凸显一定的知识难点,如“如何理解热力环流?”等。但是对于理解能力较低的学生进行提问时,应注重以基础知识为主,如“简述大气的水平运动?”等。教师在进行提问时应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问题层次。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模式是一项有效的教学路径,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时应依据实际情况,反思以往在教学中所存在的不足。在教学时应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促使教学效果能够得到整体的、全面的提升。运用分层教学法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学生能够得到多样性、个性化的发展和进步。高中地理教师首先应将学生放到课堂的主体地位,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案,从而能够促进高中地理教学水平、教学质量能够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朱娜娜.高中地理课程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19,(8):37-37.
[2]孟国平.浅谈分层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5):70-70.
[3]裴欢.分层教学与整合在高中地理中的实践探索[J].考试周刊,2019,(97):140-141.
[4]王弗亮.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国际教育论坛,2020,2(11):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