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凡
辽宁 沈阳 南昌中学 110000
一、互联网+背景下实施家校共育
家校沟通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联系沟通的有效途径。家校共育是现代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挥家长委员会沟通、服务、参与、管理四个作用,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配合,形成合力。通过及时与老师、学校和家长的沟通,扎扎实实地工作,加强自身建设,开展多种活动,讲究实效,加强科学管理,努力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家校联系,广开社会育人渠道。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跨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各服务业的融合,传统的学校沟通方式已逐渐淡出舞台。借助QQ,微信等信息技术手段,打造全新的家校沟通方式,能够实现方便快捷高效的家校沟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发挥网络在家校沟通中积极作用策略
英语中表达“家校合作”的词最常见的是“home-school?cooperation”(家校合作),与之相关的词还有“education?intervention”(教育介入)、“parent-teacher?collaboration”(家长—教师配合)、“parent?involvement”(家长参与)等。在儿童入学之前,几乎所有家长都有家庭教育的意识。但是在孩子进入学校之后,有的家长便把教育孩子的任务完全交给了学校,交给了教师,甚至交给了社会。这是不理智的,也是没用的,是无法挽回的。我国在教育研究者马忠虎对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问题上有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家校合作,实质上是联合了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教育活动中,家庭和学校相互支持共同努力。这样一来,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家长在养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这一观点,慢调了家庭和学校在教育中的平等地位和作用,改变了我国教育界以往一直认为家庭教育从属于学校教育的看法,平衡了家校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调动家庭对其子女教育的积极性,发挥家庭教育的巨大作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互联网+背景下实施家校共育已发挥着妙不可言的作用。家校共育可以良好的使学校和家庭结合起来,从而使学校和家庭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状态,帮助学生健康快乐无忧成长。互联网+背景下实施家校共育,可以帮助学生们全面协调发展和健康快乐成长,并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实现学校和家庭共赢,为祖国培养高素质高能力人才。
三、互联网+背景下,发挥网络在家校沟通中的意义
(一)家校沟通不断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使家庭与学校教育一致。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认为这两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小到大,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其性格和品德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教育比较系统规范,多从大处着眼,理论性强。如果两者相得益彰,则可能形成良性循环,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有效的家校沟通,就能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的方式、内容和要求,配合学校开展教育,积极给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保持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使学生能更健康的成长。
(二)学校沟通机制有助于家长了解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同时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家庭教育方式、更有效的开展教育
现在有些孩子是留守儿童,来自单亲家庭,家庭背景复杂。此外,个别家长的学历不高,缺少正确的教育方法。对孩子放任自流,存在粗暴打骂的现象,因此要想提高学校教育的效果,教师还得多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
(三)有利于家长走出家庭教育误区,掌握科学的教家庭教育方法
加强家校沟通,通过交谈,针对孩子的特点和实际问题。可以教给家长一些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让家长正确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能力、爱好等,能够转变家长的一些不正确的教育观念,力争人人都是合格的教育者。
四、发挥网络在家校沟通中积极作用策略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了解目前学生语文整本书阅读的能力、方法和遇到的困难。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中,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加以推进,在行动中不断修正和调整研究方案。通过集中研讨、读书交流等形式,发现问题,修正、研究、深化,并注意前后分析比较,总结提炼研究成果。选择典型小说类名著经典,开展典型案例研究,总结、提炼,将感性认识变为理性认识,使研究成果上升为系统、科学的经验和理论。
以往传统的家校共育的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这个日益月新的社会,而且实践证明,传统的家校共育的效果并不理想。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普及,大量家校联系和共同培育学生的方式应运而生,使得学校和家长能够有效交流,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态度。
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我们通过这样的方式,去传统家校沟通模式之长,融合新家校沟通策略,一步步改变家校沟通模式,努力使家校达成教育合力,在目的和行动上达成一致,促使孩子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