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建模在高中生物课堂设问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7期   作者:倪根生
[导读] 对于绝大多数高中生而言,生物学科是一门很影响整体综合成绩的学科。

        倪根生
        安徽省池州市 青阳中学     242800
        摘要:对于绝大多数高中生而言,生物学科是一门很影响整体综合成绩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生物学科的知识点过于琐碎,且系统混乱,学习起来具有难度,不仅为学生学习带来的一定困难,也为教师高效开展教学产生了一定影响。在此背景下,培养学生生物学习思维,巧设课堂问题开展教学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对思维建模在高中生物课堂设问中的应用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高中生物;思维建模;课堂设问
        前言: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越来越注重在课堂上将大部分话语权转让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很多学科在尝试的过程中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生物学科却没有取得非常显著的成绩。在此背景下,教师应当及时反思个人的教学思路,把关键问题找出来,逐一击破综合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
        一、利用思维导图完成思维建模
        高中阶段,很多学生学不好生物这门学科并不是在学习上偷懒的学生,而是往往花费了很多时间学习生物的学生,因为没有掌握最关键的学习技巧,以至于学生无论花费多少时间,都只能取得非常有限的成果。在此背景下,教师可以结合思维建模,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一些关键的学习方法,并且结合思维导图,将思维建模的过程具体化、形象化,丰富学生对知识的整体认知。
        例如:在教学《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这一单元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本单元的主要知识框架列出一个系统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整体了解知识,并且在思维导图上重点标记出需要学生背诵的部分。如果有必要的话,教师还可以将某一部分重点内容单独标记出来,并且在后面备注特殊的有效学习方法,提醒学生学习这些内容的时候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学习。
        比如了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会发现班级内部很多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其实是会出现很多困难的,比如有些学生始终不理解生态循环的整体过程,有些学生容易遗漏生态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无论是出现哪种情况,都会严重影响整体的生物成绩,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在思维导图上单独标记出来,并且在后面备注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如果学生是在记忆循环过程方面有问题,可以提醒学生利用画图法不断绘制循环过程的图像,将相关知识彻底刻在脑子里。如果是在知识理解方面有问题,教师可以提前录制好微课,提醒学生反复观看,多次理解,达到最终的学习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设备延伸思维
        在长期的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会发现高中阶段虽然很多学生比较喜欢学习生物,整体的生物成绩也还算不错,但是这部分学生往往缺乏足够丰富的生物常识,平时应对常规型的题目确实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而到了大考的时候,尤其是近几年的高考出现生活化生物问题,以及常识性生物问题的频率越来越高这也提醒教师,应当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丰富见识的角度出发,在生物课堂上积极开展思维建模教学。


        例如:随着多媒体走进中小学课堂,生物课的开展也从原来的板书上升到了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一些抽象的生物知识时,可以直接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明确多媒体设备除了可以完成教学任务,还可以用来丰富学生的生物认知,增长见识。比如在教学“基因在染色体上”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对于高中生而言染色体就是一种非常抽象的内容,不易理解教师利用多媒体图像丰富学生的认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染色体,在生物细胞中的存在形式以及染色体和人体的紧密关系。
        除此之外,教学完这部分内容之后,教师还可以延伸培养学生的思维,比如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因为染色体异常而导致的各种常见遗传病,将遗传病产生的原因、过程都用多媒体模拟出来。通过直观的观察图像变化,让学生深刻理解各种遗传病是如何出现的,从医学的角度出发,激励学生通过认真学习生物知识,未来有一天也可以研究生物问题,解决这些遗传病。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生命观念,又延伸了生物思维。
        三、利用思维模型推进简便复习
        纵观高中阶段生物学科的学习过程,教师会发现,凡是能够在生物学科上取得比较优异成绩的学生,基本在课下都有及时复习、巩固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所以为了综合提升全体学生的成绩,教师也可以把这一教学理念融入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每一次学完新课,教师都可以给学生布置适当的复习任务,引导学生及时复盘当天的学习任务。而为了将这些学习任务组织得更加细节化、条理化且有助于延伸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将知识内容整合成思维模型,节省学生的复习时间,推进简便复习的学习策略。
        例如:在教学完《种群及其动态》这部分内容之后,为了引导学生认真复习,保证本单元的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将本单元中的主要知识整合成思维模型。比如该模型一共分为三个主要板块,第一板块是“种群的基本概念以及其关键特征”,第二板块是“种群数量的变化,以及带来的影响”,第三板块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依托这三个板块的主要内容,结合教材上的重点知识,向外拓展思维框架,将本单元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问题,逐个列出来,比如在第一个板块之中,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种群的概念,种群的构成以及种群的关键特征。根据三个问题,分别回想教师在课堂上曾经讲解过的内容,复盘的过程中如果学生发现自己已经遗忘了之前教师要求背诵的段落,可以随时拿起课本进行翻看。这样的复习方式,实际上是让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将本节课所有的知识点都整理出来,节约学生的后续复习时间,与此同时,学生在拿着教师发下来的思维模型,回想本单元的重点知识时可以快速知道自己哪些内容掌握熟练了,哪些内容没有掌握熟练。从而更加精准的认真学习,还没完全摸透的知识,更有利于节约学生的学习时间,综合提升学习效率。
总结:
        思维建模是新时期教育者提出的新理论、新思想,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很大的效果,不仅能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和课堂知识点,也能促使学生发现知识误区,进而及时的解决教与学问题。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将思维建模引入高中生物课堂,从知识结构、学习方法以及思维培养等多个层面出发,综合提升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居晔.建模思想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成才之路,2020(31):117-118.
[2]李晨霞.建模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及体会[J].新课程导学,2020(4):96-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