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运行设备的维护技术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1年第6期   作者:焦沐
[导读] 伴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对变电运行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焦沐
        国网长治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中心,山西省长治市046000
        摘要:伴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对变电运行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负责的主要任务就是保证发电企业能够将电力运输到各个地区,并且对电力进行处理,使电力系统稳定运行,为我们日常的生活生产提供电源。如果变电站或者变电运行设备出现问题,那么就会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造成不利影响,电力资源无法进行稳定运输,公民和企业用电无法保证。变电运行设备在整个电力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变电运行设备维护是变电站正常工作的保证,重视变电运行设备的维护能够提升电力运行的水平,保证公民用电和企业生产用电。
        关键词:变电运行设备;维护技术;应用
        1变电运行设备维护技术缺陷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各类电子产品较多,加上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增长,城市用电量大,电力系统也朝着规模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电力供应系统的正常供电维系着社会生产生活的安全稳定。变电设备能够科学分配区域范围内的电力供输量,所以变电运行设备的维护工作异常重要。但是国内工业发展起步较晚,电力变电运行设备的维护技术水平相对较低,部分电力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薄弱,在进行维护检修时没有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操作不符合规范,导致变电设备的安全隐患较大。而社会电力需求量大,变电运行设备长期处在高负荷的状态下,如果没有专业人员进行检修维护,容易导致电网安全事故频发。
        1.1运行设备使用年限长
        因为变电系统结构复杂,很多变电设备的使用年限较长,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受到风雨侵蚀,外部零件多出现老化和生锈等情况,各种电表、机构箱和压力箱等进出端口出现受潮变质、接口松动,影响电力传输的稳定性。变电设备安装在室外,一般都会在表面涂刷保护漆,而长时间的暴晒会导致油漆风干脱落,绝缘性能下降,容易出现安全隐患。此外,很多杂质进入变电系统内部可造成系统内部杂质过多,影响其他结构的运作,加大变电运行设备的维护和管理难度。
        1.2无法全面预防外部环境干扰,设备更新优化不协调
        变电设备一般安装在比较空旷的地方,天气变化和地质灾害等都会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因为社会电网密布,变电设备分布较广、数量多,依靠人工进行监测维护工作量太大,无法统筹全面。而且很多变电设备在更新时没有考虑到成本投入问题,都是选择更新一部分零配件,保留一些还能正常使用的零件,也加大了维护检修的难度,设备性能不一样。旧设备老化速度快,新设备跟不上运行效率,很难协调全面维护,导致变电运行出现故障的概率增大。
        1.3运行维护技术相对不高
        随着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各类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快,电力变电设备的内部零配件也在不断优化,系统结构更加复杂。部分运行维护人员的思想与技术水平没有同时更新,维修经验不足,难以全面检修变电设备运行出现的问题,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供电。近年来互联网全面发展,社会行业分类增加,社会就业选择越来越多,报考电力专业的学生逐渐减少,多数人不想从事日复一日且各类复杂枯燥的设备打交道,而且危险系数高的电力维护工作,电力系统的变电维修水平更新难度大。
        1.4缺少精密的维护检修工具
        电力系统内部结构设计众多零部件,很多零件比较精细,单靠人工肉眼和手来检修,无法深入到变电结构内部检测其运行状态是否良好,而且人工检修需要层层拆除设备,操作麻烦,所以必须依靠高精密的仪器辅助,才能保证变电运行设备的维护工作顺利开展。但是因为电网规模较大,高科技精密监测仪器成本较高,无法实现全方位配备,维修人员在准确判断变电设备内部故障具体问题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导致故障无法得到及时的补救维护,容易埋下安全隐患,时间一长则加重故障程度,给电网系统的运行带来严重危害,社会经济效益也会受到影响。


        2变电运行设备维护技术应用改善策略与应用要点
        2.1改善策略
        针对变电运行设备维护技术应用问题,下文将提出对应的改善策略。
        维护技术应用模式优化。定期对变电运行设备进行维护是电力企业必须执行的工作,因此为了有效避免定期检测空白期内设备故障的影响,电力企业有必要对原有维护技术应用模式进行优化,旨在降低设备故障概率,精确处理检测空白期设备故障,将故障影响降至最低。优化方案分为3个部分,即电子定位技术应用、电力监测技术应用、自动预警技术应用,其中电子定位技术可以对辖区内每个变电运行设备进行定位,以便于人工与其他技术系统找到故障设备;电力监测技术主要根据电子定位技术成果对所有设备进行电力检测,由此产生设备状态曲线;自动预警技术与电力监测技术对接,如果电力监测技术的设备状态曲线图显示某设备状态接近故障标准,则会激发自动预警技术,随后通知人工前往正确地点来处理故障,此举可以应对空白期内突发性的电力故障。
        提升技术应用效率。过长的维护检测时间必然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面对变电运行设备维护技术应用效率低下的问题,电力企业应当去提升技术应用效率。建议电力企业在维护技术应用前先设计检测指标,即针对不同变电运行设备的故障类型设计对应指标,这样在检测当中就能够准确的排查故障,有助于技术应用效率,同时应用模式中提到的技术方案在提升效率方面也有一定帮助,即以上技术方案可以对设备故障进行监测,并将监测成果反馈给人工,这时人工就能根据信息初步识别故障类型,随后采取针对性的维护技术进行检测、维修。此外,单纯提升技术应用效率并不能将故障影响降至最低,因此电力企业有必要建立电力应急系统,该系统主要在故障发生时将故障设备停止,以免故障扩散。
        技术应用方式改进。停电维护在维护技术应用方式中是无可替代的,但可以通过智能技术来降低停电维护需求,由此来改进技术应用方式。智能技术的采用主要以智能识别技术与自动控制技术为主,如大数据技术与电力控制装置,首先电力企业可以将电力故障时的信息输入大数据技术系统中,这样当某设备出现故障之后,大数据技术就可以识别电力故障类型,并锁定故障设备与相关电力网络,随后向电力控制装置发出调控指令。其次电力控制装置在接收到大数据技术系统的指令后会进行对应的运行,并实时将运行成果反馈给大数据技术系统,这时大数据系统将对反馈信息进行识别,如果识别结果显示电力设备状态信息符合正常信息特征,则说明故障已经被消除,无须人工排查。这一条件下,除非电力控制装置无法消除故障,否则就不需要停电维护,由此实现改进目的。
        2.2应用要点
        在变电运行设备维护技术应用中,无论是否有故障、采用何种模式或方式,都应确保技术应用的完整性,要做到预防故障因素影响。下文将提出变电运行设备维护技术应用要点,即常见的故障因素,以便于工作人员在维护技术应用时有明确方向。
        电源故障因素。在变电运行设备运行中,电源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如果其出现故障则会导致设备停运,因此是维护重点之一。而根据相关案例可知,电源的故障率较高,原因在于电源很容易老化,即电源的运行时间较长,甚至大部分时候都是全天候运行,因此其损耗率较大,电源老化就会加快。因此,工作人员必须加强电源的进行维护,定期检测电源状态。
        设备故障因素。变电运行设备在运行过程当中会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故障,如环境因素、外力因素等,因此设备故障概率也不低,需要引起重视。如某变电工程的变压器在3个月内连续故障了6次,原因在于变压器暴露在户外,与外界雨水频繁接触,导致内部电路故障。针对这一点,维护人员必须在停电状态下拆机检测,确认设备当前状态,如果无法维修需要直接更换。
        3结语
        变电运行设备能够有效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的用电保证,也能够为不同的用户提供多样化的用电内容。因而,提升变电运行设备的维护技术水平,对保证维护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保证变电运行设备的维护技术落到实处,才能够保证变电运行设备的运行质量,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陈东萍.关于变电运行的安全问题分析及故障排除探讨[C]//探索科学2016年6月学术研讨,2016:1.
        [2]刘华喜,丁倩.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与设备维护分析[J].通讯世界,2018,25(12):8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