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一题多变的实施策略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7期   作者:齐丹亮
[导读] 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实施一题多变教学,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
        齐丹亮
        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鼓山新区小学,福建省福州市350014
        摘要: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实施一题多变教学,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答各类问题,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解题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结合问卷调查、文献研究与教学经验,明确一题多变的内涵与传统教学的问题,通过课前预习渗透一题多变相关题目、课堂教学运用一题多变讲解例题、课后习题实施一题多变培养能力,以此可以更好实施一题多变教学。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当前教学相关状况与基本学情,结合以上一题多变的策略实施教学,可以提升数学教学实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一题多变;预习渗透;例题讲解;解题方法
        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知识容量与知识难度都有所增加,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更高,为更好发挥小学中年级的衔接作用,帮助学生顺利学习更深的知识,应当重视实施一题多变的策略。一题多变是指不改变原有问题的本质,改变问题条件、提问方法与相关情境,适当深化与拓展,促进学生掌握数学算理与解题方法,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解题能力等。教师需要结合小学中年级数学教材内容,选择科学的、合理的、针对性的、示范性的题目,引用一题多变元素,适当进行拓展,实施多种形式的一题多变策略,从而有效达成高年级数学教学目标。
一、布置课前预习任务,渗透一题多变题目    
        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渗透一题多变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小学生的知识基础薄弱、认知能力不强、学习能力较差,教师需要发挥指导作用,先通过布置课前预习任务的方式,在预习任务中渗透一题多变内容,要求学生在预习基础知识后完成一题多变的相关题目,从而为课堂学习打好牢固基础。教师需要根据简单例题,改变题目条件或者问题,或者换一种情境,总的来说需要适应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够让学生在课前自主解决一题多变相关题目[1]。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之“口算乘法”,主要是让学生为学习两位数相乘的方法打好基础,结合两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建立联系,能够计算简单的两位数相乘的题目。根据教材上的关于“苹果每盒12个、20盒有多少个”的例题,教师可以先改变题目条件:如果每盒是13个,20盒一共有多少个?然后改变问题:如果按照每盒12,那么现在有30盒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最后改变问题情境:水果店的单盒水果的数量,橙子每盒是6个,苹果每盒是12个,橘子每盒是10个,小兰买了10盒橙子、20盒苹果、30盒橘子,总共有多少个水果?教师可以将以上相关的变式题融入到预习任务中,要求学生在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后完成这些题目,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根据学生完成情况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二、结合课题教学内容,讲解一题多变例题
        在小学数学新授课中,一般是学习新的知识内容,要求是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计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每个章节中都包含若干个例题,这些例题通常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数学概念、算理以及计算方法,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不仅要讲解例题,还需要对例题进行一题多变,通过变式多角度、多层次与多方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解题能力,促进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2]。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中,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熟悉周长概念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计算公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类问题。在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之后,教师可以将教材上的“做一做”当做例题讲解,然后再设计一题多变题目。对于“12盒保鲜膜捆在一起怎样最节省胶带”的题目,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一是并列,二是分两层,三是分三层,并分别累出算式为“(60+5)×2,(30+10)×2,(20+15)×2”,计算出结果分别为130厘米、80厘米、70厘米,因此得出第三种最节省。之后设计变式题:如果要捆绑24个保鲜膜,怎样列示计算?为了节省胶带,按照第三种方案捆一层胶带,用掉的长度是多少?在设置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试着自主解答题目,之后根据学生解答情况进行点评与讲解,指导学生灵活运用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进行思考与计算,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课后习题一题多变,培养数学解题能力
        课后习题的主要目标是复习巩固已学知识,帮助学生更好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解题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与解题能力。在课后习题中进行一题多变,不仅能够考察学生是否掌握知识点与掌握程度,而且能够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数学解题能力。教师可以根据课后习题,设计一题多变问题,让学生在完成课后习题的基础上,再完成相关变式题[3]。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面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在掌握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运用常用面积单位表示事物,能够正确填写不同事物的面积单位等。在“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课程中,在学生掌握长方形面积“长×宽”和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的基础上,根据相关题目变形,促进学生灵活运用面积公式解答实际问题。在练习十五的第7题,原题目:长方形花坛长50米、宽25米,求这个花坛占地面积,在花坛四周围上一圈围栏,求围栏的长度。设计变式题:①如果宽度也是50米,那么占地面积是多少?②如果在花坛的左方有一堵墙,围栏的长度又是多少?③在花坛的四角分别植树,需要用到长2米和宽1米的空地,此时花坛面积还剩多少?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有选择地完成类似的变式题,以此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以及解题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实施一题多变教学,教师需要明确小学中年级数学的教学任务,熟悉高年级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根据数学课程主题与相关内容,引入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料,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在课前、课中与课后解决变式题,从而在循序渐进中达成数学课程教学目标,更好发挥一题多变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吕红兰. 浅谈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一题多变的实施策略[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 000(022):P.155-155.
[2]柴守伟. 浅析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策略[J]. 新课程·中旬, 2019(8):92-92.
[3]谢福金. 浅谈小学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实施的策略[J]. 东西南北:教育, 2018(1):00263-002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